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有声音语言,还有许多无声的语言,例如美妙的舞姿、绚丽的色彩和芬芳的气味,甚至连超声波也被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动物不能像人那样说话,但它们一样能够进行交流,其交流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声音是动物通讯中最常见的形式,由于动物的发音机制不同,产生的种种奇妙的声音也大相径庭。哺乳动物用  相似文献   

4.
5.
歌唱时要根据作品语言的特点、恰当处理好字与字、字与气息、字与情之间的关系.做到以声传情、以情达意、声情并茂地演绎作品,把关的声音与语言、情感融为一体去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绪,才能使歌唱艺术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伶牙利齿的非洲鹦鹉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生物实验室里,有一只聪明异常的非洲鹦鹉。它的名字叫“亚历克斯”,能对自己所看见的一切发表评论。当参观者端起一只装有茶水的杯子时,“亚历克斯”会大声警告说:“热!”在瞧见了一个盘子摆着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后,它能够很快地宣布自己的选择——“葡萄”.  相似文献   

7.
不少动物都长有一根很耐看的尾巴,这尾巴对动物来说并非摆设。其实,在动物生存竞争中,它们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尾巴能“自卫”非洲,有一种叫山鼠的啮齿动物。这家伙有舍弃尾巴的自卫本领。它尾巴上有许多“节”,每两节之间相距8毫米左右。一旦猛兽追赶过来,抓住它的尾巴,它尾巴上的肌肉便用力收缩,于是逢“节”的地方就断开了,借此保住性命。正在草丛里玩耍嬉戏的蜥蜴,不留神就被老鹰抓住了尾巴。蜥蜴猛力一挣,便慌忙逃脱,老鹰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利爪抓住的只是一节蠕动的尾巴。大森林中有一种叫林鼠的小动物更“聪明”。如…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生物实验室里,有一只聪明异常的非洲鹦鹉。它的名字叫“亚历克斯”,能对自己所看见的一切发表评论。当参观者端起一只装有茶水的杯子时,“亚历克斯”会大声警告说:“热!”在瞧见了一个盘子摆着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后,它能够很快地宣布自己的选择——“葡萄”。  相似文献   

9.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世界上任何一种动物,从最简单的粘液霉菌到高等的哺乳动物,都利用自己特有的交往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以协调个体之间的行为。通过有效的交往,动物可以进行种类辨认、社会合作、性的引诱和辨认、求爱和交配,以及抚育亲子等行为,从而维持个体与群体的生存与繁衍。 动物的交往系统 一、动物交往系统按感觉器官性质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11.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最通用的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承担着其它交流工具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人们曾以为语言是人类所独享的,但科学家们发现,动物在其同类之间也有相互交流的本能,它们之间也有“语言”。动物的“语言”动物之间都存在着语言交流,它们的语言有发声的,也有不发声的,  相似文献   

12.
解释科学对夏洛特·乌伦布勒克来说似乎一点都不难。这位年轻的英国广播公司节目主持人已经成为一颗迅速升起的新星,人们透过小小的电视屏幕感受到了她对野生动物的热情。显然,她对自己最新主持的节目《与动物交谈》兴趣十足,这是一个讲述动物之间各种交流方式的节目。  相似文献   

13.
动物的发声方式有很多。甲壳动物较为原始,如龙虾由触须基部的锉状器对其甲壳摩擦发声,鼓虾则由大钳的双指骤然合拢发声。昆虫有多种发声方式。蚊、蝇、蜂、蛾和蝶等昆虫用翅膀振动发声,声强和音调的高低与翅振的速率有关,如家蝇飞行的翅振约590次/秒,为音调较高的嗡嗡声,蝶类飞行的翅振仅为3—5次/秒,为人耳听  相似文献   

14.
张守忠 《科学中国》2006,(12):42-45
从高空俯瞰大地,森林似乎是这个嘈杂星球的最僻静之处。然而,这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森林并不安静,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密林深处到处弥漫着动物的各种通讯信号,尤其是一种由昆虫发射的,通过枝干和树叶传播的振动信号显得尤其怪异。事实上,有很多动物能发送通过植物传播的通讯信号,其数量之多可能超过了所有其他动物发送的信息信号。如果你能偷听它们之间的这些悄悄语,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这些看似简单的小虫子原来竞有如此丰富的信息词汇。  相似文献   

15.
秘鲁纳斯卡沙漠中有许多纳斯卡地画,它们有的平行延伸数千米,有的则呈波浪形,纵横交错,形成了300多种不同的图案,其中70种为植物和动物图案。去年10月,秘鲁的考古学家和技术人员在纳斯卡沙漠地区又发现了地画,这幅巨猫地画长37米,线条宽度为30厘米~40厘米,创作于帕拉卡斯文化晚期,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17.
“超感知觉”——懒人的偷懒办法 动物的一些奇特行为对人类来说至今依然是个谜。比如,失踪的狗能够千里迢迢找到主人:大马哈鱼在海洋里生活多年之后,依然对“回家之路”了然于胸,在产卵的季节能溯着河流而上,回到出生地安度晚年……还有,有关动物表现出预测能力的报道也时有所闻。  相似文献   

18.
陆凤珍 《科教文汇》2014,(23):117-118
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动物词汇更是存在于人类的日常会话中。因此,对动物词汇的研究历来是认知语言学的重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国语言学家Palmer说过:“语言忠实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人对动物的情感都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本论文是关于动物词汇在汉英语言文化中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文化差异,动物词汇在汉英语言中有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鸟有鸟语,兽有兽言,动物用自己的“语言”互相交流。但是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是如何进行沟通的呢?其实鱼类也会“说话”,它们在同类之间可以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有的还很动听,如成群的青鱼会发出小鸟一样的声音,沙丁鱼群会发出如同海浪拍岸的哗啦哗啦声,小鲍鱼发出的声音像蜜蜂一样的嗡嗡叫声。鱼语从何而来 鱼类是怎样讲话的呢?最早人们认为鱼类“说话”是靠专门的发声器官。但是,研究结果发现,鱼类没有发声器官,事实上,鱼儿是没有声带的。“鱼语”由鱼体的某些器官发出的,有的鱼是通过脊椎骨与脊椎骨…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从词汇层面上分析了在语言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并指出翻译在两种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