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董辉  李宁 《体育世界》2014,(4):57-58,56
对参加2012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的31名运动员以问卷方式进行心理测验,分析优秀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结果:1)男性散打运动员的消极情绪明显高于女性散打运动员,积极情绪明显低于女性散打运动员,并存在不同程度显著性差异。2)成绩优秀组散打运动员的消极情绪最低,成绩较差组最高,不同成绩组别在紧张、慌乱、成就感降低、情绪体力耗竭和运动消极评价因子上的得分呈显著性差异。3)紧张和情绪体力耗竭对优秀散打运动员运动成绩具有非常显著预测作用。结论:比赛成功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优于不成功的运动员,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全国散打锦标赛、散打王争霸赛、世界杯散打比赛中参赛运动员主要心理状态的产生和对应的赛场效果及其调节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散打比赛紧张应激、淡漠消极、盲目自信、战斗准备等心理状态及对应的赛场效果明显的自我调节和良好心理状态养成训练,能有效地促进运动员综合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能否在现场比赛中发挥出日常训练的最佳效果,取决于比赛前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进行研究,了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不良、心理压力过大、比赛经验缺乏和对比赛环境的不适应等。提出:调节呼吸法、模拟训练法、表象再现训练法、语言暗示法和设定适宜的比赛目标等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有助于增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为缓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紧张的心理状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咨询法等研究方法,就现代散打运动中运动员如何在赛前进行心理调控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从赛前专门心理训练的内容与任务着手,通过对散打运动员赛前的几种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若干种针对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克服及训练方法。旨在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今后的运动训练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柔道比赛紧张激烈,强度较大,比赛时间相对较长(男子5分钟,女子4分钟)。所以,运动员在比赛中通常会出现过度紧张、过度淡漠、盲目自信等不良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直接影响比赛成绩。本文简要阐述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焦虑的调控方法,以使运动员达到适宜的比赛竞技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体育科研》2005,26(5):75-75
一、赛前心理状态分析赛前出现的4种心理状态分析,在比赛前,每个运动员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只是出现的时间不同,引起情绪不稳定的原因也不同。通过调查,体操运动员赛前一般会出现以下4种心理状态。(1)过度激动的不良心理状态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有52%的运动员在赛前都属于过分激动状态,情绪高度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心神不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注意力失调、记忆力明显减弱,常常遗忘比赛中的重要因素;动作混乱,难以发挥正常水平。(2)淡漠状态下的情绪低落:属于赛前淡漠状态的有18%。根据调查,是因为运动员情绪低落,全身软弱无力,意志消沉,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散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对散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情绪状态进行分析,对赛前的心理准备与赛前心理训练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注重平时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已经逐步成为所有教练员的共识,在平时训练中加入心理训练,将对提高运动的竞技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紧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越高、运动水平越高、训练年限越长的散打运动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越强,更能保持赛前适宜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竞技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往往会出现赛前紧张状态、赛前淡漠状态以及赛前盲目自信状态。通过对超强度想象理论的提出和研究,试图通过超强度想象消除竞技运动员的不良赛前状态,以至于达到最佳战斗准备状态。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高速发展,散打运动也在飞速发展。运动员取得好的运动成绩,不仅需要良好的技战术水平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竞技水平。本文主要通过对散打比赛赛前、赛中、赛后出现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研究心理素质在散打比赛中的重要性,并找出克服的方法,从而为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对比赛以及最终的成绩具有明显的作用。赛前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整,可以有效强化放松心理情绪、积极休息、缓解身体疲劳,使运动员状态恢复到稳定的心理状态。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受环境、裁判、比赛的规模等客观与自身主观因素的制约,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应注意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强化放松的心理情绪、积极休息、缓解身体疲劳等关键环节,采用赛前的适应性训练、封闭训练、自信心强化训练、自我控制与调节等方法,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与情绪波动,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我国田径运动员的认知风格、竞赛焦虑特征与竞技水平发挥的关系,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的方法,对我国15个省、市优秀田径运动员93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有场依存者和场独立者,个体差异情况较大;田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低于田径常模、躯体状态焦虑显著低于常模,状态自信心显著高于常模,场独立运动员躯体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场依存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更低而状态自信心更高。②认知风格与认知状态焦虑显著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正相关,认知风格是影响认知状态焦虑的一个主因素。③两种认知风格运动员与竞技水平发挥率负相关,场独立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率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更低,状态自信心更高;竞技水平发挥高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负相关,竞技水平发挥低组与认知状态焦虑负相关、与躯体状态焦虑正相关,两组运动员与状态自信心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竞赛焦虑的三个维度均不能预测竞技水平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13.
浅析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过度紧张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阒散打运动的发展,科学训练的重视,运动员之间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的差别越来越小,旗鼓相当的双方在决一雌的关键时刻,心理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体能和技能得以充分发毂的保证。本文通过调查了解,结合运动实践,对散打比赛中产生心理过度紧张的原因及克服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尿内儿茶酚胺排出量和状态焦虑为测试指标,对优秀国家队运动员设计进行了重大比赛不同时段检测。结果表明,比赛发挥好的运动员只是在赛前0.5~2 h段表现出较高心理激活水平,而比赛发挥差的运动员与之表现相反,并且还有在赛前早期和比赛后儿茶酚胺排出量明显增加及高焦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散打比赛中,大部分运动员在赛前都会控制体重,这对散打运动员能否取得理想成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控制体重能发挥运动员的优势,保持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而不科学合理的控制体重,不仅会抑制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而且还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减短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对竞技能力保持阶段产生负面影响。文章运用调查问卷、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赛前控制体重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科学控制体重的手段与方法,为散打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and received support on self-confide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sample of 222 university athletes (mean age 19.8 years, s = 2.0), ranging in standard from university second team to international competitor, completed a measure of perceived support 2 weeks before an important competition or match. On the day before the competition or match, the athletes completed measures of stressors, stress, received support, and self-confidence. Moderate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es revealed the following key findings: (i) main effects for both perceived (DeltaR2 = 0.11) and received support (DeltaR2 = 0.14) upon self-confidence; (ii) stress-buffering effects for both perceived (DeltaR2 = 0.02) and received (DeltaR2 = 0.07) support upon self-confidence; (iii) when both aspects of support wer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 stress-buffering effects were primarily attributable to the influence of received support.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beneficial impact of social support on self-confidence, both directly and by reducing the negative effect of stress on self-confidence. Our findings emphasize the need to recogniz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erceived and received support, both in terms of theory and the design of social support interventions with athletes.  相似文献   

17.
运用运动心理学有关理论对CUBA前八部分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挫折”、“冲突”、“失误”、“比赛”、“自我概念”、“限制”、“实力”、“身体状态”。与此同时 ,针对这一特点提出高校教练员在赛中、赛前所要注意心理调控艺术及日常加强运动员心理适应能力训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机抽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的运动员共51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性别分为3组,前4名为第1组,5~8名为第2组,未进入前8名的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他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成分、身体素质和赛前心理状态。结果:男运动员在身高、体重、脂肪比率,肌肉含量、去脂体重、WHR、BMI、肺活量、肺活量指数、握力、立定跳远、反应时和平衡性方面,第1组、第2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握力指数和坐位体前屈第1组显著性高于其他组(P<0.05);女运动员的肌肉含量、去脂体重和坐位体前屈第1组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第2组在身高、脂肪比率、去脂体重和握力方面显著性高于第1组和对照组(P<0.05~0.01),坐位体前屈和反应时显著性低于第1组(P<0.05~0.01)。第1组运动员在赛前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显著性均低于第2组和对照组(P<0.05~0.01),而自信心第1组、第2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力量和柔韧性是影响男子武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肌肉含量、去脂体重和坐位体前屈是影响女子武术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赛前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也是影响武术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状态自信心对比赛成绩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运动自信对不同等级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不同等级运动员运动自信心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探讨运动自信对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成绩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4年度全国各专项锦标赛的广东运动技术学院的69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员自信心测量问卷对不同等级运动员进行运动自信心的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运动员成绩进行相应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运动自信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1),其中,技能掌握自信、技能演示自信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对教练能力的信心和对比赛情景的自信与运动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技能掌握自信、技能演示自信、对教练能力的信心和对比赛情景的自信均是运动成绩的重要预测因子。结论:运动员自信中技能掌握自信、技能演示自信、对教练能力的信心和对比赛情景的自信对运动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日常训练中应注意根据不同等级运动员,调整有关运动自信培养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