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任何博物馆都必须具有物的基础——藏品。自然博物馆也是如此,它的藏品就是自然标本。教育离不开标本,科研离不开标本,况且,自然博物馆本身就担负着为国家珍藏祖国自然资源标本的任务。一、标本的来源在一般情况下,自然博物馆的标本有以  相似文献   

2.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藏品在博物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今的信息的社会里,要充分发挥博物馆藏品在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使藏品成为信息的传递者,博物馆成为提供藏品信息的场所。自然博物馆珍藏的各类具有科学价值的自然标本是国家自然资源的遗存,是认识和研究自然的宝贵的科学资料,是自然发展进化的见证,是文字资料不可缺少的佐证。自然博物馆所珍藏的自然标本不仅荟萃了自然资源的精华,也凝结着自然科学工作者的血汗与智慧。因此博物馆收藏的自然标本是国家、社会的共同财富。馆藏自然标本不仅为本馆的陈列、展览、科研提供可靠的实物标本资  相似文献   

3.
自然科学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承载着传播自然历史和科学知识的职责。标本藏品是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根基,随着标本藏品的不断积累,传统标本藏品管理方式面临困境。在博物馆智慧化建设背景下,智慧化理念与新技术为标本藏品管理带来了新机遇。本文以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为例,在分析标本藏品管理工作面临主要难点的基础上,回顾智慧化藏品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实践,以期为自然科学博物馆标本藏品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并思考未来藏品数据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自然博物馆藏品收藏现状,分析我国自然博物馆存在藏品收藏总体不足、各区域自然博物馆之间藏品收藏差距较大、收藏范围较狭窄、藏品来源单一等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正确认识自然博物馆的研究、收藏与教育的关系,加强对博物馆科研的投入,授予博物馆标本采集权,打破体制机制限制,加强对各方标本资源的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害虫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收藏的各类自然标本和历史文物,不仅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产,同时也是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藏品保护管理,确保藏品的安全,是博物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论述博物馆害虫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6.
自然博物馆是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其所收藏的自然标本有岩石、土壤、矿物,动物、植物等,这些标本是自然博物馆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又是研究有关学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标本在质量上就有比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作为永久保存的藏品和重要的科学研究的见证物来说,收集高质量的标本更为重要。现就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的收集、鉴定及建档等工作的要求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     
博物馆是征集、保藏、研究和普及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科学研究机构、科学教育机构。这些标本和珍品是人们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始资料。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是各种物件和包括艺术品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通过丰富的文物藏品和自然标本,以特定的展览形式展示了社会前进的步伐。现在随着人类已跨入信息时代,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对博物馆藏品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储存、交换、检索以及各种再加工,使大数量、快速度、高质量地博物馆藏品信息处理逐渐成为现实,这些经过处理的博物馆藏品信息,随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最大限度地保持藏品的珍贵价值不致在馆藏中因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因素而发生损害,使之久远地留传给子孙后代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藏品在保管中,虽然存在自然的物理损坏,但是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所造成的破坏尤为突出;常常使一些珍贵文物迅速丧失其馆藏价值。目前,博物馆害虫已被认为是城  相似文献   

10.
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自然博物馆等非正式教育场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认知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资源和教育人员的优势。2015年4月建成开放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新馆展出的各类生物标本超过1万件,库藏标本28万余件。目前,上海自然博物馆利用展出的标本、实物开发了近100个教育课件,适用于各年龄段的各类人群,使成为生物多样性认知教育的理想场所。文中还以具体课程为例,介绍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在生物多样性认知教育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是为社会保管艺术品和标本的机构,其使命之一即是为公众提供接触藏品等相关资源的机会。随着博物馆对其社会服务宗旨的进一步认识及社会对博物馆需求和期待的提高,博物馆资源可及性的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英国博物馆协会特制定《可及性职业道德规范》,为博物馆如何在保障藏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博物馆可及度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古代人类标本作为古代遗存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是国内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其它文物展品相比,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类藏品具有特殊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藏品的丰富,很多博物馆开始收藏和陈列不同时期的古代人类标本,如何对这类藏品进行保存、保护,并以适当的方式展示,是愈来愈多的博物馆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藏品征集面临的挑战藏品是博物馆必备要素,是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也是衡量博物馆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博物馆藏品的征集工作,早在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就发布了《为征集革命文物令》,“征集方式分捐赠、寄存、收购三种”。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博物馆藏品征集逐渐形成了社会征集、考古发掘、专题征集和标本采集四种形式,其中社会征集包括调拨、移交、收购、捐赠和馆际交换等五种具体方式。这些征集方式确保了博物馆陈列、科研以及观众教育等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藏品源源不断地…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藏品除对抗自然灾害毁灭性破坏的同时也应防护馆藏环境的缓慢性机理老化和损坏的现象,做到两者坚固,防范于未然。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的主要自然因素,结合当前保护现状,探讨现阶段博物馆藏品的保存环境、行业人力资源结构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许多博物馆开始利用计算机管理藏品。计算机在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不仅实现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工具与手段的升级换代 ,而且将引发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模式的深刻变革。藏品信息将成为博物馆业务工作的新对象 ,藏品信息管理将成为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延伸和发展。对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的理论研究也将成为博物馆学的新课题。  一、博物馆藏品信息1 藏品与藏品信息讨论藏品信息管理 ,首先会涉及到藏品和藏品信息的概念问题。藏品是什么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将藏品定义为 ,博物馆依据自身性质、任…  相似文献   

16.
自然类藏品所承载的信息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该藏品作为自然属性所含有的"物性信息",另一个是物品成为藏品过程中被不断加载的"人为信息"。在新博物馆学研究中,涉及藏品的研究,更本质的被认为是对藏品信息的研究。把自然类藏品的物性信息从纯粹的生物学研究中剥离出来,用以跨学科的信息研究使用,是此类藏品值得尝试的一个新领域。一个理想的博物馆藏品库,其藏品信息应该是以要素的形式详尽完备存放的,并且具有智能化的提取系统,以便于从不同角度对藏品进行信息研究和重新诠释。博物馆的使命维系在"藏品及其承载的信息"得到更科学理性的延续使用。因此,拓展藏品数据信息的可持续化使用,等同扩充了博物馆对社会可持续化发展需求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藏品总登记帐是博物馆收藏文物、标本的基本帐,其性质是国家文化财产帐,只有登人由国家文物局规定的统一格式的藏品总登记帐内,博物馆的藏品财产基本帐方能生效。严格说来,只有经过登帐并向国家进行藏品财产的注册登记,才从法律上保证了博物馆藏品总登记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无误地证明其为国家文化财产帐的性质。只有经过登记的藏品,才能人库分类保管和进人陈列室。同时,建立健全藏品总登记帐还为藏品收人、拨出、借出、统计注销、安全检查、盘点库房等工作提供所需的业务依据。由于博物馆藏品种类繁多,差异大,藏品总登记帐的…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建立150周年。在150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博物馆功能逐渐明确为教育、研究与收藏,藏品在该博物馆中的作用也逐渐发生转变。藏品在收藏、研究与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是自然历史博物馆历史传承与新时代转变的体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正在经历一系列的创新与转型,对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在当代背景下去理解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本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的飞速发展,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管理工作就显得愈发重要.由于馆藏文物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内容的不断完善,文物藏品档案的数量也相应增加,这就给藏品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博物馆应该对馆藏文物档案加以重视并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文物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以最大限度降低文物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造成文物的损毁.这是博物馆和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现就博物馆藏品档案的制作谈点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以求教于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20.
藏品是博物馆立足的根本,对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日常工作之一。本文从藏品管理的根本工作、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