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吴晓波进入新华社杭州分社,开始了他长达13年的商业记者生涯.在新华社写内参大稿,全国各地深入公司企业跟踪调研,新华社不计成本地让记者在中国各地进行采访、调查,它的强大背景也让记者可以见到想见的人,这一切后来都成了吴晓波<大败局>、<激荡三十年>一系列书的素材和积累.  相似文献   

2.
蒋李 《新闻前哨》2014,(6):67-68
如何判定一个财经记者优秀与否?它的标准何在?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记者?这是我从2009年从业以来一直思考的一个事情.  相似文献   

3.
借着周末假日,上邮箱处理一些来往信件.看到博雅书屋的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传媒方面的书,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塞缪尔·弗里德曼写的<给年轻记者的信>.他积自己三十年新闻写作与新闻教育之经验,谈到成为一位名记者的素质修炼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感染力的观点和建议.笔者仅仅浏览了一下该书的梗概介绍,便生发出不少感悟,愿意在此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4.
第一财经,作为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一个年轻媒体,一直在寻求我们这个时代财富运行的方位感.2008年10月20日,第一财经年度巨献--大型财经电视纪录片<激荡·1978-2008>正式启动.这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上海电视界推出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5.
张纯如所著《南京大屠杀》,永远改变了人们看待二战亚洲战场的视角。当作品长时间停留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销量近50万本时,张纯如才29岁,她是著作能跻身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的最年轻作家。然而,这个以个体的力量打破国际社会长达60年沉默的美丽女子,后来罹患郁躁症,于2004年11月9日开枪自尽,终结了自己36岁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彭波  韩旭 《传媒》2011,(5):60-63
"张延平做总编辑的时候,我们经常在深夜看到他跑到照排中心盯着电脑修改版面上的一个标题;张延平做了社长之后,我们又经常随他到下属单位,为解决一个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后来,我们意识到,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出精品,才能保证最初的设计得到最完美的实现。"这段描述出自一位  相似文献   

7.
王倩 《新闻天地》2010,(5):34-36
2010年3月30日,原国开行副行长王益受贿案在北京一中院出庭,审理中人们发现,此案并非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在众多的追踪跟进报道中,媒体的眼球都集中到了那两位与王益有瓜葛的女明星身上,一个是电影明星赵薇,一个是央视主持人刘芳菲。尽管法庭表示有关这两个受牵连的女星的案情不方便透露,但她们的出现,已经使王益一案变得生动了起来。贪官和女明星纠结在一起,这符合当下中国社会对贪腐官员的想像,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