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韩忠全 《物理教师》2008,29(2):52-53
2007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陕西卷)第23题.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过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做了标记,并以9m/s的速度距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L=20m.求:  相似文献   

2.
第三讲疑难例题导读   本讲各节的要求在考纲中已经讲明白,现对书中部分例题作一些补充说明,以帮助读者深入领会。 133页例 1平均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平均值,只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才等于初速与末速的平均值。  133页例 2对速度时间图 3— 1的认识:甲质点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 =1m/s2;乙质点在 0~ 2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2m/s2(a2>a1), 2s后作匀速直线运动, v=v1=4m/s。由于 a2>a1,出发后 0~ t2内,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到 t2时 (图中 B点 )甲、乙的速度相等, t2…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对近几年高考物理力学、电学和动量题型的分析整理,发现了在高考中,这三个知识点的、基本题型。现总结如下。一、力学知识点题型高考物理力学试题中,一般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力学中牛顿三大定律和动能定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内,一质量m=1kg的质点以速度v_0=10m/s沿x轴正方向运动,经过原点后受一沿y轴正方向的恒力F=5N作用,直线OA与x轴成37°角,如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题1.一位同学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跑过50m处时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他到达终点,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在这位同学跑完全程的过程中他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6m/sB.6.25m/sC.6.75m/sD.7.5m/s2.一物体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2s内的位移为12m。则物体在前2s内运动时的初速度为()A.0B.8m/sC.9m/sD.10m/s3.一辆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一半路程,然后匀减速行驶完了另一半路程后恰好静止,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2vB.23vC.32vD.3v4.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此后甲…  相似文献   

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3月31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启动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刘翔从胡锦涛主席手中接过火炬,手持火炬跑向天安门城楼,假定刘翔在向天安门城楼跑过200m过程中,共用了36s,起跑后10m处的速度是4.0m.s-1,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6.0m.s-1,则他在全程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追及和避碰问题时,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1解析法在同一直线上,后面的物体能否追上或者碰撞前面的物体、两物体的最远或者最近距离的临界状态,通常是在它们的速度相等时。因此可以先确定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进行求解。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出发,甲以v1=16m/s的初速度、a1=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以v2=4m/s的初速度、a2=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相遇前相距的最大距离和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解析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车做匀减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开始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两车距离增大…  相似文献   

7.
在高考物理试题中经常会出现运动学的题目,需要注意题解的合理性与逻辑性。例如在高中物理中有一道题,题目是甲、乙两车沿互相垂直的轨道向其交点运动,甲车距离交点16m,以2m/s的初速度、1m/s~2的加速度向交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离交点12m,以7m/s的速度向交点匀速运动,为避免相碰,乙车进行刹车,让甲车先通过交点,乙车刹率时加速度至少多  相似文献   

8.
1 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2014年浙江理综)如图l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向上以速度v0=20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m。  相似文献   

9.
1.ABD 乙车t=10 s启动时,甲车位移为50m,即乙车启动时,甲车在乙前方50 m处,选项A正确.在t=15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甲乙两车之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50m+25m=75m,即运动过程中,乙车落后甲车的最大距离为75 m,选项B正确.t=20 s时,即乙车启动10s后,甲车在乙前方50m处,选项C错误.乙车超过甲车后,乙车速度大于甲车,两车不会再相遇,选项D正确.  相似文献   

10.
新高考改革前,考生分为文科、理科参加高考,均有固定的考试科目组合;新高考改革推进后,不分文理科,改为考生自主选科.选科的多样化组合,使得考生的学科背景更趋多样化,"接力"培养的大学面临这种变化,在招生计划的制定中也明确了专业(类)的选科要求,以接续考生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在新高考地区,无论"3+3"选科模式还是"3+1+...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全国高考英语15套试卷中都有一道题考查了情态动词,对情态动词考查密度较大,说明了情态动词是高考的一个考查热点,考生在备考时应加以重视。下面对200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英语试卷中涉及情态动词的试题加以分析,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1.(N M E T2006,Ⅰ,24)There s no light  相似文献   

12.
谭金川 《物理教师》2004,25(1):6-6,8
2003年高考物理(江苏卷)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已知球形物体速度不大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v,且正比于球半径r,即阻力为f=krv,k是比例系数,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k=3.4×10~(-4)N·s/m~2,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试求半径r=0.1mm  相似文献   

13.
例读解题中常会有一类动态物理题,遇到这一类题,许多学生会感到束手无策,尤其是一些学习基础较差学生,更是无从下手,下就一类动态物理题给出特殊解题方法,以供同学们在解题时借鉴。例1甲、乙两列火车,甲车长120m,速度为15m/s,乙车长80m,速度为10m/s。(1)若两车相向行驶,那么甲、乙两车的错车时间是多少?(2)若两车同向行驶,甲车追上乙车后的超车时间是多少?解析本题运用“相对思想方法”解答较为简便。(1)甲、乙两车相向行驶:设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相对速度为15m/s+10m/s,行驶路程为两车长,于是有t1=vs11=1512m0/sm++1800mm/s=8s。(2)甲、…  相似文献   

14.
[题目]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在前一半路程中跑,在后一半路程中走;乙在前一半时间内跑,在后一半时间内走.如果他们跑的速度和走的速度分别相同,问谁先到达B地?一、科学赋值,巧妙解题解:设他们跑的速度为4m/s,走的速度为1m/s,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s,分别计算他们的平均速度,就可知道谁先到达B地. v甲=st跑 t走=s12sv跑 12sv走=2v跑v走v跑 v走=1.6m/sv乙=st=s跑 s走t=v跑12t v走12tt=12(v跑 v走)=2.5m/s 因为v甲相似文献   

15.
运动学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非常灵活,选择、实验、计算等题型均可以考查,既可以单独命题,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命题.考查的内容有参考系、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运用等.近年来,有关"社会热点"的STS试题经常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这类试题一般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这也将是2016年高考物理的热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江苏高考物理第7题原题为:如图1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  相似文献   

17.
例甲、乙二人赛跑,从A地到B地,同时出发,甲到终点时,乙还差100米。若让甲从起跑线后退100米与乙同时起跑,则先到达终点的是;若让乙从起跑线超前100米,再与甲同时起跑,谁先到达终点?现用两种方法进行求解。1、常规方法解:设A地到B地的路程为s,甲到达B地的时间为t,则甲、乙二人的平均速度为:υ甲=ts,υ乙=s-t1001)当甲退后100米时:对甲: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t甲=s+υ甲100=(s+s100)t对乙:跑完全程所用时间t乙=υs乙=s-s1t00比较t甲、t乙∶tt甲乙=(s+1s00)t×s-s1t00=s2-s12002由于(s2-1002)-s2<0,即t甲相似文献   

18.
张金华 《高中生》2013,(10):4-5
高考试题看上去年年相似,细细探究却在稳中求变、。对于每位考生来说,研究高考真题,是备考过程中不能忽视的热点。本期特从2013年高考全国各地的语文试卷中.挑选部分有特色的试题进行解读,希望能对考生的复习迎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从考纲要求及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机械能"一章都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考查形式多样,考查方式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本文较系统地分析高考走向,希望能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高考复习。一、挖掘概念的本质高考在本章概念的考查上屡见不鲜,因此,学生应深入挖掘以下四个概念的本质,体会其应用,见表1。例1人与车总质量为800 kg的电动汽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路径行驶,达到的最大速度为18 m/s,利用传感器测得此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1题目甲乙两辆汽车一前一后在一条长直路线上匀速行驶,甲在前速度为v1=10m/s,乙在后速度为v2=20m/s,当两车之间的距离为s=50m时,为使两车不相碰,乙车开始以确定加速度匀减速刹车。两车不相碰,乙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2解析相碰问题,是两个运动物体相同时刻位置相同的一种物理现象。通过对两物体的位移关系进行分析来解决问题,无疑是根本的处理方法。但如何对过程中的位移关系动态、细致地把握,以及对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