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少同学阅读了一篇或一部文学作品之后,只知道作品写了什么,至于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要这样写却知之甚少;只知道作品写得很好,至于好在哪里却不知其所以然。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得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怎样培养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呢? 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一个文学作品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文学作品需要具备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杨文君 《陕西教育》2010,(11):60-61
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很容易忽视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具体表现有:学校举行公开课、示范课等,只是注重“听”.却忽视“评”.至于这节课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就不了了之。班主任管理学生.只注重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3.
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学生对整数加减法已经谙熟于心,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成竹在胸,因此,多数学生能够驾轻就熟地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自行归纳出法则,这一切都是自主预习的基础。但是小学生对教材的研读理解能力比较欠缺,一般只会机械模仿,心中没有主张,特别是在理解法则时只知道要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至于其原理却全然不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爱在水之湄     
我的出入凡世并不是孑然一身.因为时常有蔚子相伴,蔚子愿意跟我走在一起的原因和我愿意跟她走在一起的原因一样,我们都是单身女侠。我们属于那种愤世疾俗的女侠士,却又都不甘寂寞。但我们从不行侠丈义,原因与我曾在某杂志里看到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有关,至于这句话具体是什么我已不记得了,只知道大概含义是打大侠是不文明行为,而那个  相似文献   

5.
复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语言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关联词语的准确选用又是复句教学中一个重要关节。不少教师往往只让学生知道某种复句选用某种关联词,至于为什么用这套关联词语,怎样用关联词语却视而不见。下面仅以条件复句和选择复句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豆浆的滋味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至于有多久,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那时还没有我。那是一个战乱刚平息的年代,他在那场战乱中失去了父母。  相似文献   

7.
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大人只认为是个圆。而小孩却能说出好多种答案。这是为什么呢?“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大人的头脑中不知不觉根深蒂固.大人的思维基本局限在一个范围内。只知道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而孩子们充分地拥有自己的天空.他们就可以自由地进行想象。他们头脑中的世界是神秘的、多彩的,因而答案也是丰富多样的,由此看来。学生无意识的创新要多一点。  相似文献   

8.
猪油捉野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奇遇和冒险。至于我自己,打猎中遇到的趣事数不胜数。比如,人人都知道用油脂捉老鼠,可你们知道如何用油脂捉住十三只野鸭子吗?一天,我去打猎,发现挂火药袋的绳子磨损得很严重,眼看就要断了。我毫不在意地把袋子背在肩上,想看看它到底能坚持多久。傍晚时分,我走进一个偏僻的树林,湖边到处都是野鸭子,我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野鸭子。但是野鸭子分得很开,东一只,西一只的,估计一枪最多能打中一只。我真想一下子全捉  相似文献   

9.
花园里,一只小蜜蜂整天勤勤恳恳地采花蜜,而花蝴蝶却只知道玩。  相似文献   

10.
谁都知道,写文章必须确定主题,至于主题要求什么,就不是人人都知道,或者只知道一点,所以我谈谈主题的要求问题。主题要求什么?一鲜明,二集中,三深刻。  相似文献   

11.
或者,每个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这样子淡谈的喜欢过一个人吧。只是淡淡的,安静的,似有若无,只知有这么一个人,却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12.
公丫     
从小就知道他叫"公丫",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大人们也不甚清楚,只知道要离他远点,"他是个疯子!"大人们都这样说。听爷爷说,公丫也结过婚,可自从他得了疯病之后,老婆就离开了他,将原来的院子隔成大小两个单元,小的只有一间房,归公丫住,她带着孩子改了嫁,就住在与公丫一墙之隔的大院子里。小时候,我常跟邻家的一个孩子打架,猛然间发现公丫飞奔过来,一把将我推"飞",其力气之大,令我至今难忘。那小孩却躲瘟神似地甩开公丫,飞快地跑进旁边的大院子,只留下公丫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儿,脸上写满凄楚。  相似文献   

13.
最后的蝉声     
1.一只刚刚出生的蝉站在高高的白杨树枝兴,兴奋地大喊大叫:“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考试成绩应当排名,并让学生本人知道。至于家长是否知道,应当依据学生的意见作出决定.其他同学则没有必要知道。  相似文献   

15.
潘晶晶 《教师》2012,(27):99-99
有这么一个实验:在两个玻璃瓶里各装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几个小时后,5只苍蝇全从开口爬了出来,而5只蜜蜂却全撞死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经过观察和研究之后发现,蜜蜂一味地朝光源飞,撞瓶底后不回头,还继续朝光源飞。而苍蝇在被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想办法,知道向后看。虽然教师不注重反思不会有蜜蜂那样危险,但不善于反思却会阻碍我们的专业发展。以下是笔者工作六年以来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反思所做的一些探讨。一、从学生反应中反思  相似文献   

16.
这次我们下放到农场还只短短的四十多天,每个人的收获却非常丰富。边学习、边劳动,不但没有如某些观潮派和反对派所料想的降低了教学质量,相反,质量是大大提高了!我们虽然是生物系三年级的学生了,但在生产中我们还是无知的小学生,尽管过去在植物分类学上学过“油菜系小白菜的变种,叶小而茎高……”但仍有同学分不清哪是油菜,哪是萝卜菜;学过鱼的知识,却不知道怎样培养鱼,学了猪、牛、羊的知识,不知道怎样饲养;学了菌类的理论,不能鉴别家畜和农作物的普通病害,更无法治疗。至于象有的同学站在肥土上嚷着找不到肥  相似文献   

17.
《竞选州长》中有一句话:“至于香蕉园,我简直就不知道它和一只袋鼠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用“袋鼠”与“香蕉园”进行类比?这里面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有些人平时做了大量的数学题,积累了丰富的解题经验.但是,当他遇上某些似曾相识的问题,他记忆中的解题方法却失效了.这种现象在许多只知道勤奋学习,而不注意融会贯通的同学中是经常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人们把这个故事当作真事在传播——尽管所有的博物学家都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发生。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这个故事曾经在某本杂志上发表过。至于那本杂志里的故事及其作者,我曾尽力找寻却无结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教育大多一味地根据预先选定的教材进行概论、通史式的讲解,这样的模式缺少开放式的线索和前沿材料;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过分突出编者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缺少客观化的引导和介绍,使得学生只看教材、不读原著,对历史与学术问题只知道该教材的看法,却未必知道其相关研究,文章旨在探索本科高校文科教材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