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第40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依照现有国情不断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力争实现经济水平的持续性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持续性优化。然而,资源不像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模型中被完全有效地配置。由于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资源的价格被扭曲,导致资源不能自由无阻碍地流通。土地资源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之一,任何区域和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的配置。本文在理解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外文献,结合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选定理论模型,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这2个指标出发,并结合全国以及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对土地要素价格扭曲是否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进行检验,最后就如何从土地要素入手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给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效率相互作用的本质关系出发,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和数学规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资源利用最小化两种条件下的最优产业结构,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理论最优方向,并以中山市的情况为基础进行案例分析,寻求资源约束条件下的产业结构发展战略,为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态创新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工业绿色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刚  陆琳忆  何金廖 《资源科学》2021,43(1):94-103
理清生态创新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和工业绿色效率的影响,对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115个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测算这些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度、工业绿色效率,构建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生态创新对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绿色效率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中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工业绿色效率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迅然加速,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却在加剧。产业结构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极为重要,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以使各地区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健康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促使全区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大致分析3个地区各产业变动对经济的贡献,并提出优化内蒙古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无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就业结构都处于较低水平。面对经济的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依托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过程为: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一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产业结构_高新技术和服务业产业结构。目前,我国已经初步进入重化工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构建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测度指标,以典型资源型省份山西为例从合理化和高度化两方面分别进行测度,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定量分析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山西产业结构合理度不高且波动较大;产业结构高度化提升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而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不论是合理化还是高度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与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钟赛香  谷树忠 《资源科学》2009,31(12):2172-2182
在国家、省域及案例地区等区域尺度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利用SPSS15.0软件测算了各主体收入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了经济发展程度和资源富集程度不同的区域其产业结构对主体收入的影响差异,以探寻欠发达资源富集区产业结构演进与主体收入间相互作用规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演进目标取向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产业结构演进与主体收入水平差异显著;欠发达资源富集省域与沿海经济发达省域产业结构差异显著;案例区(贵州省毕节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中目标取向及结构效应呈阶段性特征,且经济发展已到转型临界点。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对海东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时间和空间差异的基础上,运用产业结构演进系数和区位熵等研究方法,对海东市的"一、二、三"产业的演进结构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分析。海东市的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偏传统、偏重,高耗能产业发展状况欠佳。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不利于优化升级。总体来说海东市第一产业尚处于传统农业发展阶段,融合发展不足,缺乏行业龙头,高原特色优势发挥不足;第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高能耗物耗的资源型行业为主导,高科技、高新和新业态发展滞后;第三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经济外向开放度水平不高,各区县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隋映辉 《软科学》1989,3(4):1-7
<正> 产业结构调整的高级化趋势,已使产业结构变动与科技投入递增日益同步。发展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后进化向高级化的发展,其实质是产业结构中科技投入比重的递增。也就是,通过科技进步率的提高,改变资源利用规模粗放性扩张,产业结构矛盾日趋尖锐等后进化现状,进而在科技投入的基础上,提高资金、劳力和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实现以效益为中心的产业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因此,科技投入可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表现为双重效应:一方面使其新兴的产业不断增长与发展;另一方面对某些传统产业加以抑制和改造,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本文拟重点讨论产业结构的科技基础;产业结构调整的科技投入;产业结构调整的科技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分三批公布了我国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进而引发了学术界对于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或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热潮。一般来说,资源型城市由于自身资源禀赋的优势有益于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产业布局容易陷入单一化发展的状态,这样“矿竭城衰”的宿命便难以避免。主要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原则来分析资源型城市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汪自然资源方面有着很强的比较优势,但是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存在结构单一、优势产业不突出、非资源型产业介入壁垒等问题,从产业集群的理论角度出发,发挥黑龙江省资源、区位优势,提出了倡导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发展战略和集群式产业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的发展是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社会革新以及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新增长点的一个重要方向。东营市是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因其长期依赖资源开采呈现出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束缚了东营的发展,此外,东营市还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被开发。为优化东营市生态环境与产业结构,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结合东营市实际情况提出了东营市绿色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的全面推进,自然资源在地区经济的作用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2003—2017年地市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探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失业率的影响,检验"资源诅咒"在中国地级市层面是否存在。结果表明: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性差异。在资源丰裕地区的地级市,资源丰裕度的提高压制经济增长,但在资源贫乏地区的地级市,两者无显著关系;资源禀赋的提高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资源禀赋的提高导致失业率上升,降低地区就业水平。最后提出对策建议:推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减少对原始资源的依赖度;明确产权关系,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14.
金融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中的金融资源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保费收入、证券市场筹资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并选择了同为发达省份的浙江、广东、江苏作为参照,对他们金融资源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以线性回归的方法,对金融资源对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丰富的金融资源和完善的金融资源结构能够促进地区宏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产业结构现状及合理化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正处在资源使用的高峰期,资源的日益匮乏使资源型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此着重对资源型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利用信息网络使资源型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分析资源密集型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约束问题.然后剖析资源密集型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约束形成机理,从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资源收益分配与转化、产业结构、政府和企业行为等多角度,探讨资源密集型区域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深层次原因和矛盾.最后提出资源密集型区域克服环境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着重从理顺资源产权关系、完善环境政策工具、建立资源财富合理分享机制、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机制、规范政府和企业行为等方面入手,推动实现资源密集型区域环境改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是国民经济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正常运行和高效产出的基础,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十五”期间,青海应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从省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青海产业结构现状从总体上看,我国开始进入以产业升级、组合优化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阶段。青海的产业结构虽然在不断调整,逐步趋于合理,但是必须看到,现有结构框架基本上是我国短缺经济及实施资源导向战略的情况下形成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暴露出严重的不适应。一是…  相似文献   

18.
西北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结构是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和生产力水平的反映。产业结构调整是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十五”计划的战略重点之一。文章在产业结构理论指导下 ,深入剖析了西北地区产业结构的问题与症结 ,针对主要矛盾和问题 ,提出了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及实施对策。作者认为 ,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必须加快优势资源开发 ,打破城乡产业二元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和绿色产业 ,协调三大产业比例、轻重工业比例 ,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比例 ,协调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塑造西北特色区域经济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绿色GDP角度对我国区域层面是否"资源诅咒"进行再验证,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资源大省都存在资源诅咒现象,资源诅咒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条件机理。以新疆和内蒙古地区为例,作比较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资源丰裕地区引发资源诅咒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源开发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过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产品初级化严重,粗放型模式诱发"荷兰病"现象,并造成一定的挤出效应;国家扶持力度不够,市场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条件差,影响吸收外资能力;制度、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产生寻租行为和投机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七台河矿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煤炭采选产业发展空间不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伴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产业节能环节压力目益增大.推进七台河矿区循环经济发展,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开发伴生资源、大力发展矿物加工与综合利用、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