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文良 《知识窗》2007,(3):22-23
佛教自东汉末年由中亚地区传入中国,当时,国内战争连绵不绝,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感到生命无常,无所寄托,佛教正好能填补这个空白,由此得到广泛的传播。宗教势力的壮大,与统治者往往产生矛盾,他们便采用极端的手段一一灭佛,拆除寺庙,毁掉佛像,令僧人还俗。在中国历史上以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的灭佛运动影响最大,并称“三武灭佛”。  相似文献   

2.
周露 《科教文汇》2012,(28):69-69,74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土,并逐步由印度佛教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大量佛源外来词汇被译介到汉语中来,并逐步成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对佛源词汇的古今之意比较.来探讨佛经翻译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魏道儒 《百科知识》2009,(15):49-51
每一种宗教都有独特的信仰对象。一般说来,这些神灵既与基本教义相联系,又长期受到信徒的顶礼膜拜。佛、罗汉和菩萨,构成了中国佛教的信仰体系。在这些信仰对象身上,既有承袭印度佛教的因素,又有中国信众新创造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艺术的发展史也是思想的发展史,艺术史上每一个不同的时期都有新颖的思想出现。佛家的禅宗思想就是中国唐代社会的主流,左右着整个艺术的发展和趋势。佛教的传入不但对中国的社会、文化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也给我国的书画艺术事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中国美学家李泽厚论及佛禅文化时认为:“佛教禅宗的化出,的确增加了我国文化的外形和性格。它突破了原来的儒家世界观,也突破了原来的道家世界观。它为哲学带来了空前的冲击,但又只是冲击,而没有扔弃。”  相似文献   

5.
邹元丰 《大众科技》2008,(7):214-215
佛教主张宇宙万物本质上的平等,提出“众生平等”,佛教的平等思想的内涵具体包括人与人之间平等,众生平等,众生与佛的平等,众生与无情的平等四个层次。佛教认为,一切众生平等,没有远近亲疏恩怨的分别,一概一视同仁,这种平等心是一种极高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境界。该思想对于提升个人的素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郑芳源 《百科知识》2021,(33):15-16
近年,文化复兴引发了全国的关注.实现文化复兴需要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河南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古塔资源更是丰富. 我国古塔是佛教传入中国时出现的一种新的建筑.河南洛阳的白马寺是历史上首座佛塔,建造于东汉时期.这座有着特殊意义的佛塔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高处的佛图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的刹,《洛阳伽蓝记》记永宁寺:"中有九层佛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舍去地一千尺."佛图也称"浮屠""浮图",即佛塔.印度浮图在两汉时期就与中国楼阁相结合;南北朝时期,印度传入的佛塔已经深度融入中国建筑,其建筑形式与象征意义更富中华特色.  相似文献   

7.
日前,匈牙利博物馆展出一尊内藏有一名高僧遗骸的千年佛像,因疑似福建省大田县被盗文物而受到关注.事实上,除疑似被盗的“章公祖师”外,福建还有数尊类似的“肉身佛”,均有上百年历史.而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上,肉身菩萨多达14尊.  相似文献   

8.
大约公元前2世纪左右,古印度和中亚地区的商人、使者和移民,沿着贯通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到达我国今天的新疆地区,然后经过玉门关、河西走廊到达内地。他们之中有佛教信仰的人,也把佛教带到中国。佛教传入汉地伊始,就受到统治集团的关注。佛教在中国发展演变的两千多年中,不少帝王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介绍5位与佛教发展演变关系密切的帝王。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古代把西北部少数民族统称为胡人,把胡人说的话叫胡话。曾经有胡人僧人来到中原宣讲佛教八道经,由于人们听不懂胡人语言,也看不懂佛文,就把胡人讲解佛教八道经说成是"胡说八道"。后来,经过演变,人们就把胡说八道引申为不负责任、毫无根据地乱说一气,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成语。  相似文献   

10.
曲琳 《知识窗》2011,(6X):20-21
<正>一、道教美术、佛教美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美术与佛教美术均属于宗教美术。宗教美术是以宣传宗教思想,教育宗教信徒为目的,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为题材的美术形式。在中国的宗教发展史上,道教美术与佛教美  相似文献   

11.
“涅檗”是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译为“灭度”、“寂灭”等,谓脱离一切烦恼,进入自由无碍的境界.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晋·僧肇《涅檗无名论》中说:“涅巢,秦言‘无为’,亦名‘灭度’。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灭度者.言乎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粲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后世把僧人之死也叫涅檗。  相似文献   

12.
李莉 《百科知识》2011,(8):52-53
无间道是佛教用语,四道中的一道,四道即指4种可通至涅巢之道。涅粲是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指佛)的代称。佛教中指众生轮回之道途,而道有4种:加行、无间、解脱、胜进。加行道指断除烦恼,是获功德之初级阶段:无间道则是指开始断除所应断除的烦恼,  相似文献   

13.
佛教最初起源于古代印度,自汉朝传入我国开始,经过两汉、三国、南北朝时期,在古代中国不断兴盛起来,特别是到了隋唐前期,佛教在古代印度逐渐转向衰弱的时候,却在古代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各个阶层都对佛教经典推崇备至,人们捐赠巨资兴建和支持寺院的发展。然而到了唐朝末年,佛教却迅速地转向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本土儒学大行其道。为什么儒学能够在  相似文献   

14.
魏道儒 《百科知识》2009,(20):47-49
佛教典籍就是人们常说的“佛经”。“佛经”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泛指佛教的所有典籍,包括经、律、论“三藏”以及各种佛教著述,我国古代称为“众经”、“一切经”,现在常用的名称是“大藏经”。二是特指“三藏”中的“经藏”部分,被认为是释迦牟尼所说,并为后代记录整理的所有经典。这些经典一般都以“如是我闻”形式开头,表明经典内容是亲自听闻的佛语言。  相似文献   

15.
陆永峰 《百科知识》2011,(12):31-32
进入佛教寺庙,殿堂廊庑之中的那些炫丽奇异的壁画、雕塑,常常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除了如来、弥勒佛、西方三圣、文殊、普贤以外,大家最习见的恐怕就是各式各样、神态相异的罗汉了。  相似文献   

16.
柴瑞 《科教文汇》2008,(34):256-256
佛教对中国古典小说影响深远。佛教典籍在文体形式、审美情趣、叙事模式等三个方面都与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为佛教与中国古典小说的结合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东来两千年,已经内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其传入伊始,佛教并不被广泛接受。究其原因,佛教在进入华夏大地时还保留着较多南亚文明的特点。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佛教与东亚文明在价值观念方面屡有冲突。但在佛教缓和并解决一个个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佛教也逐渐“中国化”了。  相似文献   

18.
袈裟是指佛教僧尼穿的衣服,电称僧衣、僧服,它是出家人主要的持有物品,也是出家人重要的身份标识。佛教源起于南亚次大陆,于两汉之际传人中国,此后广为传播,影响深远。事实上,佛教在中国多代传播的过程,也是佛教中国化改造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对袈裟颜色戒律的遵守与变通。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重要宗教。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民情风俗的角度而言,我们都应对佛教知识有正确和基本的了解。从本期开始,我们特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魏道儒先生撰写了有关佛教的系列文章。文章以简洁、通俗的语言,讲解了关于佛教的基本内容和知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佛教思想,对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存在着深刻的影响。佛教中所强调的众生平等、依正不二、戒杀护生、节俭惜福等伦理思想,不仅有助于人们正确的认识自然,也成为合理利用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文化资源。从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现代生态意识,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