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中,有几处值得商榷,现逐一分析如下:1.第6页《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自然段第二行: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相似文献   

2.
冬日里踏雪成欢,与雪为伴;下着雪读着书,兴致盎然。转眼间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首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努力了,我们收获了,我们成长了。“踏雪寻梅处,无尽暗香来”。坚持你的勤奋,坚守你的信心,成功永远属于你!  相似文献   

3.
韩春梅 《山东教育》2005,(28):25-26
《呼风唤雨的世纪》的重准点,一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清楚地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二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其主要特点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下面结合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实际,从四个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李克进 《山东教育》2007,(10):30-30
《鲸》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种类、进化及生活习性。怎样才能既让学生了解鲸,感受写法,又要接受情感熏陶,最终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呢?建议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从激趣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感悟,在具体的情境中拓展、升华、增强学习的实效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识字、写字教材与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进行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把写字的任务妥善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内学生…  相似文献   

7.
孙艳云 《山东教育》2005,(28):24-24
《给予树》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充满脉脉温情的故事: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表现了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来体会金吉娅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为突破这个教学重点,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有几处微瑕。笔者谨录如下,求教大家。一、该教材第48页中“军事成语举例”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经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一次性送审通过,受到评审委员的肯定,认为“该教材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提升。特别是五年级上册,在优化教材内容,整合教材结构,活跃教材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进一步彰显了该套教材新、宽、活、实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有几处值得商榷,现逐一分析如下: 1.第4课《诗两首》中第二首《未选择的路》第一节第三行: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分析:“伫立”的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立,本身就有“很久”的意思,所以前面的“久久”纯属多余、累赘,应删去;或者把“久久”改为“静静”。  相似文献   

11.
《怀念母亲》一文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身处异国他乡的作者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异常强烈的怀念”,表达了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但因为课文的叙述富有跳跃性,学生又缺乏实际体验,因此,在理解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深情这一教学重点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安永 《山东教育》2009,(9):30-31
我国历史悠久,风景名胜众多,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多处景观名列其中。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三篇课文,就选取了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三处景观,展示了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其中《颐和园》一课,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层次清楚地描绘出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四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相似文献   

14.
王霞 《山东教育》2007,(7):60-61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古代童谣,描绘了春天郊外的乡村美景。本课安排在汉语拼音学习以后,是第一篇识字课文,教学重点应该是识字。但从现在的学情来看,本课的识字任务并不太重,教学本篇课文,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入诗的意境,在身临其境中读文识字,培养语感,为朗读能力的培养铺路搭桥。  相似文献   

15.
一、顺学导入,确定目标,感知文意师:听说咱们班同学的语文素养很高,现在老师出示几个词语考考大家!(出示:洋溢 允许 呼啸 叱责 训斥 绽出 拆除 脸颊 禁止入内 瑟瑟发抖 火辣辣)(单生读后齐读)  相似文献   

16.
孙媛媛 《山东教育》2005,(28):22-22
《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以做促读。可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 《山东教育》2013,(11):22-24
同学们,人们常说“胸中有丘壑,功到自然成”。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平时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现在就让我们静下心来,认真答题,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吧!  相似文献   

18.
单元教材解读 一年级上册教材是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起始教材,共有八个单元。第四单元包括《比一比》《自选商场》《菜园里》《日月明》及语文园地四,以集中识字为主,兼顾复习拼音,体验阅读。  相似文献   

19.
董雪 《山东教育》2007,(10):28-30
《秋天的雨》是一篇描写秋景的抒情散文。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以读代讲来欣赏秋色美、品味语言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窃读记》这篇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细腻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幼时家贫,无奈“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滋味,表现了作者对读书和知识的渴望。根据文章特点和对五年级上学期学生的学习要求,可组织进行以下几个层次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