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任何道德教育必以某种人学观为其依据。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这种关系性存在曾经呈现为各种不同的现实的形态 ,相应地也有过不同的人学理念。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由此而发生嬗变。在人类发展的早期 ,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一种整体性存在 ,人对人依赖关系的肯定与认同是当时人学观的核心 ,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教育所要维护的是没有个人独立性的整体性。当今的中国道德教育尚未完全走出整体主义的范式。随着现代化的推进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开始确定 ,单子式个体是与之相对应的人学观。在道德、道德教育领域内的相对主义和私人化是其表现特征。进入当代以后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联越益密切 ,共生性存在开始突显于人学理念之中。当代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都从不同方面对共生性存在作出了阐发与证明。面对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理念的转变 ,道德教育要在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上迎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教育生活:一种教育人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雪 《教育导刊》2006,2(9):4-7
回归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生活世界”进入教育学视野,反映的是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变革,体现的是一种教育人学观。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在具体的教育生活中,学生不断生成、丰富、发展。这需要教育向生活世界开放。  相似文献   

3.
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对自身与他人教育经验的借鉴与升华形成的客观知识,对于提升教师职业专业化、增强教师主体性存在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理念性存在的前提下,对现行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进行批判,且以其主体——教师为视角对其开展全新研究,并积极探索立足于生活、建构、理解、实践基础上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
教育平等的一种人学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生成性课程:一种基于生成性思维的课程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2):18-24
生成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也是人与课程的根本存在状态或方式。生成性课程基于课程的生成性品质而存在,是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性课程而言的,是在教师、学生、文本和情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所建构生成的一种非预期的、超越于原有预设性课程的,但富有教育价值的经验体系。生成性课程是一种彰显课程生成品性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意义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充满对话交往精神的课程形态。生成性课程具有过程性、关系性、创新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教育人学内涵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人学是对时代精神的自觉把握,它提供了一种以人的方式思考、把握人生的新路径。作为一种人文诉求,当代人学自觉地承担着对传统历史叙事和当代科学叙事的双重抗争和提升。在当代人学基础上产生的教育人学,其内涵包括“教育:人是目的”、“教育:人之生成”、“教育:人对人的活动”三个层面。这些方面揭示了教育学的人学发展路向,即探讨一种以人的方式进行的、以人为目的的、以成人为根本宗旨的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创新教育:一种人学范畴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人的本体出发,阐释创新教育,把创造与人的存在相关联,是对人“内在生命”的关照,在本体性诠释中觉知创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使我们对创新教育的理解不断逼近教育的本原。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发展,体育即育体、育人.当我们以人学的目光来检视当前体育教育时,就会发现表象背后的另一种真实.本文目的旨在唤醒与重塑体育教育中的“大写的人”的形象,在人学理念的关注下,希望实现人文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的观念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从人学的视野阅读、书写考试分数,阐明考试分数与人的价值、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教育交往的关联,解读考试分数随着人对人自身本质的追问与把握一起生成并演绎的逻辑,且体认到考试分数是历史对人性张扬的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人是现实的实践着的人、体现自我生存价值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主体性得到发挥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做人的工作,新时期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人学对人的阐释,为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既是大学生的内在精神需求,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业已成为现代大学的重要教育目标和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分析现今大学生人文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提高人文教育的必要途径:一、转变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二、践行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举,实现科学与人文精神教育整合;三、优化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四、构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人文精神的培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科学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都是人,对人的关注是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意。马克思的人性论是从哲学上对人所做的最高层次的思考和概括,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教育人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也为当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人学,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关注的主题。区分本质与本源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是讨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必要前提。从现实性上说,当今纷繁芜杂的世界是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的本源,位置决定观念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必然性;作为必要的乌托邦,教育促使习性发挥着建构性作用,从而体现出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类存在这一人的本质。社会、个人和教育三者的辩证关系决定着教育的功能和目标:一方面不能把教育服务社会庸俗化为教育对社会的被动服从;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改革和文化革新,培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从保守主义人学思想出发,揭示教育与人性的关系。论文通过对相关文献中的保守主义人性论主张进行梳理、归纳,结果发现,保守主义有着丰富且独特的对教育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的人性论主张,即人性是人的一种潜能,人的境况是决定人的行为善恶的条件;人性是不变的,人作为具体的社会存在是不完善的;人性人人平等,且现实表现是多样的;自由是人的本性的组成部分。依照保守主义的人学思想,论文对教育与人性的关系作理论推演的结论是,教育者不应将人的品行视为实体性的本性使然,并充分重视尊重和维护受教育者的人性尊严的意义;教育改变不了人性,更不能使人至善;我们不应将教育结果平等作为教育正义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教育应通过保守和创发自由,使人获得人性自由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是一种与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的教育形态,人们根据各自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它的本质属性进行了理解和界定。本文试从“关系论”、“本体论”及“实践论”等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教育本质,从而为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作者有感于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的“唯理性教学模式”日益突出 ,人文性素质内容被严重地遮蔽甚至削弱曲解的状况 ,就中国当代文化思潮与教育中的人文性问题 ,提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认为人文素养是“人”的教育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在当下即时的社会 ,教育语境中更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在一个迅速变化的过程。他们虽然在生理上逐渐成熟,但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对自己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因此,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这不仅影响其学业,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走上社会以后的适应问题。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当代音乐教育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毅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0):77-80
本文对俄罗斯当代音乐教育的历史沿革、理论基础、发展状况和基本体系进行了概略论述,旨在客观认识、评价其特质和成就,从中借鉴吸取成功经验,以有益于改进我国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的灵魂。当代文学课程因其现时性和形象性等特征,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而可利用其资源,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和审美教育,使他们既关注政治局势、经济形势等现象世界,又追求知识、价值、信仰等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既关注本人、本国、本民族的利益和前途,又关心整个人类的精神状态、价值范式等,最终造就他们美满的人生乃至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