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古人云:教者,政之先也。党和国家多次强调指出,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体系”。但遗憾的是,时下积习.许多人把我国的教育简单地理解成了三个部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这就是所谓的各级各类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大自实施开放教育试点以来,在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基础建设,加快教育技术现代化,以及“教”与“学”教学模式的探索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初步形成了一种符合远程教育发展规律的目标模式和运行机制,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现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卫星电视教育网为基础,形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构建开放的学习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然而,从试点实践来看,也存在着如下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开放式个别化教学模式已初现端倪,但阻力较大,推广较难。这主要是试点学校部…  相似文献   

3.
甘肃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此而名扬天下,如今又因高考成绩显著而被誉为“西北高考教育名县”,形成了以落后经济承载庞大教育体系的“会宁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包含教育发展目标。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报告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任务。一、终身教育体系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适应全球化战略的社会组织形式终身教育体系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依据—终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构成等为对象,论述了终身教育理念的出现是“教育自我超越”的产物,以其为依据而形成的终身教育体系包含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大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笔提出了这三大类型教育在新世纪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两个系统”建设入手,强调了加强学生学习支持体系和开放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两个系统”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为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公民的现代化,而公民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之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的率先现代化对于国家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现代化教育包括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适合社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等。中国教育现代化应实施“重点投入,优先发展”、“确保基础,高层统筹”、“集中几点,放开一片”、“经济制导,法规制约”四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教育“立交桥”从分离式走向互通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一、建立职业教育体系是建立教育“立交桥”的主体工程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提出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建立这样一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是我们建立教育“立交桥”的主体工程,它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由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轨并行体系向普职沟通、中高衔接的立体交叉体系转变。尤…  相似文献   

9.
"两课"情感教育目标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功能。“两课”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情感的积极作用,关键是构建“两课”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其体系应以“两课”知识内涵为内容基础,心理学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从目标分类和水平层次两个层面加以构建,使之规范化、具体化、明确化和行为化。这样有助于“两课”教师对情感教育的掌握、操作和评价,实现“两课”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健康促进学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健康教育应以促进健康体质、培养健康意识和形成健康行为为目的。高校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现状堪忧。要切实搞好高校健康教育,必须全面认识健康教育,构建结构完整、功能协调的高校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一、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1.“单轨制”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单轨制”职业教育体系是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最显特征,它通过综合中学这一载体实施。尽管“单轨制”并非如其标榜的那样消除分轨,实现教育公平,但是其对于促进教育民主化、加速教育现代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语教学在我国已有基础,但未形成完善的双语教育体系,高校“双语”教学是完善双语教育体系,实现大,中,小学校一条龙外语教学的关键措施,培养双语人才的必要手段,改变“聋哑外语”现象的重要途径。努力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体系,须借鉴现行国际双语教育的间接经验,总结来自实践的直接经验,外语教师和学科教师的“合作教学”,可使双语师资队伍得到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部划时代的民族教育史诗.已然展开了辉煌篇章——“两基”攻坚扎实推进。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渐趋优化。教育管理走向规范.寄宿制教育迅速壮大。贫困生资助体系初步形成,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行动计划’启动短短5年。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甚至几千年。” 改革优化投入结构.千方百计解困寄宿制教育,聚力突破高中段教育瓶颈。壮大、激活、提升教师队伍……“中期攻坚”民族地区教育薄弱地带。“行动计划”任重道远。 一个“万紫千红终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的民族地区教育景象已可预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区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深刻阐明了在加快普通教育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形成终身学习的网络和终身教育体系。从而,促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因此,发展社区教育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评论教育体系有其传统意义和现实意义。评论家和改革家们都是教育政策评论和改革的勇士,他们勇于和即将瓦解的教育体系作斗争,在此我要给读介绍一些其他国家认为是更好的教育体系功能,同时还要对教育体系做出评论,提醒读我国化和经济体制出现的弊端已给教育带来了不良的后果,当我对教育体系做出评价的时候,我一般不会使用像“我国的教育体系已提高了自身的竞争能力”这类好听的话,而是采用一些像“中心腐烂”或“形势逼人”这类不好听的词语,以严厉批评这种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安全教育实效性、增强安全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基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客观问题及学生主体参与的主观诉求,构建了“学生主体参与式”“教育系统化与学生主体化”“推进教学形式创新、推进教育内容重构、推进教学计划调整、推进教育渠道建设”的“一式、两化、四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形成了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平台及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实践表明:学生可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校可以增力量、育人才、强教研。  相似文献   

17.
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将面对学习化社会的挑战,耍形成学习化社会,就必须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既是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又反过来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国“入世”,意味着中国融入了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的世界潮流,构建中国终身教育体系,显得尤为迫切。本对终身教育体系的若干基本问题和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朝阳区以“一横一纵一融合的智慧教育”为信息化教学实验“两区”建设的总目标,借助“六智体系”多内容推动智慧教育实践、利用“八大工程”多项目助力教育研究;以“五项保障”全方位确保智慧教育实施应用。开展信息化教学实验区60所实验校的研究评估,发布智慧教育“项目指南”使实验校在新型教与学模式下形成多维探索的样态。  相似文献   

19.
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与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协调,形成“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补、创业教育模式与专业教育模式融合、创业型人才培养与专业型人才培养并行”的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体系。从创业教育引入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创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创业实践纳入专业实践拓展体系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管理类专业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多元协同的质量治理体系尚未成为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结构性因素。为此,必须把握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使命、目标定位和质量治理依据,界定其质量治理主体的多元性、质量生成的协同性和质量表征的应用型等本质属性,通过“三个转变”构建质量治理的顶层设计,建设“五位一体”的质量治理体系架构,建立“系统共治”的质量治理运行机制,从而形成多元协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