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人对客观对象所持的态度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脑的机能。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情感教育.对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告诉代们: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信息的交流,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之流情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试论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李亚峰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这种态度是依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变化的,情感具有肯定和否定的性质。师生间肯定的情感对教学有以下积极作用:第一,可以激发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和谐的环境,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热爱学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热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热爱学生,对学生有真挚的感情,学生才能产生对教师的尊重。体育课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一般说,学生都具有“向师性”,愿意接近教师,期望得到老师的爱。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向导。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情感的认同程度,即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讨厌这个老师,就会产生厌教心态,就难以学好这…  相似文献   

4.
张峻 《成才之路》2010,(28):44-45
初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双边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情感、态度对教学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必要的适当的情感投资,创设教学的情感效应。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迁移,就能在师生之间产生良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共同发展。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是指教师把对学生的情感转化为满足学生对学习合理需要的行为。具体地说,实施英语情感教学主要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一定的情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向学生传授知识,那么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新东西.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投入,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会漫不经心,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7.
霍金侠  齐国忠 《职业技术》2006,(14):147-147
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纽带和桥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一定的情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向学生传授知识,那么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也会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新东西。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投入,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就会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情感教学,兼顾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囚素,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所有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碰撞思维、交流情感、增长知识.课堂上最主要的互动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可以获取许多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课堂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回答,师生之间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展开对话,都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基本功.  相似文献   

9.
要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发展,教师必须自主收集教学素材,开发教学资源,使其服务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情感、学生错误的解答、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课堂突发的事件等,都是很好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钟绵城 《教师》2012,(16):24-24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助于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教师要克服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改变威严、庄重的教学态度,师生感情相融,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体现情感教学,促进教育教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知识的学习创造过程,也是一个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融洽度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决定着学生接受信息的态度,决定着学习效率。而教师情感的发挥不仅与情感倾向、真挚深刻的程度等有关,而且还与教师如何去表现有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具体的教育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满怀激情地上好每堂课,才能有助于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强调“生本位”,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新课改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而交互式教学是利用各种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通过人与环境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现代媒介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对话,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海南教育》2013,(6):99-99
<正>情感培养是逾越师生之间鸿沟的纽带。对历史科目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一、以严格的教学态度去培养情感笔者认为:以严促教,潜移默化去培养情感。教师严格的教学态度,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多年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严与情感培养的密切关系,严谨使学生在心里默默去爱戴你、认可你,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一位学生上历史课经常讲话,不带课本,学习成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平等对话和交流,激励、帮助学生自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我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普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新教材后,对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教师的教学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5.
教师没有爱,犹如池塘没有水。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自我价值的肯定,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时时处处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这些是创造师生之间互敬、互爱的课堂气氛的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情感培养是逾越师生之间鸿沟的纽带。对历史科目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一、以严格的教学态度去培养情感笔者认为:以严促教,潜移默化去培养情感。教师严格的教学态度,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多年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严与情感培养的密切关系,严谨使学生在心里默默去爱戴你、认可你,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一位学生上历史课经常讲话,不带课本,学习成  相似文献   

17.
黎治顺 《小学生》2011,(6):64-64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师生有效互动是指教学交往,是教师借助课程内容这一主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的交往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调整师生的角色,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适当的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达到师生共赢。  相似文献   

19.
何谓教师的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的学识、品格、教学能力等 ,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信服而又尊敬的态度。它是教师的教育态度在师生关系上反馈的结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 ,每个教师所具有的知识、情感、能力、责任等各有其特点 ,因而对学生教育指导的态度和方式也各不相同。当教师态度一旦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时学生就会以相应的反映态度来对待教师 ;教师又根据学生的反映态度表现出进一步的态度。如此循环往复 ,逐渐影响 ,加深着师生之间的认识、情感和联系 ,从而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师生情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系。师生情感关系是维系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对于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合作教育学有一个很好的论断:“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实施新课程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彼此不信任、情感冷漠的现象随处可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有些原因是深层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