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域化的形成,即是该地域的民族传统。中国传统绘画装饰美学的构成原理即“六法论”,发展至今的中国画其特有的构成因素是装饰中国并使之成为完美的中国传统艺术种类,屹立于世界化之林。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的文化模式审美本质及艺术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维华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2):53-54,57
山水画是中国人心理情绪最为可靠的归宿,具有代表中国文化类型之图式的意义;中国绘画的审美类型属于优美,绘画所显示的是一种心理图形:山水画与中国人以虚对虚,以寻求感性活动的无限与自由的特点相对应而成为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人类文化学与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原始思维作为人类曾长期运用的思维方式,巳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保留或残留在现代思维形式中。本文运用美学、人类学和透视学等学科理论,以中国绘画艺术画例为文本,详尽地考察了原始思维的完整性特征即形象的完整性、时间的完整性、空间的完整性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表现,论证了原始思维对中国绘画风格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画兴起于宋元之间,那是对儒家思想控制下的写实为主体的传统绘画的背叛和革新。老庄哲学影响下的两晋绘画突出了虚静和空灵之美,南朝佛教禅宗传入并介入绘画,使失意的士大夫和落魄文人思想意识和艺术表现上有了进一步的超脱。王维成为崇尚自然和写意的文人画之事实上的领先人。  相似文献   

5.
西方绘画建立了严格的从一只眼睛、一个视角看世界的焦点透视,而中国画则以散点透视即运动透视创造可游之境,中西方绘画各有其主观性,由于有了“人的坐标”的同一性,对艺术而言,两者都是科学的,都造成了艺术上的合理。  相似文献   

6.
林伟 《青海教育》2008,(7):62-63
中国画是东方最古老的绘画艺术,从古至今不断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笔墨一词,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统称,又具体为中国画工具材料之所指,泛指中国画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笔墨蕴涵中国画的审美特质,对笔墨可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包括人与人之和、人与社会之和、人与宇宙之和。中国艺术自觉追求表现天地之心,拟太虚之体,因而也把和作为最高境界。中国各门艺术的作品的组织都像阴阳五行一样,按照相又相成的“和”的原则组织起来的,如绘画中墨的浓淡枯湿,书法中笔的长短曲直,音乐的八吉克谐等。中国的“和”与“中”是联系在一起的,和即中和。所谓“中”,就是把多样或相反的东西构成一、和谐的整体。“中”在艺术上表现为对中心的追求。音乐项有主音,最好是它调,因为在五行体系里,宫是中。绘画饼整体性,首先是突出主要人物或主峰,…  相似文献   

8.
唐代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以明代董其昌等人所言,主要有“文人画”与“非文人画”两大传统,即“利”家与“行”家。备家均按各自的传统不断演进。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绘画创作兼容“南、北”二宗,雅俗兼俱,“利~行”相渗,形成了“画格不纯”之局面。可以说在绘画史上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呈现出“兼总务贯,揽其精微”的局面,并影响到后世的绘画创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人画从边缘到主流的这种绘画史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人画的出现一开始就体现了是以牺牲了中国民间画工画和宫廷画传统绘画的写实性为代价的,并由此改变了中国绘画的演变之轨迹,没有成为像西方那样的写实绘画。文人画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主流,一方面提升了中国绘画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其流弊也是显而易见的。不顾绘画的本体,极力贬低绘画技法的作用,将文人们所说的'神'强调到了极端,由追求"逸笔"而导致笔墨的草率,使得中国绘画的最本体的东西———造型,从此走向衰微与没落,也使中国传统绘画从明、清逐渐走向末路。虽然清代的'四王'力图挽救此局面,打出了'复古'的旗帜,然而没有抓根本,最终中国传统写实绘画衰落。  相似文献   

10.
文人画以写意抒情性并以色彩之淡、水墨黑白之逸格虚灵性区别于青绿山水、重彩人物花鸟画的色彩样式而独具特色,并取代了青绿画在唐宋时期的重心地位成为中国封建后期绘画的主流。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同样遵循"谢赫六法"的基本绘画理论体系,但同时积极地的充实、拓展"六法"内涵,使中国画成为东方绘画中最炫耀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周亚楠 《留学生》2012,(3):16-17
不耽于安逸的生活,他在改革之初选择走出国门进修油画艺术:为了生计,他成为街头艺术家,在实践中勤学苦练绘画技巧;带着艺术之都维也纳的绘画风格,他选择回国创办自己的工作室。“圆明园1860”大型实景油画图、世界科技绘画系列、海外遗珍系列绘画、世界文化遗产系列,都是他归国之后的潜心创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美学对气韵生动的解释不够全面。气韵生动是从绘画的角度对艺术的形神提出的总体要求,即神要有气韵,形要生动。气韵生动论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具体化。气韵生动论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其根深蒂固的民族化性。意境乃气韵生动之境,气韵生动是意境之魂。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与绘画语言的解放及对立的探索是分不开的。"纯粹美术"和"抽象表现主义"事实上都是一种"语言直接成为本质的显现"的绘画艺术。对其应取兼容并包之态度,则是对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沦源岩画的解读,我们可以从实证主义的角度探究其所传达的中国古代绘画空间意识之源。在原始艺术阶段,中国的绘画就已经与西方在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上拉开了距离。我们在建构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大厦时,也必须注意到这种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对学前儿童进行自主性绘画教育,旨在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所以,自主性绘画的教育活动除了促进儿童的绘画能力以外,更要关注儿童绘画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绘画形式之美多表现于物的表象,而物的表象所传达的则是心中的情感和语意,即所谓“诗情画意”。诗(对儿童而言包括故事)中的情和意与画中的情和意是可以相通的,“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可见诗和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在自主性绘画中,我们将绘画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以期达到两者相辅相成的效果。 语言和图画是两个重要符号,语言是会话语符,图画是形象语符,它们所传递的都是意义,即知识、情感和语意。可见,从符号的角度看,两者也是相通的。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两种符号的发展有一定的同步性,也具有互动性。在自主性绘画教育中,我们以这两种符号的关系为依托,运用语言、故事促进儿童绘画创新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们的指导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因绘画主题不同而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造的诉求,就深深地卷入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情境之中。从西方艺术中寻求资源,借以革除或替代中国绘画因因相袭的窠臼,逐渐形成一种广泛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写实主义原则的普遍适用,是中国传统绘画现代化改造的重要标志。写实主义中的再现因素使中西绘画在20世纪实现跨文化沟通成为可能;在20世纪初,由照相术的流行,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才具备了普遍的接受基础;写实主义补课,是中国绘画走向现代化的开始,同时又是艺术进化论圈套,也正是在谋求进化出路的过程中,中国绘画丧失了它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派书家为了打破以文字识读和书写为根本的习惯性思维,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进行了生硬的嫁接。但从书画创作审美体验中的“心物”之轴来分析,书法与传统的中国诗、画相比,虽有其独特性质,仍然是点画结构与主体意的融合,即意与象、心与物的统一。而现代派绘画从丙现跨越到表现,只注重意与心的一端,强调心与物的对立。这可从现代派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实践以及相互借鉴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绘画鉴赏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不是自发的产生和发展,而必须经过教育.即通过鉴赏示范和鉴赏规律、方法的提示与总结,使学生深刻认识绘画艺术活动历来都是活生生的人的活动,使之成为绘画艺术和美术文化的创造者、支持者、阐述者和宣传者.  相似文献   

19.
受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波澜,在江南地域兴起了一场新艺术运动,即中国意象油画革命,先后出现了林风眠、刘海粟、吴大羽等大家,他们对中国意象油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当时时局的局限,中国意象油画未能成为绘画的主流。现在江南地域的意象油画继续发展,说明意象油画与江南地域存在着深远的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20.
文人画中的淡泊精神郭建军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源发期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说,但文人画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对中国绘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文人画深受中国传统释、道思想的影响,所以优秀的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