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舜水是一位在中日交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学者,他生活于明清之际,明亡后旅居日本二十余年。朱舜水在日本多年的教育活动中,培养了大批日本学者,他丰富独特的教育思想也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根源、核心和发展三个方面简要地介绍朱舜水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朱舜水的遗民身份为出发点,结合文本,考察他不肯步入仕途的起因和动机,以及他在东渡日本后的种种复国努力,希望可以通过完整把握朱舜水的遗民心态,厘清明代遗民拒绝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一种行为范式。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陶行知流亡日本晓庄师范遭封闭,向陶校长发出了逮捕令。校长逃难,潜入上海租界.不久,陶行知进入了“流亡日本”的时期.关于陶行知流亡日本,至今在他出国,归国年月等问题上,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晓庄的学生,与陶行知晚年有较多接触的戴白韬先生就陶行知流亡前后的情况,作过如下的记述:“大约是一九三○年的秋天,陶氏悄然离沪,东渡日本.……大约是一九三一年的春天,陶氏从东瀛归来,隐蔽在北四川路,我们仍只能夜晚约会于小饭店.……我们问他在日本时,可有什么感觉?他说,日本之所以强,强在他的科学发达.……”  相似文献   

4.
明末儒士朱舜水 ,中日两国教育交流的先行者 ,他在日本从事教学活动中 ,其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并培养了一大批日本学者 ,主要表现在 :教育乃建国之本 ;“实理实学”的教育指导思想 ;为学之道 (立志奋发、好读书、作文 ) ;授学之道这几个方面。阐述了朱舜水“以经世济民为实践基础”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米兰·昆德拉作为一位移民作家,在他的小说《无知》中将自身对流亡的深刻体验与哲学思索融合在一起,探询了人在流亡这一特殊境遇下的生命存在,也向世人宣告了自己“流亡的终结”。  相似文献   

6.
纳博科夫的大半生都在流亡中度过,但他是流亡作家中比较幸福的一位.自从1919年4月离开自己的祖国俄罗斯,便踏上了永远的流亡之旅.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他失去一切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故乡、家园以及自己的母语.虽然这样,纳博科夫却把回忆作为艺术,把艺术作为自由的必然超越,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重建了那遥远的光荣的国度——赞巴拉,走进了幸福的艺术创作殿堂.  相似文献   

7.
在朱舜水居日时期,其华夷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他突破传统华夷思想的观念束缚,把在东亚传统族群谱系中被视为"夷狄之国"的日本视为"域外中华"。但与此同时,他又坚守华夷思想固有的陈见,视满清为夷狄,认为满清统治下的中国不幸沦为了"夷狄之国"。这样强烈的认知对比,体现出其华夷思想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围绕朱舜水居日时期的华夷思想,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于东亚近世华夷思想的演变之梳理,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季大儒朱舜水先生在日本讲学20余年,深受日本学界尊崇礼敬.其遗文大多为在日讲学期间与日本学人的书札问答,由舜水先生的日本门人弟子蒐罗访求,校雠检阅,在日本出版印行,流传于世.其思想与学说在日本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对舜水先生这一世界性的历史功绩,日本学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晋文公即位前曾有过十九年的政治流亡生涯,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但是,由于他身边始终有一批忠实且颇具能力的追随者,所以他历难弥坚,流亡生涯反而成为他政治磨练的课堂,为他最终归国即位、称霸诸侯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其追随者中,为后世史家津津乐道的是“五贤士”,他们的忠贞、才干不仅成就了晋文公对君位的追求,而且还塑造了春秋一代霸主。  相似文献   

10.
朱舜水,明末的儒学家,曾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失败后,东渡定居日本,在长崎、江户授徒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其重视朱子学,但又不受其约束,尊崇考证,对水户藩的修史事业及前期水户学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朱舜水到底对日本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将要对此做一详细考察。  相似文献   

11.
鲁迅生活的时代和朱舜水相去近三百年,但在对于民族的坚贞和祖国的热爱这一点上,他们的心是相通的。朱舜水生前有“横刀大海夜漫漫”的爱国诗句,表达了他临东海向西遥望祖国的坚贞义烈和壮志未酬的悲怆心情。青年时代的鲁迅,于一九○二年春东渡日本留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反清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2.
作者评述<流亡一一抗战期间东北流亡学生口述历史>一书,从一个过去人们关注不是很多的东北学生流亡史侧面,补充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东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事实.与目前同类著作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对东北流亡学生口述历史的活生生地抢救.二是在口述历史的采撷和整理上.所表现的全民抗战这一强音,也让人对时代主流加深了认识.它的价值还表现在对迄今一些仍然不能正视日本对华战争侵华性质论调的回应.和所有口述历史一样,<流亡>的史料势必将成为史学家获取资料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早在戊戌变法前就对日本文学有所了解,其途径主要有三种:其一来自于康有为的介绍;其二来自于黄遵宪以及其他的日本朋友的介绍;其三来自于当时发表的与日本社会和文学有关的文章.正因为他在国内时对于日本社会和文学的了解,才使他能够在流亡日本后不久就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4.
单斓 《华章》2012,(30)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及学者.1912年从日本流亡归国,选择天津作为他晚年的居住地,在当时的意大利租借地建成了故居和饮冰室.本文着重介绍梁启超在天津的故居和饮冰室的情况及他在此地发生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5.
在乔伊斯的作品中,流亡主题被赋予了重要意义。文章深入挖掘了《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流亡主题原型,认为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对流亡生活的选择源自乔伊斯文学传统的流亡母题的继承及他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回顾与思考,同时乔伊斯对斯蒂芬的流亡故事的构思也成为解读他后续作品的重要原型。流亡主题不仅体现了斯蒂芬的灵魂拯救之路,也昭示了在充满饥饿、战争、贫穷的20世纪初期,流亡已成为艺术家走出迷茫与困惑以求得到的精神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6.
邓演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大革命时期,他积极主张土地革命,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军事独裁和汪精卫的动摇叛变。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痛心疾首,愤然出走,流亡异国。两年半的流亡生活中,他走访了社会主义苏联,在德国柏林博览群书,专攻政治理论,更多地接触了马克思学说,认为马克思用  相似文献   

17.
组河 《科技文萃》2000,(7):113-114
他看起业像个畸形儿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转年梁妻赴东京与夫团聚.1901年4月20日梁思成出生.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契合李振声刚到日本的半年,我住在日中友好会馆的别馆后乐寮,和清幽的后乐园比邻相居。后乐园是一座明代风格的园林,它的曲池回廊,原是出自明末义士朱舜水的手笔。复明抗清失败后,朱舜水流寓日本,起初的一段日子,生活可以说是相当的狼狈潦倒,他不忍心因...  相似文献   

19.
朱舜水,名之瑜,字鲁屿,号舜水,明末学者,反清爱国志士。1600年(神宗万历28年)生于浙江余姚。他精研六经,兼长理财.明朝亡,曾欲据舟山抗清,失败后,亡命日本、安南、暹罗等地;常秘密入内地,进行反清复明运动,事败,居日本讲学二十余年,其学术思想对当时日本有一定影响。郑成功曾寄信舜水想请日本出兵援助复明.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这一名词从出现到现在只有100多年的历史.据现有资料考证,最早使用“精神文明”这一名词的是近代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梁启超(1873—1929年).1889年12月,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时主编过《清议报》.他在该报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