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四、各报加速企业管理的革新战前的香港报业公司,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其管理与现代企业有很大的差距。战后,随着报业经济的发展,经营范围、内容及规模日益扩大,所属及相关的企业、部门增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生产经营需要,逐步转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并以改造为公众上市公司为契机,推动香港报业公司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1954年,年仅22岁的胡仙接手《星岛日报》报系。当时的星系报纸有亏有盈,盈余不多,财务颇为窘迫。胡仙上任的第一步是从管理体制入手,在报系推行“事业部制”的现代管理方法。这对于胡氏家族的管…  相似文献   

4.
五、香港报纸发行系统的形成香港报纸发行,战前各报都鼓励订阅,一般订阅价比零售价要优惠20%左右。外埠另加邮费。战后,多数报纸进不了内地市场,即使要进入内地市场也要通过内地的图书进出口公司中介,因此,各报不存在内地订阅和邮寄问题。而香港本地市场则逐步趋向代理制,订报和派报已很少。1950年,香港著名的报纸总代理有3家。报纸总代理专门代理报纸发行,他们批发到报纸后。再批发给湾仔、铜锣湾、北角名箕湾和九龙油麻地。旺角、深水步等“区头”(分区代理),再由“区头’份发给报贩。随着新报纸的产生及发行量的扩大,有些…  相似文献   

5.
三、东方报业集团——大众化报刊市场的“龙头老大”与星岛报业公司和明报企业有限公司不同,东方报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对较专注于报刊出版的经营,多种经营基本限于物业租售。该集团后来居上,发展迅速,目前已取得香港报界“龙头老大”的地位,其广告量及发行量均列各报业集团之首,这与其专注于报刊出版的经营方针不无关系。东方日报是面向中下层读者的大众化报纸。1977年秋,马澄坤主掌社务后,致力加强报纸内容,创新经营观念,提出“投资再投资”的方针,扩大报馆经营。其最重大的举措,是把盈利资本转化为房地产为形态的固定资产,购置…  相似文献   

6.
二、明报集团——中文严肃报刊市场的抽爱《明报》是中文严肃报纸中发行量和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明报企业有限公司(简称明报集团)在查良联任董事局主席期间,业务基本限于报章出版。明报股票上市后,开始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方针。1991年11月,查良裕与30来岁的智才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老板子品海达成初步协议,智才管理顾问公司技术性收购明报企业。具体办法是,于品海与查良销无合组明智控股公司,智才占6O%股权,查良销占40%。于品海成为明智的大股东,明智再以3.025元一股,收购明报企业略超50%的股份,收购完成后,查良销仍直接拥有…  相似文献   

7.
第三节集团经营──香港现代报业经济的主要标志现代报业主要标志之一就是集团化经营。战前,香港的多家大报已办了系列报刊,初具报业集团雏形。日本的侵占打断了这一进程。战后,香港经济处于稳定高速的发展时期,从报刊的种类、报刊发行、广告的增长等方面为报业集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至80年代下半期和90年代初,大陆改革开放和绿济的快谏传展带量了香港绝济。198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31256亿港元,人口5525万,人均6576港元,至1994年期间,本地生产总值每年一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1994年,本地生产总值已达10165、67亿港元,人口606…  相似文献   

8.
9.
《尚书》《尚书》是我国古代极重要的一部经典,它记录了距今2300年至3000年间王室的诰命、誓言和其它的大事,2000年来为学者所诵习,先秦士大夫著书立说每每称引。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里,它和孔子的学说同样受到统治阶级的尊崇,作为治理国家的理论工具。它是先秦史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近代殷、周甲骨金文的研究,古代汉语的探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报业经济特点的重大变化报业经济是指以办报为主体所进行的生产、经营、交换、消费、分配的运作过程及其相关的各生产经营要素的结构。强调以办报为主体,并不排除多种经营,只是为了突出报业经济的特征,强调办好报是报业经济的主要目的。如果报社非报业的多种经营成分占据了生产经营的主导地位,这样经济结构的性质就很难用报业经济一词  相似文献   

11.
二、镜报报团镜报报团是里德国际公司(Reed Internation-alltd)的一个子公司。该报团拥有三份畅销全国的报纸:《每日镜报》(Daily Mirror)《星期日镜报》(sunday Mirror)《星期日人民报》(sunday people),另外还有《苏格兰每日纪录报》(Scottish Daily Record)和《苏格兰星期日邮报》(Scottish Sunday Mail)等一些地方报纸。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5,(6)
香港报业面面观美珍,东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仅有620万人,乃弹丸之地,但就在这狭小的地盘里,报业市场却十分发达。报业经济是香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十分巨大。香港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841年5月,《香港...  相似文献   

13.
1994年7月,我们随大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报纸展出团,出境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国际书报展.这在香港已是第五次举办这样的活动了,而我省却才是第一次参展,参展的报纸,在陕西也只有《陕西日报》与《陕西人口报》两家报。在香港尽管远留时间不长,但出于职业的习惯,使我们有幸对香港的新闻界在接触中有了一些了解,尤其是对港岛同行的报业有了初识,要说也只能谓之“一孔之见”.但却多少也对我们有些可供借鉴的启发。就像竞争是这个自由岛上的“润滑剂”一样,香港报业给人最深的印象也是竞争激烈。香港的报业竞争激烈,归根到底是争…  相似文献   

14.
去年十月在香港访问,笔者曾着重考察了香港五光十畜色的传播媒介。香港人口平均报纸发行量每千人逾300份,在亚洲仅次于日本,而两倍于世界平均数量。香港4岁以上的观众,平均每天收看各类电视节目3.7小时;全港一般家庭平均每天开着电视机7小时。可以这样说,传播媒介是香港政治和经济运作中不可缺少的日常工具,是香港人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一、经部 按照我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体系,经部冠四部之首。 (一)“经”由书籍通称到专指儒家经典 “经”本是书籍通称 “经”字,其初文为“巠”,本义是“经纬”。甲骨文中未见,始见于西周金文,已具“巠”、”经”二形,义为“经营”。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经”字才有了“经典”的意义。《国语·吴语》有“挟经秉桴”之语,韦昭注:“经,兵书也。”这是用“经”字指称典籍的最早记载。先秦诸子中,用“经”指称各家之书者不乏其例。《墨子》有《经》上、下篇,又有《经说》上、下篇,《韩非子》的《内储说》与《外储说》,在叙述上分“经”、“说”两部分,论点为“经”,例释为“说”,以阐述法治思想。这是法家典籍。可知,当时以“经”名书,并非专指儒家典籍,而是书籍的通称。战国时期的所谓“经”,是指提纲挈领的文字,由于它语义重要而文字简略,所以需要有所谓“说”对其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儒家经典垄断“经”的称号 凡书皆  相似文献   

16.
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报纸结构近10年来,在我国新闻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报纸发展得最快,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在我国历史上都是没有过的。(见附表)我国报纸在五六十年代基本形成的机关报模式的这一报纸的结构和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由香褡界和非仇界人员翎成的“香溶报收评议岁’干前不久正式成立。港岭南大学校长蹿坤耀和港高院退休大法宫贾施雅住正副主席、据兢香港报业评议会由当地11家报业人士与教育。法律等多个界别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香港报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新闻事业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成长起来的,这里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得很好,资产阶级新闻出版自由被移植过来,市民的文化水平也较高,这些给香港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为其他地区所不及。 香港是中国封建统治势力难以达到的地区。中国人在这里办报,固然要受到英方的制约,却又为中国各种政治力量(主要是反政府力量)开展国内斗争提供某种便利条件。中国的政治风云变化,牵动着香港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19.
香港回归在即,在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只能以天、以小时,甚至以分、以秒来计算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同样激动.多少年来,香港的报业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沧桑,才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当代香港报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过渡时期有些什么特点?回归以后,又会有怎样的前景呢?  相似文献   

20.
有人称香港是“文化沙漠”,其实也不尽然,因为在那里也有一方报业的绿洲。据1992年香港政府出版的《香港年报》统计,目前香港有报纸69家,有杂志598家。报刊发行总量在200万以上,按人口平均阅读报刊率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东京。香港今天的报业如此发达,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与政治的、经济的、地理的条件有关,也与有着办报刊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