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差错由错字(符)与错组合关系两部分组成。本文从稿件构成角度探讨了编辑差错,提出了编辑差错模型,认清了错组合关系在编辑差错构成中的重要性,导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完善编辑质量理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常见到书法作品中有错字出现,名书法家柳公权的代表作《玄秘塔碑》中就有25个明显的错字。也听过“书法无错字”之说,这句话不是说书法作品中从不出现错字,而是说书法作品中可以有错字,其错字不叫错字,叫艺术。其实,这种做法和说法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全球需要说普通话的人会越来越多,人们自觉说普通话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一些名人,尤其是一些文化名人、传媒名人、演艺名人,甚至政界领袖在广播影视中发错语音,在报刊、文件中写错汉字,借助于媒体传播,造成"谬种流传",天下皆知,却受众人盲目崇拜。这,一直成为推普工作的重大阻碍。本文试就名人错音错字的种种现象对推普的负面影响、错音错字发生的原因以及杜绝名人错音错字的措施加以浅层次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明明有个神奇的日记本,这个日记本总也用不完,更让人叫绝的是,只要明明在日记中写了错字,两分钟之后,日记本就会自动发出“错了、错了”的报警声。这个日记本已经帮明明改正了不少错字。现在,日记本有好一段时间没叫了,明明很高兴,因为这说明他没有写错字。这天晚上,明明又在写  相似文献   

5.
杨友生 《语文知识》2003,(12):35-36
对于名句名篇,很多考生都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因漏字、添字或错字而导致失分,下面就错字的原因略作分析。一、因音近错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在名句中大量存在,命题者常借此“刁难”考生。例如:  相似文献   

6.
泰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别字和错字两个层面对初级阶段泰国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进行分析后,发现泰国学生错字偏误的发生率远高于别字偏误。错字偏误主要集中在笔画和部件两个层面,因笔画增损、笔画缺失造成的偏误率较高;在部件层面部件替换所造成的错字偏误占很大部分,形近部件的替换多于音近部件的替换。别字偏误主要出现在部件和整字层面,部件层面中部件缺失和更替占很大比例;整字层面的偏误主要受声调听辨能力的薄弱和语音偏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错别宇,顾名思义就是错宇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的是书写汉字时,随意增减笔画的现象,而别字则是指在汉语书写、说话、朗读时,用其他的字形、字音来代替原本字的现象.笔者从字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形成错别字的一些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电视是传播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看电视是人们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电视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方面理应成为典范。如果出现读错音或错字的现象,就会以讹传讹,造成不良影响,尤其对青少年更是为害非浅。但近年来各级电视台举办的节目中错音错字现象也是屡有发生。仅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现象某次外出听课 ,执教者是一位年岁稍长的同志 ,课上得沉稳老练。但由于一时疏忽 ,一连在黑板上写错字 ,而这几个错字却“明目张胆”地一直挂到课后 ,竟没有一个同学指责它的不对之处。回来之后 ,我有意在班上做了个同样的实验 :事先邀请了几位同事到场听课 ,在进行板书时 ,故意夹了两个错字。谁知 ,此现象再次上演 ,我又陆续在另外几个班级做了同样的实验 ,结果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上述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群学生面临几个明显的错字而无动于衷呢 ?事后 ,我做了个调查 :由于基础差而确实不知的占 5% ,出于对老师的过分信任和崇拜…  相似文献   

10.
冯胜军 《广西教育》2011,(31):50-50
错别字是汉字书写和运用中出现的错字和别字的合称。小学生在写字和用字过程中出现错别字,不仅影响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还影响其对汉语母语的认知和语文素质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并从预防和纠正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伟兴同学问:《错字小议》一文里在谈到“正和误和平共处”的错字时,举了“一个不大容易遇到”的例子,即1981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第八版上的一篇小文章《“启示”的变化》。作者认为这篇小文章“连标题带正文,两个‘启示’,四个‘启事’,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表示作者(编者?校者?)还拿不定主意呢?”但就是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错”在哪里。究竟“错”在哪里呢? 《“启示”的变化》中两个“启示”和四个“启事”是“正和误和平共处”了。将两个“启示”都改为“启事”可不可以?可以,但完全没有必要改,改了反而会削减这篇文章的艺术魅力。我认为文中两个“启示”是作者有意写的两处错,并不是“拿不定主意”而出现的错字。其一,正文中“过去学生宿舍楼门口屡屡露脸的‘遗失启示’被‘招领启事’代替了”这句话里的“启示”,是“过去学生宿舍楼门口屡屡露脸的”,是作者有意展示的贴“启  相似文献   

12.
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识字量较大,学生在平时的书写中,经常会出现写错字的现象,影响学生的识字效果及老师的教学效率.针对这一现象,以三年级学生在平时的作业及试卷中易错的字,进行跟踪记录,并对错字进行整理、归类,找到易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录音语料库,统计得出了PSC"说话"项字音错误字98个,将其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进行比较,结果是71.4%为表一中字,其中,最常用词为60.2%,26.5%为表二中字;然后将音错字分为四类,即多音字23个、调错字51个、韵错字16个、声错字12个,分别占22.5%、50.0%、15.7%、11.8%,并列出了其错误人数、方式和示例。知识、社会习惯、方言、语流等方面是音错字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汉语的错字可以划分为不明结构而误、不明形符而误、不明声符而误、增减笔画而误和改变笔形而误等几种 ,对它们的错因作理据分析 ,从字源、字义上掌握汉字的形体结构 ,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杜绝错字。这也是纠正错字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尴尬""沆瀣一气"戊戌变法"……这些词你能写对吗?近日,中南民族大学学生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143名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完全写对10个词语的只有12个人.当问及是什么原因造成"提笔错字"时,有同学不好意思地说:"平时都用电脑,现在好多字都想着是一个大概的样子,真正写就很容易错了."(10月23日《武汉晚报》)  相似文献   

16.
“无错不成书”原以为是戏言,如今却是事实,书报刊语言混乱,错别字泛滥成灾。一张全国很有名气的晚报,头号字标题竟把“抓阄”错成“抓阉”,文内把“服刑人员”错成“伏刑人员”,“就范”错成“就犯”……诸如此类不该错的错别字,几乎天天可见。对成语望文生义或一知半解,已经多见少怪了。自古就有“校雠难”之说。但时下书报刊的错别字并非全出于校对的未察,原稿本身讹误很普遍,若编辑又学识有限,那么,想出一本“没有错字的书”,几乎成了“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7.
汉语的错字可以划盼为不明结构而误、不明形符而误、不明声符而误、增减笔画而误和改变笔形而误等几种,对它们的错因作理据分析,从字源、字义上掌握汉字的形体结构,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杜绝错字。这也是纠正错字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肖倩 《文教资料》2012,(27):116-117
"眀"字在当今社会被认为是出现频率最多的错字,本文从"眀"的使用、"眀""明"的关系和"眀"字的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眀"字并不是错字而是由于类化等原因而产生的俗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皮亚  肖筱 《考试周刊》2014,(64):21-22
网络新兴词语的产生和快速发展主要是社会因素和语言本身的幽默性综合发展的结果,但网络新兴词语的幽默性通常在于谐音错字和谐音错音,这就要求民众辩证取舍。本文分析网络新兴词语的分类,语言特点及其幽默效果,并在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从社会因素制约、人群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三方面分析网络新兴词语出现和流行的原因,让人们更客观辩证地看待这一社会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错别字问题的原因分析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1.汉字本身的特点。(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