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内容概述本讲名为力和运动,其实包含了物体的运动、力以及力和运动三章的主要内容.对于物体的运动部分:要求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会选择参照物,并依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会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会画出和识别s-t或v-t图像:知道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对力的部分:要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对物体受力  相似文献   

2.
李立新 《中学理科》2004,(3):21-24,47
【考点导析】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不会存在有力的作用.当有力出现时,一定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决定.  相似文献   

3.
本部分内容常考点有以下五个方面: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三要素及力的测量.  相似文献   

4.
参照物是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标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状态一般不同。归纳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习题,简单分类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关于“运动和静止”探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仙 《物理教师》2002,23(5):29-30
1 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初中物理中比较重要和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 ,是以后几节教学内容的预备知识 ,也是今后学生研究运动学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难点是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由于不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已形成了错误的“前概念” ,他们常误认为 :在地面上移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这样的“前概念”势必会干扰学生对“运动相对性”的学习与理解 .2 教学设计思想(1 )运用“问题教学法” ,揭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所谓问题教学法 ,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围绕实践问题展开主…  相似文献   

6.
邹翔 《广东教育》2007,(7):76-78
知识梳理 运动是物体的属性,并不是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形式由两个因素决定,即物体的速度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在分析时应全面地从这两方面考虑.[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8.
《中学理科》2007,(10):19-27
三、考点分析 本讲是中考力学的核心内容.考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能够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相关的物理现象;(2)用力的示意图描述重力;(3)探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规律、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对杠杠五要素的理解;(5)力与力臂的作图;(6)探究杠杠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7)滑轮的实质和作用,滑轮组的作用及其绕线和省力情况.[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考点聚焦重力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力,对地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离不开重力,在中考试题中,本节内容不仅单独考查(考查范围为重力的概念、方向、计算及应用),还大量出现在综合题中,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如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使用的注意事项)是历年中考中常考的内容,要注重理解弹力的概念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同时对弹簧测力计也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摩擦力的探究实验是中考常考的内容之一,主要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简单机械中,  相似文献   

10.
本知识板块的知识点有: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惯性及惯性定律、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黎旦  梁肖 《中学理科》2006,(10):31-36,48
1.物体是由——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做——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相似文献   

12.
例1 一把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测出的结果将会比真实值——。  相似文献   

13.
潘建新  梁宇 《中学理科》2005,(9):22-28,48
主要考点: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②力的图示方法;③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④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的常见现象;⑤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规律;⑥摩擦及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⑦二力平衡知识及应用;⑧物体受力分析;⑨求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在无风的环境下,我们观察水滴从屋檐下落时,总是看到是垂直落下(滴在正下方的滴水处),水滴经过的路径(轨迹)是垂直线。但是在有风的环境中,水滴总是呈斜抛落下,水滴经过路径(轨迹)是斜抛线。那么,运动中的水滴,如行进中的汽车顶棚的水滴(平行于地面运动)是垂直落下还是平抛落下呢?  相似文献   

15.
高勇 《中学理科》2002,(9):20-25,46-47
二、要点说明 1.正确理解力(1)力的相互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力的作用中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某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的作用可以是直接接触产生,也可以不直接接触而产生(如磁铁)。  相似文献   

16.
《中学理科》2007,(10):10-18
三、考点分析 主要涉及的考点有:(1)对物体的运动能选择适当的参照物进行描述;(2)掌握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能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3)能从汽车、火车时刻表、速度计、交通标志牌等与机械运动相关的实际情景中获取信息,并用来计算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4)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分析力的作用效果;(5)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6)应用惯性、二力平衡规律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7)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考点聚焦本章主要涉及的考点有:(1)对物体的运动能选择适当的参照物进行描述;(2)掌握长度与时间的测量,能设计实验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3)能从汽车、火车时刻表、速度计、交通标志牌等与机械运动相关的实际情景中获取信息,并用来计算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4)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6)应用惯性、二力平衡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7)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物体如果在一个(或几个)恒力和一个变力共同作用下运动时,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具有最大速度?最大速度怎样计算?这一类习题对学生而言是困难的,下面结合例题进行分析和计算。【例1】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落向一劲度系数为k的竖直放置的轻质弹簧,并将它压缩,如图1所示,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经过哪一点时,速度最大?最大速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9.
《运动和力》这一章介绍了运动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牛顿第一定律及其相关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基本概念、运动规律和方法。力学的概念、规律,特别是它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对其他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20.
运动和力这部分知识是中考的必考考点,试题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但这一章知识涉及的概念、规律较多,同学们在学习时很容易将它们混淆不清而造成各种错解。现对这部分知识中容易出错的内容列举如下,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易错点1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判断错误例1观察不同时刻拍摄的甲、乙两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