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超 《军事记者》2005,(10):26-27
“亲历式”报道,在国外较多地被称为“个人经历报道”。这种体裁,或是记直接参与某一事件,或是记亲身经历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且把自身直接参与其事的亲身经历写进报道中去,用以吸引读,说服读和感染读。它要求记在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亲临事件发生现场,通过观察、询问、感受来构思主题,描述新闻事件的经过、发展。这种报道形式本来是最受读欢迎的形式之一,然而,一些媒体由于盲目跟“风”,  相似文献   

2.
魏超 《当代传播》2003,(4):85-85,88
“亲历式”报道,在国外较多地被称为“个人经历报道”。这种体裁,或者是记者直接参与某一事件,或者是记者亲身经历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全过程,且把自身直接参与其事的亲身经历写进报道中去,用以吸引读者,说服读者和感染读者。它要求记者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亲临事件发生现场,通过观察、询问、感受来构思主题,描述新闻事件的经过、发展。近几年来这种报道方式在我国新闻界逐渐流行起来,许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军内外报纸纷纷推出一此亲历式报道,此类报道之所以备受欢迎,是因为它是记亲历的,它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使人有一种“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刘元 《青年记者》2002,(6):9-10
我从当记者那天起,就认为新闻应该是记者亲历的,如果想写出一篇有深度的,既生动活泼又有血有肉的报道,就必须要亲临现场,要深入到事件中去,深入到采访细节中去。我在一些重大报道中,一直选择用这种“笨”方法采访。  相似文献   

5.
吕俊平 《军事记者》2006,(11):12-12
随便打开一张报纸或一个网页,都会有亲历式报道映入读者的眼帘:无论是反映官兵生活的军事报道、举世瞩目的“神六”飞天报道,还是与平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庆旱灾报道;无论是回眸70年前的红军长征报道,还是刚刚发生的泰国政变的报道,亲历式报道都是读者最喜欢阅读的新闻。搞好亲历式报道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准确把握亲历式报道的几个要素琢磨近年的亲历式报道,不论是凤凰卫士女主播陈晓楠的《亲历黎以战火》、广西电视台记者谭振的《亲历泰国政变》,还是解放军报记者杜献洲的《走向界碑七昼夜》、谭洁的《蓝天,您的女儿回来啦》,都以其形象逼…  相似文献   

6.
审美表述形态是多元的、个性的,新闻传播活动就是一种独具个性魅力的审美创造活动.为了实现审美价值的合理表述,提高新闻作品的审美感染力,它要求审美创造者即新闻记者,要敢于在传播形态与手段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亲历式报道就是很好的例证,它以审美主体亲身经历事件或直接介入事件的全过程为体性特征,要求新闻记者能够近距离地感知、接触和体验被报道者,将自己的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让受众在阅读中达到情感共鸣的意境.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传播手段和强势的传播效果,它从一出现就为社会所关注.仔细阅读那些成功的亲历式报道,受众感受到的是记者对生活原生态的理性观察与理解,是对审美对象深层次的情感挖掘,并于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作品要传递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亲历式报道,是从采访者亲身经历的角度采写新闻的一种报道样式,它使新闻由第三者的转述变为当事人的叙述,是一种“现场化、形象化”的报道,“直通车式”的报道。这种报道样式现场感强、真实性强、生动形象,是近年来颇受读者欢迎的新闻报道样式。亲历式报道之所以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是因为它首先具有鲜明的写实特点。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一般意义的新闻,通常只保留事物的本真,告诉人们发生了怎么一回事就达到了传播的目的,但这样的传播,带给受众的只是事实信息本身,而事实之外更加丰富的“声与色”等附加信息,却往往被…  相似文献   

8.
审美表述形态是多元的、个性的,新闻传播活动就是一种独具个性魅力的审美创造活动。为了实现审美价值的合理表述,提高新闻作品的审美感染力,它要求审美创造者即新闻记者,要敢于在传播形态与手段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亲历式报道就是很好的例证,它以审美主体亲身经历事件或直接介入事件的全过程为体性特征,要求新闻记者能够近距离地感知、接触和体验被报道者,将自己的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让受众在阅读中达到情感共鸣的意境。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传播手段和强势的传播效果,它从一出现就为社会所关注。仔细阅读那些成功的亲历式报道,受众…  相似文献   

9.
刘翎 《军事记者》2002,(9):40-42
近年来,以记者亲身经历所撰写的新闻报道在新闻媒体中刊播后,以其真实可感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述而大受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亲历式报道也因此而成为记者大显“英雄本色”、媒体成功吸引受众“眼球”的重要武器。其实,亲历式报道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样式,早已有之,只是由于我们的记者长期习惯于以一种第三者的身份转述、评析新闻事实,而全然忘记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看重的不是记者的观点而是新闻事实本身。所以亲历式报道因将新闻事实以  相似文献   

10.
时下,很多新闻媒体都下气力抓深度报道,通过刊发揭示和反映人们关注的热点事件和焦点问题,来提高媒体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尤其是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做的更显突出。但是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有的媒体刊发的一些深度报道质量并不高,诸如思想深度不够,逻辑不清晰,缺少吸引人的细节和故事,甚至事实数据出现差错,给媒体带来负面影响等等。笔者是...  相似文献   

11.
张伟 《军事记者》2006,(11):11-11
对亲历报道,不同媒体的记者或同一媒体的不同记者,采写出来的报道都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就是其独特性。对于电视记者来说,几乎所有的报道都是“亲历”。下面结合我自己报道“神六”发射的经过,谈点这方面的体会。2005年“十一”长假还没有过完,我们中央电视台担负“神六”发射采访报道任务的记者便打起行李,前往大漠戈壁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前往酒泉采访的各媒体记者,大多是从事军事报道的资深记者。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参与了“神一”到“神五”的宣传报道,可谓是对酒泉、对“神舟”了如指掌,但毕竟“神六”不是“神五”的…  相似文献   

12.
记者对新闻的理解,更多的来自实践。回顾一个采写过程来谈亲历性报道,也许比重复新闻定义更容易让人进入思考的境界。我选择一篇典型的亲历性报道——《八千米击浪向战场》(刊《解放军报》2001年8月20日二版),谈几点看法。1、挑战性军事记者的亲历性报道应当具有挑战性。如果你说“我明天要去亲历一个班务会”,编辑部未必会感兴趣。如果你亲历的活动是常人难以实际感受的,本身就具有新闻的新鲜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新闻名篇的记者,大都是在第一线亲历战争的人。当今世界进入信息化,坐在电脑网络前就可以汇集万里之遥的新闻,但名记者仍在…  相似文献   

13.
魏和平 《新闻窗》2008,(5):98-99
录音报道是具有广播特点的文字与音响相结合的一种宣传形式,也是当今广播媒体搞活新闻节目的重要手段之一。录音报道从种类上来讲,大致有:单篇录音报道、系列录音报道、连续录音报道和追踪录音报道;从新闻体裁上来讲,大致有: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特写、录音访问、录音评论、现场录音报道、电话录音采访等。  相似文献   

14.
为基层服务、关注民生、救助弱者是新时期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如今,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性求助,新闻媒体如何才能避免“包打天下”的尴尬局面,从而提高救助性报道的成功率?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救助性报道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立勤 《青年记者》2007,(23):21-23
2006年以来股市的持续走牛,极大地激发了百姓投资理财的热情。顺应"投资潮"的来临,一些媒体纷纷开设了理财版面,普及金融投资知识,提供可行的理财方案。但客观来看,这些理财报道也存在不少问题,在遵循新闻规律、把握理财报道导向性和服务性等方面尚缺乏深入挖掘,难以满足公众的投资理财需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的普及,新闻媒体传递信息和受众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速度都大大提高,救助性报道自然也逐渐为更多的人所参与。那么救助性报道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给我们带来的困惑又有哪些?笔者从求助者、新闻媒体和施救者的角度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郭奇 《今传媒》2007,(12):63-65
不知从何时起,"有困难找警察"已经被"有困难找媒体"悄然取代了.在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尤其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当遇到突如其来的、无法承受的挫折时——比如患病,经常让患上重症的病人确诊之后,首先想到自杀以减轻家庭负担,经常让患者的家属在亲人确诊之后,首先想到"割肝救母".  相似文献   

18.
为基层服务、关注民生、救助弱者是新时期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如今,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性求助,新闻媒体如何才能避免"包打天下"的尴尬局面,从而提高救助性报道的成功率?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救助性报道存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何时起,"有困难找警察"已经被"有困难找媒体"悄然取代了.许多事件经过媒体披露之后,也的确使问题得到了解决.于是人们习惯于一旦遇到不幸,马上就想到向媒体求助,而媒体也乐此不疲地穿梭在各种需要救助的人群中.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党报经济报道中存在着对经济现象有闻必录、成就报道随意拔高、不见人更难见事和前瞻性不足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实现党报经济报道的创新与突破,必须遵循实践性、群众性、激励性、创新性的原则,努力做到宏观视野和民生视角相结合、现象展示和本质探寻相结合、历史演进和趋势把握相结合、生动叙事和专业精神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经济报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