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到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现在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幼儿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存在很多令家长头疼的问题。针对以上现象,在幼儿园期间,对幼儿进行品行教育非常必要。《弟子规》是一部非常适合幼儿园进行道德启蒙教育的"国学"经典,它内容浅显易懂,是启蒙养成、教育幼儿的最佳读物之一。在教学实践中,作者通过选择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弟子规》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生活中力行《弟子规》,进而培养幼儿良好品德。  相似文献   

2.
3.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对待任何问题和事件,总有一种要保持其认知协调的倾向,一旦不协调,便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人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烦闷,就会产生消除这种不协调的内在动力,以获得内心的平衡,从而达到认知情感、态度或行为的改变。应用认知的失调理论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要努力打破学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平衡,让学生的道德品质沿着“平衡、困惑、再平衡、再困惑”的螺旋形线路不断向上攀升。  相似文献   

4.
社会是由许许多多个人组成的,一切的社会生活包括道德生活也是由许许多多的个人相互交往构成的。所有的道德体系的原则和规范归根结底都要通过个人的道德行为反映出来,而个人的道德行为在形成了比较稳定鲜明的个人品质后,就充分地体现出这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原则和规范。因此,不论从国家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都必须高度重视个人品质的建构,必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6.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经典启蒙读本,其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的德育思想及教育理念,非常适合当前学校的德育实践,能够对学生良好德行的形成发挥导向性作用。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使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7.
杨红梅 《甘肃教育》2020,(16):60-61
<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中,所涉及的层面较多,除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以及语言习惯之外,还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但模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学校教育需要正能量,德育工作更需要正能量。那么,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该如何利用正能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呢?笔者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9.
儿童品德主要是指儿童教育的品德素质,包含勇敢、坚强等方面,在幼儿初期展开品德教育,是教师根据儿童品德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对儿童施加正确的影响,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未来形成良好的品德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德行是为人之根本,然而在当前的幼儿身上我们却很难发现它。我以《弟子规》为蓝本,通过诵读、感悟、践行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德行,使幼儿从小养成孝、敬、信、关爱他人的美德。  相似文献   

11.
12.
小学生品德培养应该植根于儿童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既要重视和开发小学儿童品德心理要素的特殊性,又要认识到小学儿童认知水平与道德发展的相关性;既要关注和利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协调性,又要注意和把握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品德培养只有以小学儿童品德心理发展为依据,才能促进和实现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幼儿德育既要发展幼儿道德认知,又要陶冶幼儿的道德情感,还要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习惯。文章对幼儿德育的特征、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品德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性格是万事成功的基础,小学期间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加强小学生性格的养成,培养小学生的性格,这就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小学生性格的养成做出相应的努力,只有协调起来做事才会更显示出社会对学生的关爱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下一代优秀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运用传统节日来培养低龄学生的良好品德,不仅能让低龄学生对中华文化具有更加充分的认识,也能让低龄阶段学生在传统节日的熏陶下形成更好的品德,使培养效果更加显著。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内容也变得更加全面,不再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开始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品德思想等方面的教育,进而促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品质。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借助传统节日培养低龄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行为,甚至会影响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重视学校和家庭教育,家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7.
《弟子规》中对小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人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及正确人生价值观等,本文分析了《弟子规》与小学生人格培养之间的联系,让小学生规矩做人规范做事。  相似文献   

18.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中国的孩子不能不读!幼儿期的孩子,已具备学习《弟子规》的语言基础,因此,我们在幼儿期开始集体教学《弟子规》,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启蒙。那么,怎样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弟子规》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除了教育学生基础知识外,还应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身观。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初始阶段对学生个人行为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他们的自制力差,个人行为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作为小学教学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注重贯彻落实好行为习惯教育。当然,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工作,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和适当的措施,让学校、社会共同关心小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小学阶段所学知识不会太难懂或者太抽象,更强调的是养成教育。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中的经典精髓,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养成教育,从而使其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