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东铁路的修建使哈尔滨聚集了众多俄侨。他们在哈尔滨创办工商企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几乎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俄侨面粉业的发展最具代表性。所以,以哈埠俄侨兴办的面粉业的兴衰为视角,可以从一个侧面较清晰地展现企业发展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俄边境华俄后裔集聚地和哈尔滨、上海等城市的俄侨社区,曾流行浓厚的东正教习俗,并留下了大量的东正教教堂、“木刻楞”等俄式建筑,其饮食、服饰中俄兼备,会话、姓氏和命名等则采用汉俄双语制。这种影响一方面增添了中国民俗的多元化色彩,另一方面俄俗本身在有限的区域内也或多或少地被改造或嬗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俄侨对老哈响(现哈尔滨交响乐团前身)的影响力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时当时的时代背景、地域特点、教学成就等方面的阐述和梳理,揭示了俄侨音乐家们对哈尔滨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俄侨对老哈响(现哈尔滨交响乐团前身)的影响力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地域特点、演出活动、教学成就,等方面的阐述和梳理,揭示了俄侨音乐家们对哈尔滨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章主要以研究20世纪早期俄侨报纸周刊为目的,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进行学习研究。同时,本人还列举出几份重要的报纸周刊进行阐述和学习,如《边界》《亚细亚时报》《歌剧和艺术》《音乐教育》《窗口》等。这些报纸周刊主要讲述了俄侨音乐家在哈尔滨的音乐生活和音乐贡献,进一步为哈尔滨音乐发展研究奠定了坚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徐速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在加世纪50-70年代的香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创作可称为"侨寓文学"。徐速继承了中国新文学的侨寓文学传统,创作了一个爱国者的艺术的大陆世界,呈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云南腾冲侨村董官村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了特殊的侨村文化——"孝善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孝"、"善"、"义"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汉文化为主导的儒学风范,同时又显现了一种渐次升华的文化品格;这既属于以家族文化为背景的、带有人文关怀的村落文化,也彰显了腾冲"侨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陈宁 《早期教育》2000,(4):28-28
洁白的底色,两株绿苗形如双手托起红色的大字"侨谊",侨谊便如花一般绽放了.这双手,是孩子们的,是老师们的,是家长们的,是社会各界友人的,更是不断发展的教育观念的.侨谊的园标就这样丰富地阐述着侨谊人对于幼儿教育事业的理解与把握.中英文的"侨谊"更展现了侨谊人面对世界的胆略与气魄.  相似文献   

9.
明清侨寓徽商子弟的教育科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商为子弟成名计,在侨寓之地或设立专门的书院、义学,或力图使其子弟附学当地官学、书院,或争立商籍,或入籍当地,为其子弟的成材、入仕开辟道路,也为侨寓地教育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明清侨寓徽商子弟教育科举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伊犁外侨(主要是俄侨、苏侨)问题,从清季民初至20世纪中叶近百年的漫长历史时期里,一直是严重干扰新疆伊犁社会政治稳定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沙俄以及苏联政府利用其地缘历史文化强势,通过苏(俄)驻伊犁领事馆,长期蓄意在伊犁中国各族人民中推行渗透性民族分裂政策,大量秘密地发展中国各族公民为“侨民”,形成一股数量巨大并具有特殊势力的居民群体,为其地缘政治利益服务。他们无视中国主权,恃强坐大,兴风作浪,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无孔不入,极尽鸠占鹊巢之能事。我国政府为解决伊犁苏侨问题,根据中苏两国关系发展变化情况,分别采取“友好协商,集体遣返”、“个人申请,集体遣返”、“严格清查,结束遣返”等措施,正确稳妥地解决了伊犁外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