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俄罗斯贝加尔湖周边地区到中国的赤蜂市兴隆沟遗址和朝阳市牛河梁遗址都存在的玉与人眼关系的情况,学者认为是“以玉示目”或“以块示目”习俗。本文对玉头、玉璧仿生原型试作探讨,笔者认为古人特别重视“目”窍器官,所以用玉示目,用璧仿眼。玉璧的中空部分酷像眼睛的瞳孔,玉璧形状酷像人的眼睛,所以古人造出了玉璧“眼睛”。  相似文献   

2.
谈“酷”     
在当今词汇中,使用频率莫高于“酷”。不管走到哪里,“酷”之声不绝于耳,“酷”之态不绝于目。让人觉得非得抓紧时间摆酷不可,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酷”风乍起,极易混淆视听。女生把头剪得越来越短,再梳得像个鸡窝;男士则热衷于将头发越留越长,再把前额的几缕染黄:板起  相似文献   

3.
一、猜谜揭题,以疑激学.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杨老师出个谜语,你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出示卡片:眼睛;指导学生读好轻声“睛”)知道古人把眼睛叫什么吗?所以这两个字都是(生齐:目字旁).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可以帮助我们看书、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今天,杨老师要带着你们去认识、了解几种奇妙的“眼睛”.(出示课题)  相似文献   

4.
小洛 《初中生》2008,(4):11-11
陈元喜欢在班里耍酷,同学们想“治”一下他。一次联欢会上,规定必须把写字板上的诗句用唱歌的形式“唱”出来。轮到陈元时,付成举着写字板站得老远,搞得像视力测验一样。眼睛近视的陈元仔细看去,只见上面写着“我忧郁地……”,后面的“站在江边”写得特小,就像四个黑点。  相似文献   

5.
曹文华 《辅导员》2012,(12):38-39
命题,就是给文章取一个名,安一个目,即确定文章题目。古人认为,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古人把文章标题比作人的额头和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认为,极俭省地刻画人物,首先是画眼睛,不同时代的人对人的眼睛的审美情趣也许不一样,但重视眼睛,却是相同的。写文章,标题对于文章的意义,就如眼对于人的意义一样,标题拟得好,就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因此,我们要努力把文章的题目拟好。中小学生学生写文章,有两大类:一是主动自  相似文献   

6.
李秀芳 《考试周刊》2011,(78):42-43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往往是作品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诗歌的纲,是诗歌的眼睛。我们可通过题目来纲举目张,通过“眼睛”这个窗户来透视诗歌的内容。一般说来,诗歌题目就明确地传递了整首诗的主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毛珏珺 《南昌教育》2009,(11):11-11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如画龙点睛,能使文章熠熠生辉。所谓题目,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概括诗文或讲演内容的词句”,是对所要写的文章内容的一个高度浓缩。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说的也是文章的题目就像人的额头、眼睛那么重要。因此,写作之前先拟题、拟好题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8.
看画的眼睛     
绘画是给人们看的,只有通过人们的眼睛才可以对画进行欣赏,这是因为眼睛是信息的接受器,人的大脑中所接受和储存的信息,有百分之八十是眼睛提供的;眼睛又是心灵的窗口,大脑中的许多秘密是由它直接传达出来的,所以才有人将眼睛说成是艺术的父亲。由此绘画又被说成是“看的艺术”。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绘画的好坏优劣只是以“像”与“不像”作为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有目共睹     
【说文解字】目,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就是画一只眼睛,初造的字作横写状,肖似人和动物的眼睛,目眶呈橄榄形,中央是圆形的珠眸。随着汉字字形变化,篆书里“目”的眼珠被拉直成线,圆形变成方形,整个眼眶由横向到竖向,变成了长方框。这样,原来象形的眼睛倒像是一架梯子或者书柜了!目,尽管不像眼睛的形状了,但是它的意义却没有改变。其基本意义:(1)表示人或动物的眼睛。如“有目共睹”“目不转睛”“目中无人”“目瞪口呆”等成语里都是表示眼睛的意思。(2)表示眼睛的功能——观看。如“目空一切”“目无全牛”“目无余子”等成语都是表示看的意…  相似文献   

10.
命题,就是给文章取一个名,安一个目,即确定文章题目.古人认为,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古人把文章标题比作人的额头和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认为,极俭省地刻画人物,首先是画眼睛,不同时代的人对人的眼睛的审美情趣也许不一样,但重视眼睛,却是相同的.写文章,标题对于文章的意义,就如眼对于人的意义一样,标题拟得好,就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因此,我们要努力把文章的题目拟好. 中小学生学生写文章,有两大类:一是主动自由作文,一是被动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1.
言论     
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  相似文献   

12.
吹牛公司     
吹总一边批阅“大眼睛”牛皮,一边感慨“:看来眼睛大也不是什么好事啊!”阿笨赞同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这两天我进牛棚就不再羡慕那些铜铃大的牛眼了。”见吹总不悦,阿笨又真心实意地补充道:吹总,我认为你身上长得最不像牛的就是你的眼睛了。”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绘画技法中,画眼睛是至关重要的。《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六朝人口语,犹言这,这个。即指眼睛也。中国文学崇尚“逼真”、“传神”,也十分重视眼睛神奇的传神作用。鲁迅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审美观念:“画人”注重“点睛”。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古人云:“眼为心苗,目传心声。”鲁迅不愧为  相似文献   

14.
拟题目是学生将自己要写的文章进行立意和选材方面的思考、辨析筛选和凝聚的过程,也是展示自已个性风采的一次机会,也是给阅卷老师第一眼所到之处能否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所在。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所以,给话题作文拟个好题目是很重要的,是话题作文写作的第一步骤。  相似文献   

15.
说“目”是个象形字大家可能觉得不怎么像,但是它确实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人眼也,象形,重,童子也。”这是解释小篆的,“重”指重复的两横,“童子”即“瞳子”,现在说眼球。不论甲骨文还是金文,“目”都是横写的,作平视状,上下眼睑裹着眼球,你能说不像眼睛吗?  相似文献   

16.
高雅娟 《河北教育》2007,(10):42-42
在学习生字中运用想象,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很多汉字具有能看字辨义的特点。如教“火”字的时候,与图一齐出示,让学生先想一下,它像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古人就是把熊熊的烈火用画描绘出来,便成一个“火”字。如此多次引导思考练习后,于是学生说:老师,鸟字那一点就是它的眼睛,没有眼睛,看不到东西就“乌”黑一片,  相似文献   

17.
酷毙的我     
远看像一蓬乱草,碰我你才知我是“英豪”,谁让我叫豪猪呢。现在的人喜欢扮酷,这算什么?人要扮才能酷,我呢?天生就酷,浑身是刺雄赳赳!没看今天舞台上很多耍“酷”的歌星,都爱把自己的发型弄成我这一身刺的模样吗?江湖中人都有花名,就像梁山好汉似的。要是我也给自个儿起个外号,总该可以叫“山林刺客”吧?我可是正宗的“刺”客呢。三根头发的流浪儿叫三毛,我呢?可以给自己起个日本名字,叫“山林百刺”。唉,自打我祖宗被大自然发配到这山林中来,处处是危险。何况我们个儿不大,腿儿肥短,嘴巴不尖,耳朵虽大,眼睛却小,要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月刊》1996年第8期“文学修辞的手段”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如“欢笑盛开在眼睛、眉毛上”。其中“欢笑盛开”实际是“欢笑像花一样盛开”。我认为这段文字中的例句“欢笑盛开在眼睛、眉毛上”不是用的借喻。  相似文献   

19.
近段时间以来,我蜗居办公室连续翻阅了大量的学生来稿,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不可能篇篇俱阅,而是像蝴蝶一样拣最好、最香的花来嗅。那么同学们来稿题目的成功与否就成了我选择是否阅读全文的标准。古人曾说:“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这就是说文章的题目如同人的额头和眼睛一样重要。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好看、漂亮,那么他(她)的回头率就高,同样,一篇文章的题目拟的好,那么光顾阅读的人就多。  相似文献   

20.
《野人闲话》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后蜀孟昶得吴道子所画“钟馗捉鬼图”,图中钟馗左手捉一鬼,右手第二指揽鬼眼睛,笔迹道劲。但孟昶却认为用拇指掐鬼眼睛更有力,于是令黄筌改画,黄筌却另画了一幅献给孟昶,并说:“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气色眼貌,俱在第二指,不在拇指,所以不敢辄改。筌今所画,虽不及古人,一身之力,意思并在拇指。”黄筌不轻易改动吴道子的画,是他艺术见地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