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漏壶,或称刻漏,又名铜壶滴漏,是古代一种计时仪器.早于它的计时器如圭表、日署等,都是依靠阳光的照射取影计时,遇到晨、昏、阴、晦、雨、雪,便失去效用.漏壶则在日、夜、阴、晴,都可使用.漏壶的起源,传说在黄帝时期《隋书·天文志》说:「黄帝创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有丰富的远古史料。“《山海经》记载的石和奇禽怪兽反映了石器时代的狩猎生产”;“《山海经》记载的女权材料反映了远古时代母系社会形态”;“《山海经》记载的炎帝黄帝”,“《山海经》记载的伏羲、尤传说”,“《山海经》记载的帝使传说”等内容,均反映了《山海经》远古时代史内涵。  相似文献   

3.
流星现象     
陆才磊 《中学理科》2007,(10):66-66
晴朗无月的夜晚,当你仰视夜空时,经常会看见一道明亮的闪光划破夜空,飞流而逝.它给寂寞的星空带来一丝生气,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就是流星现氦中国民间常把它称为“贼星”.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流星的记载,古书《竹书纪年》中就有关于流星的记录:“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左传》的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琴座流星雨记录.我国古代的流星雨记录达180次之多,而且对流星的成因、来历作了准确的描述,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高度聪明和智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成语“一刻千金”表示时间珍贵,要珍惜时间.那么“一刻”是多少时间呢? “刻”,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单位,一刻用作计时常常指15分钟. 在古代,我国没有今天这样的钟表,那时的计时工具叫“铜壶滴漏”.远在周朝,已经用漏壶计时,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在铜壶底钻一个小孔,壶内竖一根刻有度数的箭,水灌满铜壶后,从小孔一滴一滴漏下,水面缓慢下降,箭杆上表示时间的刻度就会逐一露出水面,一天一夜刚好滴尽.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上,刑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刑始于奴隶社会。《尚书·吕刑》中记载了“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墨”即用刀刺人的额头,然后涂以黑色,黑色渗入皮肤.永远清洗不掉;“劓”即割去鼻子;“剕”即砍掉脚:“宫”也叫腐刑,是残害男性的生殖器和破坏女性的生殖功能;“大辟”是死刑.多用斧头或大刀砍去人头。  相似文献   

6.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曰:“黄帝崩,葬桥山。”《史记·孝武帝本纪第十二》曰;“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列仙传》云:“轩辕自择亡日与群臣辞,还葬桥山。山崩,棺空,唯有剑舄在棺焉。”对于黄帝冢究竟在何地,历来似无异议。现笔者以史料为线索,简述如下看法,供史家指正。《尔雅》云:“山锐而高曰桥也。”可见“桥山”,取山锐而高之义,绝非“沮水穿山而过,山乃如桥”。对《史记》“黄帝崩,葬桥山”,刘宋裴骃的《史记集  相似文献   

7.
《史记》中的"黄帝史观",在血缘、文化、"治统"和"关中文明一元论"四层含义上,把黄帝视为中华民族的唯一共同祖先,对维护中国统一和民族凝聚力曾具积极意义,但在科学上也有偏误。它关于"黄帝铸铜鼎于荆山"的记载,虽被镶嵌在黄帝史观背景上未可全信,但荆山作为黄帝"铸铜地",却被考古所证实。《史记》在汉武帝"为鼎而狂"时,根据民间传说写下的这一笔,也是记录黄帝在西安荆山铸铜事件的信史。从《史记》其它记载看,作为黄帝"铸铜地"的西安,其实就是黄帝"都邑",西安的古都城史应被提前至黄帝时期,当在5000年以上。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词“空桐”,是阿尔泰语“奎屯”的对音,“奎屯”的意思是寒、凉。古汉语中吸收了很多阿尔泰语。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山川地理专名。其中“空桐”就是典型例证。在古汉语的众多历史文献中,凡是出现“空桐”词语的同时.都有与黄帝行迹或传说的记载,由此可以推知黄帝很有可能是古代游牧民族的领袖或神。所以夏文化即黄帝文化起源于游牧文化。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五帝之首的黄帝当然就来自游牧民族了。  相似文献   

9.
老任 《历史学习》2005,(9):44-44
多年来历史教科书介绍禅让制都说这种制度是“民主推选”,尧、舜、禹的个人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因此被推举为继承人。但《史记》中记载不是这样。《史记》中介绍尧是黄帝的玄孙,禹也是黄帝的玄孙。禹的爷爷是顼,尧是顼的侄孙子。顼则是黄帝的孙子。舜也是黄帝的七世孙,是顼父辈的另一个支脉。《新华词典》后附的“我国历代纪元表”,黄帝以下至夏禹、启等,其实都是黄帝血统的延伸。所谓禅让,是在黄帝家族中的禅让,外人恐怕没有机会。尧是承接他哥哥的位置当上头儿的。他的父亲帝喾是五帝之一,死后位置先传给长子,也就是尧的哥哥。尧的哥哥没干…  相似文献   

10.
黄帝陵     
黄帝陵坐落在陕西省中部黄陵县城北约1公里处的桥山之巅(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彩图为黄帝陵碑亭)。黄帝是我国古史传说国的五帝之一,姓公孙,名轩辕,又号“有熊氏”。因其王“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据皇甫谧《帝王世纪》等文献记载:黄帝生于寿丘(今山东曲阜附近),长于姬水;《史记·五帝本纪》记其活动范围是:“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司马贞索隐:匈奴别名也),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以今地考之,黄帝族的活动范围大致在黄河流域,黄帝当是这一  相似文献   

11.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在孙中山先生所作的这首诗中,“轩辕”指的是黄帝,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这首诗不仅概括了轩辕黄帝的功绩而且指出了黄帝对我国和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是少  相似文献   

12.
释“夜来”     
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夜来”一词,部编教材未注。长期以来课堂讲解和现代汉语翻译,差不多都说成“在夜里”或“入夜以来”,这种解释,实属望文生义,于理不通。试想:诗人怎么知道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大雪?再如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其中的“夜来”解成“夜里”或“入夜以来”,也说不通。夜里刮南风,诗人怎么能看到“小麦覆垄黄”呢? 其实,“夜来”一词,即“昨天”之义,是方  相似文献   

13.
桥山黄帝陵地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山黄帝陵地理考王北辰关于黄帝陵墓的所在,太史公在《史记》的第一篇里已作了最可信的记载:“黄帝崩,葬桥山“.由于黄帝这位伟人,在历史上博得了中国人民的敬仰,所以古代各地的群众,出于对他的爱戴之忱,往往传说他们各自的乡土就有黄帝的陵墓.这种情况由来甚久...  相似文献   

14.
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地位远不及黄帝。在先秦文献中,或仅述黄帝而不名炎帝。或黄帝在前,居长;炎帝在后,居次。《尚书·吕刑》载:“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黄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蚩尤”是古代苗民酋长“皇帝”即黄帝,这是黄帝事迹的最早记  相似文献   

15.
在电影电视中,常看到封建社会官吏审案的镜头。公堂上挂着一块大匾,上书“明镜高悬”四字,似在向人们表白:本官断案清明。“明镜高悬”本作“秦镜高悬”。“秦镜”源出于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所记载的一个荒诞的故事。传说,刘邦初入秦咸阳宫,发现  相似文献   

16.
于右任先生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元老之一,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大师。1918年,于右任先生因公务去陕西,时值清明节,他在中部县县长的陪同下,冒雨拜谒了黄帝陵。于右任先生返回南京后,即约友人,前后历时十年,对古籍记载中的黄帝事迹,进行了搜集和整理,编纂成《黄帝功德记》一书。于右任先生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角度,在《黄帝功德记》一书的序言中写道:“黄帝公孙轩辕氏,实吾中华民族之元祖。吾中华民族有此生息昌大之疆土,有此博大悠久之文化,有此四千余年震烁世界之历史,翳维黄帝,为国族之神”。于右任先生是一位顾全民族大节的爱国志士。他四十年代末期去台湾后,一直  相似文献   

17.
人们历来把传说或神话中炎帝、黄帝当作正统尊奉为祖先,而把全尤作为犯上作乱的叛逆加以贬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不应对炎、黄、全尤分褒贬《列子·黄帝篇》载:“黄帝与炎帝战于版泉之野。”《淮南子·兵略篇》云:“炎帝为火灾,故黄帝推擒之。”《史记·五帝本纪》曰:“量尤作乱一不用帝(黄帝)命。于是黄帝征师诸侯,与量尤战于琢鹿之野。”《孔子三朝记》云:“黄帝杀之(量尤)于中冀。量尤肢体身首异处,而血化为卤,则解之盐池也。因其尸解,故名其地为解。”北来沈括《梦溪笔谈》谓“解州盐泽,卤色正赤,俚俗谓之‘量尤…  相似文献   

18.
周云 《学语文》2011,(2):70-70
近来讲授新人教版必修1中《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翻阅资料时,偶然发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11期刊登的一篇文章.题名为《也谈“夜缒而出”》,文中作者就“夜缒而出”中的“而”字进行了一番辨析.认为“夜缒而出”中的“而”应是作连词,表承接关系,而非修饰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第2课《黄帝的发明创造》中提到的“下裳”是一种什么服饰,应读什么音? 本课说:“黄帝让他们各自发挥特长,有的造出了弓箭,有的制成上衣和下裳,有的做了鼓,有的翻成了照脸的镜子。”这里所说的“下裳”是指古人下身穿的衣服,跟“衣”相对。《诗径·邶风·绿衣》:“绿衣黄裳。”毛传:“上曰衣,下曰裳。”古代男女都穿“裳”,不是裤子,是裙子的一种,但不同于今天的裙子。“下裳”应读xiàcháng。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一卷:“下裳(-cháng):下身穿的衣服。古多指裙。”二、何为“鹖冠”,武士冠上为什么要插有鹖毛? 第6课《“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说: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冢原址考─—黄帝冢“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张耀民《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曰:“黄帝崩,葬桥山。”《史记.孝武帝本纪第十二》曰:“其来年冬,_上议曰:古者先振泽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皇帝家桥山,泽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