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究学习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养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作为教师,要使学生真正实现从“听数学”“练数学”到“做数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较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低年级学生不仅要认真地“教”,而且要用心地“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双减”政策下如何兼顾学习的效率与知识的扎实程度,是教师必须要正视且需解决的问题.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兴趣、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评价体系三方面的引入.兴趣能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自主学习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主动接纳数学知识.评价体系的引入帮助教师了解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三方面的合理结合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建立“数学模型”就是要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时数学进行探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一、理解掌握建模概念及“数学模型”的含义;二、进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建模”的兴趣;三、掌握数学学科的本质,构建“数学模型”;四、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模型求解.  相似文献   

5.
“数学小论文”活动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新生事物,是前无古人的一次教学探索.它要求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中感兴趣的,或有疑惑的且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以作文的形式写出来.这一活动以“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注重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背景,旨在拓宽学生思维.提高创造能力,达到研究性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主动式学习模式代替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成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收获,在“探究”中发展.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取数学知识,更要重视获取这些数学知识的过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有利于改变学生偏重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从而着力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的.我国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较为重视教师的传授,强调经过学生的刻苦努力和反复练习,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并不注意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往往认为学生“知道”了要学的新知识,做题时“会用”就可以了.这种以表面化的“知道”和“会用”为目的的教学在实践中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被动接受,使学生成为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而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也逐渐被人所关注,小学数学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身主动地学习来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正是有利于实现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差生”产生的原因较多 ,在排除天资因素外 ,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1 .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教学方法不当所致。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只片面追求升学率 ,不顾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培养少数“尖子”学生身上 ,忽视“差生” ,造成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方法不得当 ,再加上教师教法不当 ,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丧失信心。2 .物理知识的结构与学生学习的知识存在一些不适应。(1)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造成“脱节”状况。数学知识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和工具 ,部分学生由于对数学中公式变形、单位…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采撷生活中的实例,弓I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自然引出数学知识,能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我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感触数学”就是让学生主动“感悟”、“触摸”数学知识 ,用自己全部的心智去感悟、理解、欣赏、评价 ,解决具体问题 ,从而获得数学知识 .“感触数学”尤其强调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 ,要伴以酸、甜、苦、辣或喜、怒、哀、乐等各种体验 ,知识与体验共鸣 ,合辙共振 ,这种唤起学生的原始冲动 ,不是倒退 ,恰是一种“回归”、“复兴”,因为知识与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一对“孪生姐妹”.可以说 ,学生面对数学知识无动于衷 ,对“枯燥的说教”实行“拿来主义”的政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 .北宋理学家程颐曾说 :“教学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背景   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指出:“数学教学要联系实际“,中重度弱智学生的数学教学更应该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内在价值.然而,培智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于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弱智学生也难以接受和理解,尤其是言语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根据“为了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适应生活“的理念,研究适合于中重度弱智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实用数学教学的模式及策略是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乐学”的思想,就会愿意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克服学习的困难、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那么教师要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乐学?这就是本次研究将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是指数学教学时所采用的形态,其描述的数学知识往往是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符号等抽象的东西,按照逻辑演绎方式进行形式化的表述,学起来枯燥乏味,脱离现实生活,学生理解困难.“教育形态”是指数学教学时所采用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重视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再发现”,把抽象、深奥、难懂的形式化数学知识变成适于学生学习、理解的“通俗”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力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学习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体现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足、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不足、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意识不足.教师可以在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善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童谣、儿歌、对口令等形式是连接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有效形式,对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用“童言”会“童心”,以“童趣”引“学趣”。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数学学习的实质是数学知识的建构 ,是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 ,是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数学学习活动分成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两种 ,它们适用于不同特点的数学知识的学习 .接受性学习是指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采自于教师或他人经验的纯熟传授 ,是教师把“已经组织好的数学系统”展示给学生 ,学生主要采用理解、模仿和记忆的学习方式 ,而缺乏自主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有效探索"教材旁白"的合理化应用,能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搭建良好的平台,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在丰富教学资源的支持和引导下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高效化的学习.本文结合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旁白",对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实践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裂项相消法求和”为例,阐述了数学课堂问题研究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包括培养研究意识,加强对数学一般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观数学”的能力;勾联研究内容,加强数学知识间的关联,培养学生“联数学”的能力;变换研究形式,突出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变数学”的能力;改变研究角度,体现对数学知识的批判,培养学生“辨数学”的能力;应用研究成果,体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由此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促使深度学习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