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只有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才有生命力,这样的德育才具有文化之源、民族之根。民族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沉淀出的坚韧性、严谨性、审美性和感染性特点,可以陶冶青少年的情操,促使他们道德品质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德育具有现实转换的价值.德育必须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传统文化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确保德育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原有状态被打破,开放、多元化成为当代文化格局的基本特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最能表现文化精神实质的道德教育只有立足于文化之根基才是活的德育。本文试从文化多元的视角出发,厘清德育和文化的涵义及其内在关系;反思现今我国德育出现的种种困窘;并进一步探寻文化多元下我国德育的实然性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价值地位贬抑、地域基础消解以及道德观念弱化等问题。传统文化所遭遇的困境,也必然影响着现代德育。针对德育的现代化困境,批判仅是前提,而寻求应对之策才是最根本的目标。要超越现代化传统文化之困境,德育必须运用马克思具体总体性的历史视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用好学校隐性课堂;立足学生现实生活,稳定现代德育根基。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为德育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高校德育现代转型过程中,西方文化思潮和多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其面临着尴尬和困境,对这种现象的理性回应要求我们必须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依托,构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自觉。只有立足民族文化传统,高校德育才能实现其内源性的、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冲突对德育价值取向的影响有正负之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后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对德育的价值取向都有负影响。面对这些负影响,我们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主流文化,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借鉴后现代文化,正视文化冲突,建构包容的跨文化德育价值取向,从而实现对德育的价值取向的引领。  相似文献   

7.
1.珍视传统,突出民族性。鲜明的民族性和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是韩国学校道德教育最为突出的特征。韩国在实施道德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国民精神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把传统道德教育作为德育之根本,其目的就是要树立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具有独立性的国民。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德育文化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德育理论和德育实际结合的指导思想,走出误区,从传统德育文化、中国现代德育文化和西方德育文化中不断挖掘、整理和创新德育文化资源,探索一条既能学习西方经验,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之路.  相似文献   

9.
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德育教学中是当前学校关注的热点问题.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中,使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时,建立民族自豪感,规范自身的道德观念.南小区小学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的内涵、模式框架的建立和模式实践的探索,研究并建立"一主、两建、三加强"的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教育从来就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以德育为重要内容的、文道统一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它融化在亿万炎黄子孙的思想意识、伦理观念、行为规范、风俗习惯、人际关系、思维方法、生活方式乃至性格特征等各个方面,成为民族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所无法比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时尚文化和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导致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反倒淡漠了.其实,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中国特色”,连着民族的根,系看中华的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能够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小学教育要利用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的宝贵德育资源,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创新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发扬光大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吴洁 《华章》2011,(18)
在我们的教育仍然重显性课程轻隐性课程,重智育轻德育的今天,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并把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继承发扬下去,就意味着民歌民俗必须得到教育者的重视.同时,民歌民俗文化也能在学校的专业课程教育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达到智育和德育相辅相成,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源远流长,其蕴涵的文化意蕴深厚,德育资源丰富.学校教育应重视中同传统文化节日所蕴涵的德育功能和价值,挖掘其人文精神,让德育扎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节日土壤里,开出美丽灿烂之花.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文化的冲突。西方国家往往借全球化之机推行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学校德育既不能沿袭传统的德育方法,也不能无所作为。学校德育应该在注重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的同时,也要注意德育个体性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兰利元 《广西教育》2020,(6):22-23+63
本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渗透的意义,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中渗透的主要内容,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中职德育中渗透的具体措施:充分整合资源,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材;理论结合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校园文化、融入主题活动、融入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16.
德育课程的设置模式和具体内容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学生个体潜在道德价值观的构建基础。德育课程既是民族文化特色的体现,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体现。我国当前的德育课程内容体系体现出多元化和良好发展的趋势:在内容结构和选择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进;编排的逻辑思路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从道德到政治到哲学大体符合学生个体社会化和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要求,鲜明的政治主流价值意识形态的指导保证了德育教材思想的统一性。但课程在教材编排形式上缺乏变化,在传统文化上不够深入。如何在传统文化上深入和提高德育内容的艺术性,是德育教材需要改进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1.珍视传统,突出民族性.鲜明的民族性和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是韩国学校道德教育最为突出的特征.韩国在实施道德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国民精神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把传统道德教育作为德育之根本,其目的就是要树立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具有独立性的国民.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及全体国民进行国民精神教育,弘扬民主精神,提高竞争意识和民族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德育作为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形态,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为其提供了深厚的内源性发展动力。只有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汲取“母体”的生命养分,德育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其内源性的、真正的发展。德育的现代化,应借助“天人合一”的思想提升其价值意蕴,突破对道德个体德性发展的单独关注;重新诠释传统的整体性思维,并运用于德育问题的思考;借用“三位一体”的传统模式建构新德育体系;并以理想人格的确立作为德育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认识、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在祖国的传统文化熏陶中成长,只有这样,中华传统文化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德育课程的母体。德育课程作为文化之一分子,必然要受制于并促动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与转型。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层面反思,我国德育课程目标要体现具有教育出发点和基础性质的民族精神一——“刚健自强、厚德载物”;德育教材内容应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并根据时代特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其与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如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相契合。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超越灌输与启发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树立“德育大课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