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六轮混合式教学实践,创建了基于慕课的理工科概论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型,构建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评价体系。重塑慕课课程,设计了以问题为导向和分级测试为基础的六大功能模块。通过不同教学设计下的学习效果对比分析,证明经过优化的教学模型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平台与自动化工具辅助作用,有效地组织、监督及管理学生开展慕课学习,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解决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资源不足等问题。通过比较应用型高校程序设计类慕课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学习对象以及评价方法中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将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为例,从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理论、课程前期基础建设、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对实践的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主张实践中应基于学生消费者开发课程、注重慕课实施的整体设计、创新多元考评方式,以期为实施混合式教学的高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7,(11):71-77
文章探讨了混合教学的优势,进行了基于慕课开展校园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以2015~2016年北京大学开设的27门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课程作为研究样本,调查了其中20门混合式课程的基本情况和教学组织方法,并进行了实践案例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开展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时在加强教学设计方面的建议,以期为慕课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湘南学院学报》2017,(1):93-96
"慕课"混合式教学是一种依托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慕课"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育公平,给学生更多选择权利"。教学设计为:"自主学习、网络互动、进阶闯关、小组讨论、大课堂直播互动、课程论文、课程大赛"七个环节。与传统课堂相比,它既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方便易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教学评价更加多样化、人性化等优点,也有互动性不够,完成率不高及对技术过于依赖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采用慕课线上学习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完成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结果表明:采用与慕课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且,教与学的空间和时间得到了扩展、延伸,学生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该成果对其它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由于条件限制存在师生比例悬殊、教学资源匮乏、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等问题,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课程模式,相对于传统课程模式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及在线学习等特点与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解决这些问题。文章结合慕课的特点及优势提出整合传统教学与慕课教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方案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8.
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下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聚焦点。文章先对慕课、慕课堂与混合式教学进行解析,随后在混合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将三者有机融合,在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选取某高校开设的儿童口腔医学慕课,阐述了以2019级口腔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慕课+慕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并基于多方面的数据分析教学效果,旨在提升高校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探索新时代高校医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线教师提供新思路、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采用慕课与交互协作式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并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主体—主导相结合"式日语专业教学,探索慕课辅助下的混合式教学是否有助于实现高校日语专业的有效学习。文章以N大学2018级日语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时一个学期的混合式教学对比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慕课辅助下的混合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日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将慕课引入测绘类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基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结合测绘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实践,以测绘类(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2020级和2021级授课的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测绘类课程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移动开发类课程是高校计算机、教育技术等专业本科生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该类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和技术发展更新快的特点。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编程和逻辑思维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证明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是有效的。文章结合项目教学法,从前端分析、线上线下活动设计和考核评价设计三个方面展开混合式教学设计。依托慕课网资源和蓝墨云班课智慧教学辅助工具,在"面向Android的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中展开实践。通过对学习者调查反馈的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表明:该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技术的崛起有效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推动了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文章以管理统计学课程为例,从教育资源、授课对象以及慕课平台三个方面分析现存的教学问题,并结合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加大慕课平台对O2O教学资源的整合、重构教师慕课教学观念与行为、完善平台监督和反馈体系等策略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混合式学习把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可以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完成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的预习、学习和复习,教师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完成课程的答疑、讨论和测验。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是支持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工具。文章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给出了利用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措施,并根据课堂实践效果提出了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的经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7,(11):99-106
文章通过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学习环境、学习行为、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四个方面对现代教学产生了影响。随后,在不同的阶段,文章分别进行了串联式、并联式、嵌入式等三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并在理论上验证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取得的教学效果更好。最后,文章进行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讨,明确了慕课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才是未来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利用"优慕课"教学平台对高职《单片机应用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以任务"篮球记分牌的设计"为例,探究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效果,为其他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传统“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基于中国大学MOOC(慕课)“异步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慕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中国大学MOOC学习平台进行了教学设计,更新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理念,针对线上教学动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新经济蓬勃发展,新工科建设日益深化,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面临挑战。基于教学痛点分析和学情分析,采用校企合作线上案例教学方法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首先根据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要求,设定案例教学目标,在优慕课平台建立案例库,然后结合优慕课教学平台,重点设计“校企联合备课-课(讲座)前测试-课(讲座)中讲解和交流-课(讲座)后总结考核”的校企合作案例教学实施流程。研究结果表明,融合优慕课平台建设、课堂和讲座结合、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环节设计以及思政教育等内容的校企合作线上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简要阐述了慕课的发展及其特点,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特征及其现行教学模式,提出慕课的产生与发展将深刻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慕课理念下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思考与建议。最后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慕课的开发必须结合高职课程自身教学特征,尤其对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虚实比教学、现场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相匹配、相融合,形成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讨论了基于优慕课平台的《光纤通信》混合式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混合式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建设并完善混合式课程网站,并做好教学设计环节。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线上线下的授课比例,提供在线资源,布置相应的作业讨论,进行了混合式教学。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与学变得更加有趣,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学生培养质量,彰显“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学理念,课程团队基于建筑材料课程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建筑材料慕课运行期影响因子,分析了建筑材料慕课运行期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最终确定了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影响因子占比较大。其次,依据慕课运行期影响因子分析结果,创建了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了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了多元化课程考核模式,构建了多渠道信息反馈机制,建立了建筑材料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