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重类别学习系统观点的提出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使分类研究在过去十年中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文章运用多重类别学习系统的观点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结果,从构造方式、理论解释和神经心理基础几个方面对类别学习研究中通常采用的四种类别学习任务——基于规则的任务、信息整合任务、原型变式任务和天气预报任务的差异进行了梳理和区分。基于规则的任务依赖于前扣带回,需要工作记忆和执行注意的参与;信息整合任务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内隐程序学习;“A,非A”原型变式任务诱发视皮层的知觉学习;天气预报任务存在各种不同的接近最佳反应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群组机器人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采用多Agent的组织特性控制群组机器人系统。个体Agent系统分为通讯管理、信息融合、控制规划和动作执行模块四个控制模块,组群机器人系统分为环境整合层、逻辑分析层、物理基础层和任务执行层四个层面。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建立了基于动态角色的多Agent体系结构,灵活实现了机器人个体的自主性和多机器人之间的协作性的需要,为实际开发群组机器人系统提供了理论框架基础。最后通过多机器人围捕仿真实验验证了文章设计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的人性观(即对人性的假设和看法)决定了其管理行为。因为管理者的人性观是关于人们为什么学习和工作,怎样激励人们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总的看法。西方学者麦格雷戈把管理者关于人性的假设分为X和Y两大类,即后来称之为的X理论和Y理论。麦格雷戈的Y理论对人性的看法主要有四点:一是人是好动的,若环境有利,学习和工作就如同游戏、休闲一样自在;二是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实行自我监督和控制;三是人不仅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四是人有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用了一部分。这种理论在管理措施上…  相似文献   

4.
任务转换中的执行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不同的任务之间转换。有关任务转换中的执行控制的研究,一般把任务转换分为同时性程序和继时性程序两种类型。目前主要有6种理论解释:“从注意到行动”理论(ATA)、“前额叶执行”理论(FLE)、执行控制阶段模型(SMEC)、“策略性反应一延迟”理论(SRD)、两成分模型(TCM)以及平行分配加工理论(PDP)。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任务转换中的执行控制机制。它们之间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为探讨个体的认知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分析情景模拟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理论根源,从商务单证课程设计出发,以整个外贸流程为主线,以出口方为主设计情景和任务,在执行任务与成果展示过程中设计情景,并通过评价环节检查任务执行与完成情况。实践证明:在商务单证课程中利用情景模拟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调节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动手实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命题评价模型从学科核心素养、情境类型、任务完成情况三个维度出发,设置主观开放型和客观标准型两种任务。运用SOLO理论将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分为四个等级,并对其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进行分级赋分评价。结合原创试题分析,对命题评价模型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动机-业绩-教学影响理论,它独特地提出了激发学习动机四要素,即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足(Satifaction).也就是说,要激发一个人的学习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其次让他知道这项任务与其密切相关,再次使他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确立信心,最后让他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8.
英国有个名叫“战争中的动物”的网站,上面记载着许多战争中让人难以置信的动物故事—— 一只名叫“罗伯”的伞兵军犬曾在非洲和意大利战场上独自执行了超过20次跳伞任务,完成了一名优秀士兵都无法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实现线上线下有效融合,并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实际中容易流于形式,对于教学效果及学习情况无法做到真正有效的评估。借鉴PDCA质量环的理论,将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应用于初中C语言的混合式教学中,依托校内线上教学平台ITtools,构建基于嵌套PDCA质量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通过"呈现任务—明确任务—执行并完成任务—任务评价"这一流程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组合了自学、讲授、实验、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及系统,师生为完成教学目标在共同教学活动中采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手段,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易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