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鸟意象源于《诗经》,而在汉魏诗歌中得以张扬。汉魏诗人借鸟写比翼同飞的志愿和孤游失伴的凄苦,表现着对美好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以网罗与飞鸟的对立控诉社会的黑暗,并渴望能摆脱凌驾于人格之上的羁绊;同时还以鸾凤、鸿鹄等鸟自况,表现高洁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三者结合,完成了鸟意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苹果"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水果之一。苹果的文化沉淀于西方各类宗教神话以及西方文学作品,在大量的神话、散文、小说、诗歌中,都可以看到人们赋予苹果的象征意义。作者认为,苹果意象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西方文化发展。本文从3个层面探讨了苹果的象征意义:传统的苹果意象肩负纷杂的西方文化,同时承载着独特的社会价值,含义开放、常变常新。蕴义深厚的苹果关联着历史、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所以,苹果的寓意抽象而丰满,为西方文化发展和进步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3.
"莽汉"诗歌的意象背后确实含有着深刻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有着超出意象本体之外的深刻内涵。最后,我们可以说,"莽汉"诗歌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准确地反映了青年人的真实心态和时代的文化氛围;站在反思者的角度和高度,明确了执著的反文化姿态的意义;把川东口语引入诗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诗歌走向的多元化可能;把生活方式从想象转为真实,是个体与时代精神的沉淀。  相似文献   

4.
大历诗风的代表诗人刘长卿的诗,其意象的营构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他的诗歌中,共有30多处写到了"闭门"这一意象,因此,他可以堪称是一位"闭门"诗人。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意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形成原因及其所构成的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西方意象派诗歌强调诗人应当使用鲜明的意象来传达情感,较好地做到了主客的融合与统一,给英美传统诗歌带来了健康的影响,而这一切,都可追根溯源至中国古典诗歌。中国古典诗学从理论和实践上促进了西方意象派诗歌的诞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神来气来,豪健无敌”,是晚清著名学者吴汝纶对范铠诗歌的重要评价。范铠,是闻名遐迩的“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的代表诗人。据《清诗史》记载,范铠与长兄范当世、次兄范钟合称“通州三范”,诗文唱和,诗名远播。本文通过研读范铠诗歌文本,从阶段特征、“孤乌”意象、形成原因等方面探讨范铠诗歌中的“鸟”意象,进而揭示诗人范铠内心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7.
诗贵含蓄,刘勰早在其《文心雕龙·隐秀篇》中指出“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深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这里的“隐”即含蓄之意,他又指出“隐以复意为工”,“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看来要解读诗歌,须从“意”入手,以诗中意象的感知而领略诗歌的意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每一位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综观艾青的全部诗作,他拥有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太阳和海洋。本文试就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的内涵及其成因进行探寻。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其本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一种传播。文化意象是民族文化和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做好文化意象的翻译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和沟通。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包含了众多的文化意象。对诗歌对外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翻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文化意象的准确翻译和文化的交流沟通。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在诗歌翻译中能否传达意境也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立足中国传统的意象理论,结合中外学者从意象角度研究诗歌翻译的成果,对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翻译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可分为非文化意象和文化意象两种。对于前者.译者一般采取直译法.在保留原诗意象的同时再现原诗意境;对于后者.译者应善于变通.必要时可舍“形”取“神”,以保留原诗意境。  相似文献   

11.
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西部诗歌,通过对西部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的呈现,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等多角度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成为中国诗坛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中西抒情诗作为东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两地先民精神追求、情感生活、生存方式在化领域的符号体系和信息储存。中西抒情诗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是中西抒情诗化核心观念的不同;二、崇德与爱智是中西抒情诗化价值观的不同;三、直觉与分析是中西抒情诗化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作为“虞山诗派”“疑丞”的海虞“二冯”,创造性地阐释“比兴”之义,并将其与“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融为一体,概括了诗歌“以比兴寄美刺”的体用本质。其“比兴”说虽有狭隘之嫌,却也深合我国古代的论诗传统,对清代诗词的创作和理论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诗歌欣赏具有三大美学价值:赋予生活激情;引发对生活的反思;启发心灵,激发创造性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要从创建民族新化的维度丰富和发展杜诗研究,就要以现代大化观的视野重新观照杜甫及其作品,深入探寻杜诗对于人类化发展尚未挖掘出来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帕尔默语言学是一种以意象理念为核心的语言文化理论,并能有效应用到与语言文化相关的众多领域,而古诗是语言的精华,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因此意象在古诗中随处可见。酒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在许多古诗中借用酒的意象来传达作者的情感。本文将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古诗中酒文化,并以其意象理论为基础探讨这些古诗中酒意象的传达。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在晚唐诗歌潮流中的意义,在于他个人的悲剧乃是晚唐那个时代的悲剧的缩影。这种个人命运与国家气运的契合,才是这个典型的主要审美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粹表达。文章从古典诗词与文化传承出发,以经典个案与整体把握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探讨古诗词言语教学中的文化体现,促进学生整体的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经过长时间积淀下来的,包含着传统习俗、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历史地理等内容。而语言和文化是绝对不能孤立存在的。正是由于语言和文化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分析了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修竹篇序》是陈子昂的诗歌理论纲要,也是唐诗革新的著名宣言。短序主张"兴寄"和"风骨",一扫齐梁以来的宫廷形式主义文风。《登幽州台歌》、《感遇》三十八首等便是陈子昂践履自己诗歌理论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