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观真理与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真理是否客观的问题上 ,应该从不同的角度 ,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角度看 ,真理作为意识的组成部分 ,是主观形态 ,即真理是主观的 ;从真理与谬误的角度看 ,二者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形式都是主观的 ,二者的惟一区别是正确性问题 ;从真理本身中所包含的内容和形式看 ,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 ,但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不等于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2.
“真理”和“客观性”的含义,都既有存在论意义,又有认识论意义.从认识论意义上考察,真理的客观性为一切真理性认识所共有,又是真理性认识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即符合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坚持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本体论前提下,肯定符合性是真理的客观性.从真理内容的来源是客观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即社会实践是客观的,不能推导出真理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3.
一 客观性和价值性是真理的双重属性。真理的客观性,就是表明真理所包含的内容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人的认识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就要在认识中尽量排除以主体为转移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认识的基本特征,认识中的客观性及真理与谬误的原则区别,分析了真理的内容,提出真理的内容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自身,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认识论中的客观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在强调真理的客观性的同时往往极力强调谬误的主观性,并把是否具有客观性作为区分二者的重要标志。笔者认为这种对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性的认识有失偏颇,真理和谬误作为主体认识的两个方面,在一定范围内是对立的,二者有原则性的区别,但是否具有客观性并不是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真理客观性问题,是认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一般都认为,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但这个“内容”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何是客观的?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本人认为,真理的客观性象真理本身一样,不是一种封闭的、不变的状态,而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反馈耦合系统与过程。只有提到这个高度进行分析,才能充分揭示它的深刻蕴义和丰富内容。这里主要从真理的内容来源、知识成果、功能作用及其相互关联方面,谈谈真理客观性的层次性、系统性含义。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高考北京文科综合第32题:根据图中数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近二十年来北京市城镇地区19922012年北京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①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②居民生活成本呈下降趋势③社会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④劳动者对服务业需求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8.
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我认为,首先必须明白为什么要提出客观性范畴。列宁在滩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21页)。列宁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波格丹诺夫等人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客观性的基础应该是在集体经验的范围内”,“物理系列的客观性就是它的普遍意义”(同上第121-123页),这种普遍意义就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对此,列宁批判道:“波格丹诺夫给客观性和物理世界所…  相似文献   

9.
哲学界通行的真理客观性观点与实践标准相矛盾,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相冲突,背离了真理定义的基本要求,不符合实践唯物主义的精神,曲解了经典作家关于客观真理的论断,其基本论据和推理过程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和内在矛盾,因而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0.
真理问题一直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从根本上驱散了笼罩在真理观上的迷雾,露出了真理的真面目,原来真理只能是客观的。但旧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真理是客观的,这已为人们所公认。可是,该如何理解客观真理呢?至今仍在争论。有同志提出:“真理的客观内容就是存在于人类经验之外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就这个论断中,把真理的客观内容和客观存在对举看,二者似有区别;但就使用了“就是”二字看,二者又似乎无差別了。如果去掉其中  相似文献   

11.
农业文明依赖自然,人依靠世代传承的经验决定当下的行为。工业文明则超越自然,人按照理想规划社会,决定当下的行为。现代社会科学本质上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注重从经验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掌握规律,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传统,经验理性特别发达。这是好事,也是弱点,制约着中国社会和社会科学由经验向理性的跃迁。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2.
被我国哲学工具书及教科书普遍采用的“真理客观性”观点均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所以真理也是客观的,真理与客观真理是等价的范畴,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笔者以为,这些几乎是常识性的观点,它的基本论据、推理过程及其结果都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和内在矛盾,因而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现就笔者对其存在的疑义举要如下:一疑──“真理客观性”观点与实践标准相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  相似文献   

13.
已经沿袭多年的全国统一考试,各省集中录取的高考招生模式曾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承认,被认为是至今各级各类人才选拔考试中最为公正、公平的模式。尽管这样,这种全省(乃至数省)考生一张卷、一份试卷定终生、只看卷面成绩和各科总分难以让偏科生、特长生和能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的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要根据人才市场来定位,人才培养质量要符合要求。但是在高职教育发展的目前阶段,“以就业为导向”的口号有可能被泛化为以就业为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当今真理界定说及其本质属性的种种观点进行了剖析,对传统观点大胆地提出质疑并提出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17.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六次修改,广泛征求了多方面的意见,最后在吕叔湘、张志公先生指导下定稿。应该说这是一个经过严肃认真的讨论而制订出来的方案,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起“暂拟体系”来,确是前进了一大步,把语法科学的现代化带进教学中来了。但是,从进一步改进工作的角度,我们仍然可以对它提出一些意见。一、有些概念没有定义为了进行教学,概念都需要有明确的界说,这就需要下定义,《提要》对有些概念给了定义,如“语素”,而对另一些概念则没有下定义.比如“词”和“短语”都没有定义。(“词是由语素组成的”“短语是由词组成的”,这都不是定义.)没有定义,教的人和学的人都心中无数,就不能明确判断语言单位的性质;据此编写教材也会遇到一定困难.当然,要给词和短语(特别是“词”)下个完满的定义,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但不下定义,对教师来说,却是很难接受的,因为学生必然要提出定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农业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和优化李国杰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一代新型的农村建设者和建设新农村的战略选择。各类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均属职业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应归行业领导,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但由于历史原因,对职业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9.
“意识按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按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这是哲学界流行已久、现行教科书一般都采用的观点。这个观点虽已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个提法马克思、恩格斯均没提过,而且也不科学(参见《学术情报与资料》[84]第3期  相似文献   

20.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改革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和加强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