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江西赣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方面,因子、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阳性症状在抑郁、强迫、敌对、人际敏感症状群居前列.并且,在这些贫困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于男生,经济上的贫困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采用scl-90量表对成都市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34.15%;研究生心理问题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且有显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强迫、焦虑、精神病性、恐怖、抑郁等症状;男生各因子均分都高于女生,除了强迫症状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低于女生.因此,可以通过开展有的放矢的教育、构建研究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以强化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调查我国部分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探讨心理压力的成因,为改善和提高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国部分高校的1800名女教师进行心:哩测评。结果不同任教科目、不同职称、不同工资水平的高校女教师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教龄的高校女教师在躯体化、强迫、敌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尽早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师范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做好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赣南师范学院2004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师范院校新生心理健康出现较为严重症状的因子主要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城镇和非城镇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极其明显;师范院校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非城镇学生。  相似文献   

5.
自尊与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自尊、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10名重庆大学学生,进行自尊量表(SES)、心理控制源(IPC)、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1)该校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1.92%.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偏执和敌对等症状上;(2)自尊、内控性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而有势力他人和机遇则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结论:自尊和内控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心理中介因素,所以提升自尊水平和培养内控倾向是改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边疆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及相关状况.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SCL-90量表对90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试采用积极型应对方式多于消极型应对方式,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上得分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在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结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采用成熟型的应对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新疆维吾尔族、汉族13-15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雏吾尔族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中国常模和汉族学生,以人际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等症状尤为突出,说明维吾尔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心理素质相对比较稳定.汉族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以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症状尤为突出,说明汉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8.
高师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安徽师范大学560名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60名学生的SCL-90各因子均值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因子均分≥3的学生人数共121人,发生率是21.96%;文科学生的强迫、敌对性及偏执因子均值明显高于理科学生;男生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性、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均值显著高于女生。因此,应积极地对高师院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利用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在不打乱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体育心理健康教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在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敌对因子、焦虑因子的得分上比实验前有显著性下降。表明经过教师精心专门设计的体育心理健康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效果明显高于一般的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探讨心理压力的成因,为改善和提高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国部分高校的1800名女教师进行心理测评。结果不同任教科目、不同职称女教师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教龄的高校女教师在躯体化、强迫、敌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尽早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90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90名大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对性别、生源地、家庭不同群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问题突出;女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症状比男生突出。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学生除了敌对,其他因子均差异非常显著;家庭不和谐学生心理问题比家庭和谐学生严重。应及时对大一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并有针对性地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90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较好,但容易表现出强迫、焦虑等负性情绪;女生容易出现情绪上的困扰,男生则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情绪;农村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这需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采用症状自评表(SCL-90)为测试工具,对哈尔滨理工大学08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普查,发现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主要症状表现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男生心理健康程度显著高于女生。据此,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调查我国部分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探讨心理压力的成因,为改善和提高高校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为目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国部分高校的1800名女教师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显示,不同任教科目、不同职称、不同工资水平的高校女教师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教龄的高校女教师在躯体化、强迫、敌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看出,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尽早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6所小学的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89.9%小学教师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无忧,心理健康受损检出率为10.1%,其中在躯体化、敌对、强迫性、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从单项因子看,因子分大于2者所占百分数由低到高依次是恐怖、精神病性、焦虑、人际敏感、躯体化、抑郁、偏执、敌对,有33.3%的教师有强迫症状。男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教师;46岁以上的教师比其他年龄段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都要低;中专文凭的教师与大专文凭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当,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部分高中留守学生和部分高中非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并探讨高中留守学生与父母分离状况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高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非留守学生差。第二,高中留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差;高一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高二留守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方面比高二留守学生差。第三,父母均外出的高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仅父亲外出的差,但与仅母亲外出的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川南地区高职院校部分女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高职女教师在8项因子上均有症状,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和抑郁等方面表现为中、重度症状的女教师都在10%以上;高职女教师与男教师心理健康差异显著;高职女教师与普通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差异显著;高级职称女教师比中级及以下职称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中年女教师比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师范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新疆师范大学731名新生进行测查。结果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2.3%;检出率排在前两位的因子是强迫(5.7%)和人际关系(4.4%);新生九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其中敌对因子的得分低于全国水平;少数民族学生强迫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女生躯体化、恐怖两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文科生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结论新生阳性检出率不高,但在不同因子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考研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云南师范大学大四的27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研,分析有考研意向的毕业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将其与非考研毕业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结果表明:在强迫因子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焦虑因子分、敌对性因子分、偏执因子分和睡眠饮食因子分方面,考研学生与非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在强迫总分和人际关系敏感总分上,不同性别的考研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在十个项目总分上,考研学生文科组和理科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在恐惧总分上,考研农村学生和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深入调查,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与管理。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理学院在校的177名学历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整理后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为: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躯体化〉恐怖〉其他〉焦虑〉敌对〉精神病性。留学生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等4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常模,焦虑因子得分与常模相仿,其他5个因子的得分高于常模。与常模比较,留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等7个因子上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强迫症状-个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两个因子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性别差异和院系差异。结论: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留学生教育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