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努力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一、用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爱上英语课1.以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初中英语教师要热爱英语教学,把英语教学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愿意把自己的精力和情感倾注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平时认真备课,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制定相应的预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对于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不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动情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教学时使用的伴随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在情感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如果离开了情感,认知活动就无法进行。在情感渗透、融合、内化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包忠文先生说:"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审美感情和高尚情感的教育工作者。"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情  相似文献   

4.
情感教学的内涵就是将教科书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引导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感的变化是随着教师情感变化而变化的,教师将学生引入书中,由学生自己理解书中所表达的情感。关注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代入便是语文教师教学的目的,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情感教学的初衷就在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文章中,产生自己对文章独一无二的情感理解。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对于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不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动情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教学时使用的伴随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  相似文献   

6.
刘芳 《生活教育》2014,(4):47+43-47
正在教学生活中,我说话的语速比较快。虽然自己也注意到了,但上课时往往把提醒忘在了脑后,这对学生的"读"和"悟"有一定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地位相统一的过程。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情感动力",教师和学生的密切合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情感是两者的保障。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一、交流要用心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  相似文献   

8.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情感"应该是贯穿始终的主线。这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情感交流;同时,教师要学会运用亲切的语言、富含情感的体态进行教学;还要善于为学生展示自己创设平台,用情感因素激励学生成功。这样以多种情感因素贯穿课堂教学,必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写作教学要紧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调动学生情感,呵护学生个性,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那么,如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写出热情饱满、情真意切,具有个性的文章来呢?在这里,本文拟就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阅读时触发情感在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精选的美文佳作的时候,总会有  相似文献   

10.
李雅冰 《儿童音乐》2014,(10):56-57
正艺术教育就是要遵循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情感为纽带,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自觉、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目的。在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境"唤情,以"情"激情,以"行"动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艺术熏陶,培养美好情感,成为情操高尚、情感丰富的人。一、以"境"唤情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蕴含在作品之中,而学生常因为与作家作品的时空距离而显得很难投入,所以作品给予学生的感情传递就十分淡漠。要想让这个现象得以突破与改变,这时候,教师  相似文献   

11.
在人情缺乏、竞争激烈、学业沉重的中学,急需情感教育。要想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首先教师要对教育充满热爱,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生,并善于挖掘课程中的情感资源;其次学生也要热情地与学校、家庭、社区交流,要在多种多样的具体活动中砥砺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体,面对未知的世界,他们有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为认知。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学,通过媒体导入、主题滋润、互赠祝福、目标引导等策略,改变以往"死教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在品读中感悟情感新课标指出,阅读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相似文献   

14.
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情感表现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凸显情感因素,运用一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手段助力教学,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有热爱本职工作的情感,要热爱教学工作,热爱所教专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气氛,有效表达内心的情感,增强感染学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成为给学生提供"真实"情感体验场所,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感受用心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要在课堂学习中呼唤真挚的情感、真实的语言、真切地感悟,还学生一个本真的语文课堂。一、真实的语文课堂呼唤本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真实情感,可以借助直观的教具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深入课文内部,对内容进行分析,掌握课文的重点。例如,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文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中蕴涵着语言美、思想美、情感美,需要读者仔细品味。文章中的"美"蕴涵在语言文字背后,读一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对必要的字、词、句、段进行理解和感悟,进而体会文章中的"美"。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可见,要想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美",朗读是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朗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是通过读者朗读,重塑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过程。教师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就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的过程,要靠自己的体验和语文基础去思考,领悟,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要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读熟、读精,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充分放手,促使学生在主动积极阅读中去思考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最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把阅读真正教给学生,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作业"好像开一扇门,让学生自己走进去,就课文内容与形式,抉其至关重要的若干点,俾学生思索之、辨析之、熟谙之、练习之",这是叶圣陶先生的话,他强调要让学生"鸣出内心的感兴",就是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思想,在作业中提升能力,发展个性。一、以生活情境为依托,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积极的情感对记忆、理解等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  相似文献   

19.
在人情缺乏、竞争激烈、学业沉重的中学,急需情感教育.要想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首先教师要对教育充满热爱,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热爱自己的学生,并善于挖掘课程中的情感资源;其次学生也要热情地与学校、家庭、社区交流,要在多种多样的具体活动中砥砺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