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裕德同志相继技表了两篇文章;《语文教学所需要的逻辑》和《语文教学与多标准分类法》(分别载《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第1期和第4期)。作者说:在“语文学(包括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文学)、语文教学和教育学之类”学科中,“传统逻辑基本上不能用”,“基本上无法使用”。作者认为,“在分类标准问题上,这点体现得再明显不过了”,在这里“一次划分往往要使用两个或更多的标准”。对于李文的这些意见,笔者不敢苟同。我们知道,传统逻辑(即形式逻辑)以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为其研究对象,因而它与一切科学研究和日常思维中  相似文献   

2.
《上海教学研究》今年1、2期合刊发表了上海特级教师张大文先生的长篇论文《世纪之交语文教改的思考》。这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重要文章,作者从语文教学发展战略的高度,结合自己多年摸索到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十五条”带有原则性的语文教学基本问题,对语文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都极有启发意义。本文仅就张先生提出的“语言——思想——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3.
议论文作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实用性文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基于逻辑学相关知识,以《敬业与乐业》为例,从推理的角度简析作者在谈论“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时的逻辑思路,以此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提供可参考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4.
由青年学者郭芙蓉、杨英、李秀敏编著的新书《逻辑学导论》 ,最近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三位作者长期从事逻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多年来积极开展对逻辑学的教学改革 ,这本著作是她们长期努力心血的结晶 ,给我们提供了逻辑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最新成果。正如弓肇祥先生在这本著作序言中指出的那样 :“这部由年青学者撰写的书 ,会经得住教学实践的检验 ,成为一部真正的跨世纪的教材。”逻辑学作为思维科学的一个门类 ,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逻辑学源远流长 ,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 ,但长期以来传统逻辑一直占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学术界对高等学校逻辑学课程改革的讨论提出了作者的看法。认为普通逻辑的教学总体上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作者不赞成以现代逻辑取代普通逻辑 ,认为这种改革过于简单草率。对“面向 2 1世纪课程教材”《逻辑学教程》作了粗略的评价。主张一定要从高校文科逻辑学教学的实际出发 ,既要考虑教材内容、体系上的改革 ,又要考虑学生和教师的实际状况 ,全方位多角度统揽性地来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习》2014年第1期刊登文章《“有趣”能“总领全文”吗?——关于〈金岳霖先生〉教学中的一个问题》,作者张正耀老师旁征博引,通过引用大量资料,对苏教版教学参考用书提供的结论予以否定:“有趣”不能总领全文,也不是文章的“文眼”。  相似文献   

7.
认识逻辑教育的历史使命,找到可以切实提升学生思维素质的着力点,而不是盲目“割舍”部分教学内容,这是逻辑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新版教材《逻辑学教程》对此问题有所体悟、有所探索。其内容选择及编排有利于在教学中体现逻辑学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其教学实践将为教育逻辑学的研究积累经验和素材。  相似文献   

8.
1986年国家教委修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取消了逻辑知识,当时在语文界以至整个知识界引起了震动,曾展开一场争论。今天,我们回头反思,有必要旧话重提:中学到底应不应该教学逻辑知识。首先应弄清逻辑学的内涵。“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也叫形式逻辑。”可见,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思维,逻辑知识就是帮助人们自觉地遵守思维规律,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发现思维的重要工具。因此,学习逻辑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学会如何思维.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那么,读文章呢,就要着力找出这种“关系”,这种“内部的联系”,才能摸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真谛。“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而这种“内部的联系”,作者的思路,也就是文章的内在的逻辑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是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 ,高校逻辑学 (这里仅指“普通逻辑” ,或称“形式逻辑”)教材内容与体系的改革 ,尤其是现代化问题 ,一直是逻辑学界非常关注、并给予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建国初期 ,我国高校使用的逻辑学教材主要是引进的苏联斯特罗果维契的《逻辑》和高尔斯基、塔瓦涅茨的《逻辑》等。针对这些教材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早在 2 0世纪 5 0年代末和 6 0年代初 ,我国逻辑学界就围绕着“形式逻辑的修正和改造”问题 ,开展过热烈的大讨论 ,并涌现出一批自编教材。特别是到了1978年 ,我国逻辑学界又开始了“形式逻辑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 ,继而更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哲学的精华即唯心辩证法,主要表述在著名的《逻辑学》(通称“大逻辑”)上下卷以及《小逻辑》之中。“有论”是其第一编,“有”是其整个逻辑学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可以说,“有论”是整个黑格尔逻辑学的发端和基础。搞清楚“有论”中逻辑范畴质量度的概念自我运动及其演化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晦涩难懂但又思想深邃的黑格尔逻辑学,深刻理解列宁《哲学笔记》从中吸取的合理思想,特别是有助于理解、掌握质量互变规律。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2012年第1期刊发了赵克明老师《语文教学重演绎还是重归纳?》(以下简称《赵文》)一文,文章对三个“演绎法”课例分析后用相应的“归纳法”给予了修正.文章最后呼吁“语文教学当首选归纳法,慎用演绎逻辑”。  相似文献   

13.
读了《中学语文》第五期洪镇涛老师的文章《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浅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很受启发。尤其是篇中一个秀句,深得我心:“学习课文的目的,无非是积累语言材料,扩大知识见闻,借鉴写作方法,训练思维能力,陶冶思想情操;而这些,都可以统一和落实在对文章的感受和领悟上,统一和落实在语感训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之中。”笔者也想“随声附合”,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章运动中学习语言。一、在语言研究的指导下进行语言学习。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认真研究语言,谙熟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体学、修辞学、逻辑学等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第6期《天津教育》发表了徐江先生的文章《要品出“酒”中的“异味”来——谈“精致的解读能力”》(以下简称徐文),读来很受启发,文章以《囚绿记》和《鱼我所欲也》两篇课文的“精致解读”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倡导的“精致的解读能力”的内涵。诚如作者所言,目前的语文教学当中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一些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的缺乏而造成的对文学作品的解读粗疏,以己昏昏何能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15.
当前逻辑界关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问题的讨论,正如《哲学研究》编者按指出:“对于逻辑学的发展是有意义的”。我读了双方争论的文章,认为有几个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特提出拙见,与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16.
墨子及其后学者所著《墨子》一书,其中特别是《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六篇,包含着极其重要的逻辑思想,是我国古代逻辑学的发端,它可以和印度的“因明”、古希腊的逻辑学相比而毫无逊色。对于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主题。思维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基础。要培养思维素质和提高全民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加强逻辑教育。为此,对逻辑学功能的定位、对逻辑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成为当前迫切研究的主要课题。通过阐述了逻辑观及逻辑学的功用;阐明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逻辑教学的主要内容——论证及其方法,凸显素质教育中的逻辑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天演逻辑论     
迄今为止,逻辑之义无以确定,历来逻辑学者和教科书把逻辑和逻辑学规范在思维科学范畴,是思维之器又是认知之理。然则,跳出本本框框,追问逻辑的本原,发现逻辑是“天演”的,存在于自然万物之中,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心智)里,而且先于自然界和人类而存在。本文提出“天演逻辑论”,逻辑、天演之道、逻辑学等等不过是人类的逻辑大脑认知“天演之道”的智慧结晶。论证:问道东方智慧——《易经》原本就是“天演”的产物,内涵“逻辑的理念”,外化为“数理逻辑”,推演出“易经的逻辑密码”;更从“基因的逻辑密码”中求证,生命发轫于逻辑。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用《语文教学二十韵》总结了他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其中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两句。他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对这两句话作了阐释:“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文章的思路就是文章的脉络。只有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语文教学在加强“双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的来说.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并不理想,具体现状是:“少”——知识学得少;“死”——学习不得法,运用不灵活;“差”——读写能力差。其原因何在?《上海教育》今年第九期刊登了《语文课“双基”教学的内涵和途径》一文。作者方仁工就这一问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方文认为,重要原因是与我们对加强“双基”的本身缺乏统一的认识有关。要有效地加强“双基”,必须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语文教学的“双基”究竟指什么;二是加强的途径怎样才算顺当。否则,用力再大也是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