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园不值》一诗,从表意来看,诗人似乎说他没有进入园里,没见到要访的人,后人也多是这样理解的,但我认为这样理解不全对。一、“十扣柴扉”有“一”开此诗原题《游小园不值》,“小扣”一句原为“十扣柴扉九不开”。诗人若真是“不值”,为什么还要留这“一”开?所以,我认为诗人是在暗示:“门”还是开了。二、欲扬先抑巧设悬念这满园春色激发了诗人的创作冲动,然而园中景色众多,一两句诗岂能渲染尽致。于是,诗人跳出俗套,剪去“满园春色”的主体部分,只选“苍苔”、“小扣柴扉”和出墙的“红杏”做创作素材,这也是诗家常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游园不值》,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的所见所感,写得形象而富有理趣,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更是脍炙人口。教学这首诗时,我紧扣诗人,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读出"诗"中的"人"来。  相似文献   

4.
陆宗成 《语文知识》2003,(12):38-40
诗眼①诗人的艺术鉴赏力。范成大《次韵乐先生除夜三绝》:“道眼已空诗眼在。”②即“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语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也指一篇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如纪昀评李商隐《少年》诗:“末句是一篇之诗眼。”  相似文献   

5.
句号?问号!     
项如心 《新读写》2009,(12):44-44
从小就喜欢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存—嚆文章说,这首诗的第二句后面的句号最得不当,因为远在北国的诗人并不知道红豆的生长睛况,所以这一句不应是肯定语气,而是一种想象,读的时候应是一种疑问语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和体现出诗人的相思乏隋。看完此文,我把诗又读了几遍,也觉得“春来发几枝”后面应该是问号——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自命为"具体而有限的少数人——知音者"写诗的诗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我一直很好奇。后来我从周瓒的诗中发现了一句很有神圣感的话,觉得这样的诗人恐怕就是她所说的,是一位从事"建造内心之神的工作"的人,她们会把对诗的建构当作"内心之神"的建造一样来对待。当然,这并非是在思想上为个人立一个禁锢之神的牌位,而更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二句诗,我是这样教的:  相似文献   

8.
瑞雪图     
一年四季中,我很喜欢冬天。为什么我会喜欢寒冷的冬天呢?因为我喜欢下雪。早上起来,就发现下雪了,到处都是银白的一片。我不禁想起了大诗人岑参的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远  相似文献   

9.
有的人写了很多诗 ,却不是诗人 ;有的人即使不写一句诗 ,也象个诗人。诗是一种气质和情怀 ,一个人有了这种气质情怀 ,写不写诗就不重要了 ,他已从这种气质情怀中感受到生命的深度和意蕴 ,诗在他的生命中 ,在他的呼吸中。不写诗 ,他已是个天然的诗人 ,他很可爱 ;若写诗 ,他除了自己感受诗还要把感受到的诗记录下来让别人分享 ,他就更可爱了。姚轩鸽就是这种可爱的诗人。我总认为 ,真正的文学家、诗人 ,是一些“超额完成任务”的人。比如屈原 ,做政治家他是个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好政治家 ,他的政绩肯定出色 ,他已完成了任务 ,但他除了关注现世…  相似文献   

10.
师:《泊船瓜洲》诗中有这样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因为一个字选得是否恰当往往会影响整首诗的成功与否。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北宋诗人王安石在作诗过程中曾经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请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相似文献   

11.
颜锟 《文学教育(上)》2011,(16):139-139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一首轻巧清隽的诗,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第一次朗读这首诗时,我就被其清新轻灵的语言所吸引住了。朗诵之后,我的头脑突然产生了两个疑问:本诗的第一句"我打江南走过"中的"打"字是不是动词?如果不是动词,  相似文献   

12.
教学《望洞庭》一诗,我早早熟悉好教案,步入课堂上课。课至高潮时,突然出现了一段特殊的插曲——诗意理解完了,我问:"你们最欣赏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一名学生举手说:"我最欣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一句。""为什么最欣赏这一句?"我追问。学生回答说:"因为诗人用了比喻的方法,把洞庭湖比作了白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了青螺。""这样的比喻有什么妙处呢?"为了让学生体会比喻的精  相似文献   

13.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全诗含蓄婉转,但又不晦涩难懂,诗中有景,景中含情,情中寓理。特别是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千古绝唱,令人回味无穷。根据本诗艺术特点和高段学生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14.
福开同学: 你解李商隐这两句诗(指《锦瑟》头二句——编者),认为前一句是问话,后一句也是问话。依我看来,这两句中,实在找不着它有问话的意味。凡诗人作诗,其造句必有条理,读者依其条理,乃可得其真义。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两句中,我推敲再推敲,实在找不出它的问意在何处,望再来函加以详细说明。 又《锦瑟》诗共八句,除开始两句,其后尚有六句。李商隐作诗,前后联系,条理当然一贯。如果不能一贯,哪能成为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呢?希望你把此诗全文一词一句联系起来加以合理的解释。你虽甚忙,但对此既已从事研究,不宜中辍。不知你以为然否?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时意大利诗人塔索说过一句大胆的话:“没有人配受创造者的称号,惟有上帝与诗人。”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也许是虚妄,说诗人创造了诗,财无疑是一种现实。  相似文献   

16.
伊万·马林诺卡斯基,1926年生,丹麦诗人,主要作品有《暂缓》等。我第一眼就看到诗歌标题中世界两字,心想世界那么大,然而诗歌是那么短小,只有五行四句话,诗人能作什么交代呢?读罢全诗,我却思绪万千。诗中的第一、二句诗人平静地叙述了世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流程】一、梳理“文中月”1.第一个挑战:读题目,品月味。师:同学们,这一课预习过了吗?我现在来考考你。第一个挑战:读一读题目。生:月是故乡明。师:这个题目出自一句诗,既然是句诗,就要读出一点诗的味道。再读一遍。(生读)师:这个题目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季羡林先生借用这一句诗,透过天上的明月,写了这篇散文。我们再来读读这个题目,看看你的嘴巴里有什么味道。  相似文献   

18.
翻过那座山     
诗人陆游有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给人的启示是,即使处于绝境,也有机会看到新的生机,眼前豁然开朗。我不像陆游那般经纶满腹,但相似的经历我确实曾经有过。奶奶住在一个小山村里,若要去当地小镇上买些什么东西,需要翻过一两座小山才能到达。去年暑假的一天,奶奶见我们几个兄妹在家里闷得慌,  相似文献   

19.
李敏 《初中生》2006,(1):37-39
文艺复兴时意大利诗人塔索说过一句大胆的话:"没有人配受创造者的称号,惟有上帝与诗人."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也许是虚妄,说诗人创造了诗,则无疑是一种现实.诗是对世界的再创造,诗人手中并无刀剑,也没有斧锄,只有想像.要是说诗人曾经创造了什么,那一定是想像这一利器使之达到了创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一)用诗句导入新课《鲁迅的精神》一文,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诗句来概括鲁迅的精神?有个学生立即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当场予以肯定,板书了这一句诗。并指出这是鲁迅《自嘲》中的第五、六句。前后两句,一憎一爱,正是诗人世界观中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是鲁迅精神的高度概括。接着,我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预习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