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译学理论起源于宗教翻译,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实践分别为中西译学理论提供了理论思想,是其演进、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由于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具有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从而使中西译论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中西译论因此有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从思维方式看中西翻译理论传统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中西翻译理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思维方式在悟性和理性、形象和抽象,历史和超前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和制约着中西翻译理论传统在研究方法上概括笼统与条分缕析、语言表述上含蓄与明了、论证形式上应用型与理论型、微观与宏观以及学科形态上保守单一和开放多元的差别。中西翻译理论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可以从中西哲学和社会文化思想的差异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3.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内核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本文从这一视角分析2014年中西电影片名翻译的现状和趋势,探讨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并提出适宜的电影片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宋扬 《考试周刊》2009,(16):42-43
通过对中西翻译理论的比较,我们可以分辨出双方译论在翻译过程中的特点。一方面可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长短处,知不足然后有所学,另一方面,翻译作为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相同的难题,比如翻译的标准、风格的传达、文化的障碍等。对于这些问题,中西译论中都有大量阐述,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找出其中的共同规律,从而推动翻译实践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中国翻译史包括传统翻译史和现代翻译史,分水岭就是新中国的成立,为翻译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方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也源远流长,据现有的文字记载,历时已达二千余年,几与我国翻译史同龄.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本世纪与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结合之后,各种翻译流派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忠实性来看中西译论的差距,并从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6.
孙乐 《华章》2010,(28)
西方语言学理论和翻译理论博大精深,但它们的许多基本观点同样可以在中国古代哲学、传统译论、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理论中找到.因此,重要的是找出中西方翻译理论和语言学理论的本质差异.在关注西方理论的同时,不要忽略了我们自己传统文化中同样宝贵的东西.此外,中西方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则是我们学习、引进上述西方理论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西翻译理论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阐释.有的则是从文化因素方面来考虑,虽各有千秋,但都难免有不足之处。从中西方的思维特点出发。以严复的“信达雅”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为例来分析中西翻译理论的异同。可以充分认识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中西方哲学的角度对于中西翻译理论作了比较,认为中国哲学趋向于直觉致思,而西方哲学趋向于分析致思。正是由于不同思维方式的影响,使中西翻译理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中国翻译理论具有较大模糊性,强调悟性及人文性;而西方翻译理论则有较大的明晰性,强调理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何文芳 《考试周刊》2013,(88):27-28
女性主义翻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文化转向”大潮中.女性主义翻译观认为翻译是译者(女性)实现其理论及政治主张的有效途径,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主张在进行翻译活动时采用女性话语策略,以便译者能在翻译中获得话语生存空间.该翻译理论还从原作和译作的关系,忠实原则,以及意义的差异方面提供了新的理解思路,对翻译活动和翻译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炜婷 《考试周刊》2011,(56):42-43
中国的翻译理论在当今的世界无疑处于边缘地位。西方中心主义已对我们的理论研究构成了很大的障碍,并反过来促使我们的理论研究在世界翻译理论研究中更加边缘化,使中西翻译理论的交流和相互影响更加不平衡。我们必须注意理论上的创新,主动向西方介绍我们的传统和成就,逐渐向中心的位置移动。  相似文献   

11.
阐释哲学和解构主义哲学在翻译标准、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等几个核心问题上对翻译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阐释学翻译理论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翻译过程中心的确立及对文本终极意义的总体把握、原语文本的研究范式、译文文本的关注点以及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翻译活动繁荣的今天,中国无论在翻译理论的发展还是在翻译教学中,都没有给纯翻译理论以应有的重要地位.纯翻译理论优于特色翻译理论与应用翻译理论.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发展来看,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开展纯翻译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3.
崔红娟  彭祺 《考试周刊》2011,(48):13-14
译者主体性的提出有其历史根源和理论支持。本文论述了译者主体性在中西翻译理论实践中的彰显.并进一步梳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翻译研究由语言学的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之后,诸多理论流派对译者的主体地位所进行的研究,从而对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中西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西语言交际中,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交际过程的困难和障碍。为了顺利地进行翻译工作,必须认真地研究交际双方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差异。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西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狄东睿 《海外英语》2012,(6):132-133
在中西方翻译史上,均出现过影响深远的"三原则"翻译理论。其一由泰特勒(A.F.Tytler)于1790提出,其二则出现在1898年严复《天演论》卷首《译例言》中。这两条翻译理论在中西翻译界中引起的反响更是不容小觑。文章旨在分析两条原则之间的异同之处,以及导致差异的深层因素,进而对本土翻译理论的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韦努蒂及后殖民翻译理论,将归化翻译等同于民族中心主义,但这样的观念并未得到中西伊斯兰翻译史的普遍支持.中西伊斯兰翻译的实践说明,只有在单一而又狭隘的文化认同的支配下,归化翻译才会导致民族中心主义,而双重文化认同则不会.所以,在对归化翻译的认识上,要注意避免将归化翻译的实质与归化翻译的效用相混淆,对于前者应从翻译方法的角度来看,而对于后者则应联系现实的文化关系来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依据切斯特曼的理论,探讨了翻译活动中翻译规范起作用的表现形式.在翻译活动中,翻译规范不仅制约译者对翻译过程的主体性运作,还影响人们对翻译产品的认识和评价.翻译规范理论解释了不少长期困扰我们、又得不到很好解释的翻译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华 《文教资料》2008,(25):57-59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起源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激进的翻译理论,是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解构.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出发,对中国翻译活动进行解读,并指出在其影响下中国翻译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19.
肖萌 《文教资料》2008,(20):93-94
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只有掌握了系统化的翻译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培养出高质量的翻译人才.在翻译教学中如何用翻译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每一位外语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对翻译理论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试图阐明其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卢峰 《文教资料》2011,(5):32-33
作为翻译理论的经典,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的阐释学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围绕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对乔治.斯坦纳本人、阐释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的依据、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的四步骤进行了介绍与分析,重点阐释了斯坦纳翻译理论四步骤的内涵与外延,即信赖(trust)、侵入(aggression)、吸收(import)和补偿(compens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