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龙江凤凰山国家地质公园2012年4月由国土资源部审定为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的地质公园。公园包括峡谷瀑布景区、高山奇观景区、大石头河山水景区、金秋五花山景区、民俗风情景区、原始森林保护景区共计"六个景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3处,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3处,省级地质遗迹12处,地方级地质遗迹16处。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磴口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以沙漠、狼山、黄河为主体,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本文对园区内的地质遗迹进行分类并做综合评价.得出综合定量评价值为80.88分,属二级旅游区.在此基础上建议相关部门在地质遗迹景观和地貌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坚持遵循旅游开发原则,实施相应开发措施,做到既能发挥旅游优势又能保护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地质遗迹类型的正确划分是确定研究地质科学价值的前提,是实施地质遗迹有效保护的科学依据。根据地质景观特征,将黑龙江兴安大峡谷地质公园自然地质遗迹,划分地层剖面遗迹、岩浆侵入体遗迹、地质地貌景观遗迹、水体景观遗迹四大类,进而再详细划分出十三亚类,使园区地质遗迹特征轮廓非常清晰。该划分方法对于我国同类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划分有着明确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北邢台峡谷群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县境内,包括峡谷群园区、九龙峡园区、云梦山园区三个园区,是一个集峡谷群、瀑布景观、沉积构造、岩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综合性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具有重要的科学、美学、科普及旅游价值,针对重要且稀有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得地质公园能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郑文浩  冯杭建  游省易 《科技通报》2021,37(7):27-30,95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神仙居国家地质公园典型的中生代流纹质火山岩地貌景观,本文通过开源WebGIS框架,结合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研究了基于Cesium地图引擎的倾斜摄影模型加载、特征信息标注和基于Node.js的B/S结构网络服务发布方法,形成了便于快速浏览的地质遗迹三维模型展示平台,实现多设备交互,为地质公园面向大众开展地学科普探索了新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永祥  吴成基 《资源科学》2006,28(1):192-197
地质遗迹及地质公园旅游近年来得到了很大重视,但随之凸现出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性问题。应用专家评价法对陕西省25处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利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得到其所属的五种保护与利用协调性类型。结果表明,保护不好必然带来利用不好。评价将其划分为保护利用偏差型、保护偏好利用偏差型、保护利用一般型、保护偏好利用一般型、保护利用偏好型5种类型,各种类型遗迹点的评价特征值分布显示出各自的聚居范围,建立的几何图法则有助于精确解析问题。在评价因子的选取时兼顾了资源对象、环境对象与组织对象3个方面。结合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实际,保护评价选出7个因子,利用评价选取了6个因子,这些因子基本涵盖了协调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矛盾时应考虑的问题,在全国亦具有典型性。因而,这种方法也适合于全国其它地区的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利用协调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陈安泽,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兼任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旅游学院客座教授等职.曾从事岩石学研究,1978年起开始进行旅游地学研究,创建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组织创建旅游地学学科.1985年提出建立地学科学公园建议,1999年提出创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体系建议,并协助国土资源部门推进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主持了黄山等8个地质公园地质景观研究,参与了我国全部地质公园评审工作和部分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旅游局旅游标准的评审和咨询工作.曾发表旅游地学和岩石矿物学专著12部,主编《中国地质公园丛书——科学导游指南》30多卷、《旅游地学论文集》20卷,发表旅游地学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地质遗迹类型及成因的构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质遗迹进行归纳评价,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探究,是地质公园进行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一种新方式。首先对长江三峡的地质遗迹进行了初步归纳,然后对黄陵背斜、秭归向斜、仙女山断裂、大宁河等地质遗迹的特征及成因进行初步的构造分析,并提出了开发与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清水河老牛湾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模式主要围绕流水地貌地质遗迹以及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展开,加强典型特色流水侵蚀地貌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挖掘地质公园流水地貌地质遗迹的地质内涵,将地质公园建设成为地质遗迹得到有效保护、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观光旅游为一体,文化特色浓郁、科研价值较高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大力推广地质公园所带来的科研科普价值,使其成为重要的科研科普基地,并以公园的发展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周边产业及整个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横头山、松峰山地质公园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状态良好,人文景观独特,这些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地域特色鲜明,综合价值较高,公园有广阔的多功能发展空间,可以建成科研、教学、旅游、渡假、保健疗养、科普教育和娱乐场所的统一体,发挥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本文从地层岩石组合、岩性、地貌、区域构造运动方向等方面分析了其形成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古崩塌地貌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岩富山古崩塌地貌是迄今在华东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古崩塌地貌.受岩性、岩体产状、构造、节理和裂隙以及新构造运动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花岗斑岩组成的山体因崩塌而形成了造型奇特的山峰、岩壁与陡崖、岩洞、断层谷与峡谷、崩塌堆积地貌和串珠状跌水瀑布等各种地貌景观.这些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地貌景观是重要的地质遗迹和旅游资源,具有特殊的地球科学意义和美学观赏价值,可以考虑将此建成地质公园.通过规划建设,可以形成地质遗迹的保护区、地学研究基地、教学实习基地以及科学普及的重要场所;同时结合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开发建设成人们休闲度假的场所和健身娱乐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复杂地形区地貌景观地质遗迹形态特征调查困难的问题,提出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构建三维模型以提高调查精度.本文以流纹质火山岩地貌景观调查为例,以仙居神仙居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区开展研究,首次进行了复杂地貌区大范围倾斜摄影测量与基于三维场景的地质遗迹景观精细化遥感解译研究.首先应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开展研究区测量获取高精度三维地形和遥感影像数据,并建立研究区地貌三维实景模型;其次基于三维场景开展典型流纹质火山岩地貌景观精细化遥感解译,对复杂地貌单体形态特征进行精细化量算,对纵向崖壁等微地貌特征进行精细化解译,获取地貌景观单体精确形态特征参数和崖壁微地貌特征信息,定量化定义了峰、嶂、谷等典型流纹质火山岩地貌类型.本文成果对其他类型复杂地貌区地质遗迹调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黑龙江省凤凰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定量评价地质公园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对完善新一轮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研究领域,得到了如下成果:①分析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的内涵和作用机理,在借鉴相关领域评价指标体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对多处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公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实地考察,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两大子系统构建了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层和14个评价指标层,详细说明了每个指标选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数据如何获取和测算;②为了更准确地评判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的交互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模型,构造了耦合协调发展系数评价模型,制定了耦合协调发展的类型划分和评判标准,将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划分为耦合与不耦合2个大类、6个小类和18个基本类型;③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地质公园耦合协调度评价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合理性,耦合协调度研究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京山太子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通过对王莽洞洞穴、喀斯特丘陵与森林石海等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评价,得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人文历史传承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可以将太子山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康体养生、地学科普、宗教朝圣和户外探险等多种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首批地质公园自2001年建立以来,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等方面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发展过热的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泛化的原因所在,并进一步阐述了泛化现象对国家地质公园后期建设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处集地貌地质、地质构造、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遗迹.在前往这处地质公园的途中,会经过以壮美、险峻而闻名的盘山公路—"22道湾".从空中俯瞰,"22道湾"如同一条挂在石林间的"飘带".  相似文献   

18.
国家首批地质公园自2001年建立以来,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等方面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发展过热的趋势.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家地质公园泛化的原因所在,并进一步阐述了泛化现象对国家地质公园后期建设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镜泊湖     
《金秋科苑》2012,(17):94-95
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的宁安县,距牡丹江市区110千米。地质公园类型为火山地质地貌、水体景观、花岗岩地貌。园区地处张广才岭和老爷岭两山脉之间,南西高北东低,海拔241~1109米,最高点1109米,最低点241米,相对高差多在100----500米之间。总面积1400平方千米,主要地质遗迹面积1300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20.
揭开地球演化的面纱—走进国家地质公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上,对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而独特的地质遗迹,通行的做法是建立国家地质公园予以有效保护。譬如美国的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国家公园、阿根廷的冰川国家公园等。国家地质公园,在中国,有11处名山大川获此殊荣,从而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地质圣地。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地理条件复杂。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许许多多独特甚至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