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今世界历史进入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轨道,体现出“文化趋同与趋异”(cultural convergences and divergences)的动力学的间性张力和开放性的辩证运动,从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界面和学术思考平台。这个时代的世界文学及其研究,充满了新的情况与思想挑战,亟需更新我们的文学观念和理论方法。我们组织这个笔谈,旨在通过对当今历史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交织互渗关系的反思,探讨间性诗学的当代文艺学美学蕴涵,提倡从间性诗学的维度,刷新世界文学观念和研究理念,更好地建构与完善当代文艺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
田永红是一个笔耕不辍的作家,继小说集《走出峡谷的乌江》、《燃烧的乌江》,2012年又推出他的长篇处女作《盐号》。作为一个武陵山地缘文学作家及乌江流域民族作家,田永红此篇继续自觉持守地域写作与族性叙事立场,以周和顺盐号发展历史为原型,以清末民初的风云社会为背景,演绎了一代盐商龚家盐号萌生、发展及鼎盛的历程,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富于开拓冒险精神的乌江汉子形象。全篇弥漫着浓厚的地理气息,充溢着丰富的物质符码,具有明显的文化考古倾向与精神向度意义,由此揭橥了乌江重镇——思南的百年沧桑与文化底蕴及武陵民  相似文献   

3.
文学因素大举侵入历史文本,在中国古代是常见的现象,这表现出中国人富有创造性与想象力的一面,也是虚构精神被压抑后反而暗流涌动的表现.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的相互渗透与充分融合,既对历史真相形成遮蔽,又使历史的血肉得以全面复原.由于文化市场的广泛介入,历史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成为文化消费品,历史文本逐渐演变成了通俗好看的大众读物.民间的文学想象力、民间的好奇心、民间对生活与历史的理解、民间的人生梦想与企望,这些众多因素均成为重塑历史文本的内在力量.历史文本在被全民消费的同时,也被全民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书写.正是这种被大众趣味重新塑造的所谓"历史"与"历史人物",才真正广泛影响了我们民族的信仰、情感、认知方式与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被追溯为“寻根文学”的始作俑者,然而他的创作其实溢出了“寻根文学”的框架,1980年代前期他的创作伤痕和文化反思俱在;而1980年代后期他的创作沿着“寻根文学”深入掘进,有着更为深广与持久的内涵,随着时间流逝,将呈现新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5.
无论从何种角度或是运用何种评判标准来看贾平凹,他都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量级人物。他认为“越有民族性地方性越有世界性,这话说对了一半”,并在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世界性与现代性等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他针对当代文学发展现状重提现实主义创作基本准则用心良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商洛学院学报》2017,(5):28-32
贾平凹代表性作品为日本翻译界人士接受并译成日文,但日本学界对贾氏及其作品的反响有限,现有研究主要围绕贾平凹作品主题与创作目的、叙述方式等展开。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废都》代表了贾平凹创作视线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兴》对农民形象的塑造跳出了闰土形象;贾平凹的创作有表现"残余与消亡"的趋势,其叙述者具有超越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认为西方文学具有大境界,西方文学重在分析人性,西方文学采用焦点透视的方式叙述.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中国文学、中国作家应该借鉴西方文学的境界,而又要坚持民族的艺术形式.贾平凹对西方文学的上述看法,使他的创作走出了"山地笔记"时代编写感人故事的狭小圈子.逐步走向关注人类生存、人类命运的博大境界.他的小说创作自"商州三录"开始.一直在思考传统与现代、自然与文明、乡村与城市的关系等一系列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贾平凹小说的主题由对时代的关注转变为侧重于表现复杂多面的人性.贾平凹表现这些世界性主题时,运用的是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8.
押贾平凹的故乡商洛山地,既有中原文化的儒性平和,还有楚文化的神秘浪漫,影响到贾平凹的文艺气质,就非单纯"慷慨悲壮"之北方气质,也非单纯"柔美宛转"之南方风格,有多元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影响文学创作,具体到贾平凹与商洛文化的关系方面,商洛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贾平凹的艺术气质,使其禀赋中自有一种风流俊秀的飘逸之美;贾氏小说世界充满魔幻和神秘意味,这又与广布商洛民间的巫术崇拜有关;贾氏在小说中大量运用民间方言和古语,不仅仅是为了抵制语言的流俗和粗鄙,而是借助方言的运用,彰显着民族语言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是一位变异性极强、贯穿整个新时期文坛的风云作家。文章对贾平凹审美追求的变迁轨迹进行了梳理和评析,认为贾平凹在审美追求方面的诸多变迁之所以能够出现,主要缘于时代的变化以及在时代变化影响下个人认识的变化。除了时代推衍这个关键因素外,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和约翰·厄普代克作为中美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作家很具有代表性。尤其他们的创作都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超世与入世、精神与肉体、禁忌与放纵方面呈现不同追求,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小说《秦腔》真实地再现了当今中国农村的生活图景,体现了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字里行间洋溢着沉重的哀愁,小说具有深沉的悲剧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腔》获茅盾文学奖也是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贾平凹的散文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目光。贾平凹凭借自身强烈的创造热情,写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对自己的审美方式和观念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散文美学观念。贾平凹的散文清新灵秀,为中国文坛树立了一支独特的旗帜,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陈嘏在《新青年》、《小说月报》、《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不少域外小说、戏剧的翻译以及译介论文,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翻译家。他具备真正的翻译意识,视界宽广,以其翻译实践配合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与思想启蒙运动,并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发展开拓了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