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主仆关系的塑造是戏剧中不可小视的情节,莎士比亚的作品尤其如此。本文以其早期喜剧《皆大欢喜》中主仆关系的创设为研究角度,认为其中较典型地体现了巴赫金“狂欢化”的部分理论。全民性、平等性是狂欢化的重要特征,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还为我们提供了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这些都与作品中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理想之下人们的活动不谋而合。这为我们从方法论上研究莎士比亚喜剧创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可以将我们对莎士比亚作品的解读引向更为宽广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随着丑学地位的不断上升,丑角的审美价值得到了空前的肯定。在京剧《女起解》和莎剧《皆大欢喜》中,崇公道和试金石都具有外丑内美的审美倾向,体现出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及肯定。但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作家不同的情感体验,中西方戏剧中的丑角又有所区别。丑角在美学历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研究东西方丑角的丑学内涵,打破了抑丑扬美的美学传统,呈现出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为中西方的美学史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陶含孜 《海外英语》2022,(23):197-200
文章借鉴列斐伏尔的三重空间理论与吉福德的田园理论,分析莎士比亚田园戏剧《皆大欢喜》中的田园空间建构,并指出:亚登森林在物理空间上是传统田园空间的变体,其在空间特征、情感功能和建构形式三个方面都是一个具有“阿卡迪亚”特质的、英国的田园空间。其次,亚登森林在精神空间层面是一个承载着田园美德的道德空间,它既是“简朴知足”牧人之理想国,又是“轻财重义”美德之乌托邦。此外,亚登森林在社会空间上还是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乡村的缩影,剧中所隐晦抨击的纵火驱逐小农和农民身份转变等时代动乱均是彼时真实存在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4.
张思佳 《文教资料》2011,(33):80-81
电影《刮痧》讲述了中国移民在美国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一场司法冲突,表现了中关文化的碰撞和调和。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一文化差异的多种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关文化碰撞后最终走向融合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白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1,(12):124-125
《永明乐》是竟陵八友诸文士共同创作的一组乐府歌辞,其曲辞形式受当时新体诗的影响,多为"五言十句",另外,在风格上,这组曲辞也受到了清商新声的影响,少典重而多娱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齐梁时代乐府诗创作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疯狂的石头》看中国的方言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琳 《考试周刊》2008,(23):215
2006年,电影<疯狂的石头>进入我们的视野.此部影片的对白不仅具有幽默感,各种口音的穿插也极为出彩.本文就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以<疯狂的石头>为代表的方言电影的历史、流行原因以及在电影中大量使用方言是否合适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雪国》看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罪感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给日本文化贴上了"耻感文化"的标签,但这也可能是由于日本与西方在"罪感意识"的理解上存在差异。想要真正了解日本文化中的"罪感意识",必须从日本文化的土壤出发。川端康成是一位很好地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作家,他的代表作《雪国》或许可以展现出日本传统文化中对"罪"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用文言的体式创作出了《聊斋志异》这部辉煌的文学巨著 ,文言在这部小说中成了不可替代的文学语言。文章从《金和尚》为切入点 ,可以看出蒲松龄把文言体式与生活的神髓统一在一起 ,并对传统文言进行了有机的改造 ,使之焕发出新的魅力 ,为《聊斋志异》特定的内容和意境服务 ,从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9.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流传至今影响甚大的蒙学读物,700年来深受群众的欢迎,其中隐含的"中和"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影响深远,对于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隋唐演义》中的萧后是被作为一个否定性的角色塑造的。作者弱化了她的政治见识和历史作用,淡化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人情味,而强化了对她的道德批判,因此,小说中的萧后不仅与历史原形有了较大差距,即使与同类题材的其它作品相比,这个人物也被明显丑化了。之所以要丑化萧后,这既与作者的总体构思、审美观念有关,同时还与作者特殊的文化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南唐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提出了关于六书理论一些新的见解,他的六书理论对六书的研究有很大贡献,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将以"六书三耦"为主线,兼谈徐锴的六书观和六书次序。  相似文献   

12.
孔子"辞达而已"一说的提出有其具体的文本和文化语境,对此的理解需要放在"辞"与"文""言"等不同用语的比较中。通过对不同文体的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够发现"辞-言-文(道)"是一个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勾连的系统。"辞"作为语言修辞,其独立性表现在孔子"修经"的过程对待不同文体的文本有意识地区别其阐释空间的差异,以及在解读时运用不同的阐释方法。而在"辞-言-文"这个结构里,孔子对待不同文体文本之"辞"的方式在根本上又是一以贯之的,这表现在"六经"都是"道"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雪梅 《海外英语》2012,(1):175-176,178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作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不仅为中国短篇小说赢得了很高的世界声誉,也为后世的外文翻译留下了不小的挑战。以严复的"达"为标准,探讨郭临英译版本《瑞云》的优缺点,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4.
“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旨在提倡西学独特的文化观念形态。这一文化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变化,大致经历了由“西艺”到“西政”到“西教”三个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15.
牛在中国是一种具有图腾意义和神性的动物。中国人借牛力开垦耕种的历史由来已久,它为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发展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中国人素来具有爱牛、敬牛、拜牛的习俗。本文从分析《说文解字》中"牛"部字的视角揭示了中国独特而丰富的牛文化。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双遗产地。自然遗产的完美保护与文化遗产的精神浸润具有内在的契合。选取“逝者如斯”、“鸢飞鱼跃”和“智动仁静”这三方具有代表性的摩崖石刻来揭示朱熹的生态思想,并认为朱熹的生态思想是一个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三者内在统一,亦即真、善、美完美结合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新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有学者指出其中的一段文字和传世的<管子·霸形>有不少相近之处,文章进一步指出<管子·戒>中的不少记载也与竹书存在对读可能.通过三篇文献的对读,不但有助于加深对出土竹书本身含义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对出土竹书和<管子>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朱熹在继承格物致知思想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了其内涵,但由于受宋理学、科学认识方法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使这一思想呈现出了既具有客观唯物精神又具有主观唯心精神的两面性,并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杠天神戏”是流传在洪河、汝河、史灌河入淮(河)口一带的以娱神为主要目的的民间祭祀戏曲。它是伴随着这一地区人们的信仰归属而产生,充分体现了“杠天神戏”在豫南皖西民间信仰中所发挥的祭祀功能、仪式功能和表演功能,同时也反映出豫南皖西民间独特的信仰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唐时,曾四任国子监学官的古文家韩愈,对对话式表达艺术有了新的体认。韩愈在对话式表达艺术方面的贡献与其强烈的入世思想、儒者情结和革新、开拓精神是分不开的。他对对话式表达艺术的贡献大致有三:一是注意到对话式表达艺术中的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界限;二是发展了对话式表达艺术在论说文中的创作技巧与创作观念;三是在创作中的游戏态度的形成等。究其社会原因,我们不得不思考科举制度对唐代文人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