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论大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教育旨在强调成才先成人,其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促使大学教育对人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认为应该从科学定位人文教育、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学人文教育理念、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融合、创新人文教育等方面来完善新时期的大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突发公共事件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唤起了高校人文教育得失的理论审思。在理论层面,人文教育定位与价值诉求的平衡、大学理念与人文教育的辨析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分别从主体维度、理念维度和价值维度三方面构成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人文教育的内在逻辑。在实践路向上,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人文教育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人文教育,构建人文与科学精神的协同互动机制,科学诠释人文教育复归的价值模式,促进融合教育与人文多元的互归关系,强化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复兴。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大学教育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一方面要充分认识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内涵;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首要的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在学校重构课程体系,促进“文理兼容;”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落实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强化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学术氛围和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高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原因,探讨当前我国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以及两者融合对高等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原因,探讨当前我国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以及两者融合对高等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的原因,探讨当前我国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然性与可行性以及两者融合对高等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融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无论从大学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抑或是从受教育者主体结构看,以及从人文与科学两种知识形态看,人文与科学都应该而且能够融合。但是融合并非终极目标,两者之间更应该贯通。因此,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更需贯通两者,培养两者之间的通感是当前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教育对人文教育的冲击源于哲学流派的纷争,受社会转型和产业革命的影响,被大学职能扩张所催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并非必然,应转变观念,改革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实施方式,协调大学教育的职能,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学教育对人文教育的冲击源于哲学流派的纷争,受社会转型和产业革命的影响,被大学职能扩张所催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冲突并非必然,应转变观念,改革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实施方式,协调大学教育的职能,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文与科学两种文化从融合、分离到重新融合的过程深刻地影响着教育 ,历史地看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大学同样出现融合到分离再到逐步融合的过程。现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高度综合化的时代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是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那么 ,在现代大学中人文教育何以融合 ,如何实现融合 ?本文仅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教育行为是教育者对教育情境的反应。教育习惯是教育者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形成的自动的、稳定的教育行为方式。教育习俗是多数教育者在长时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固定化、模式化的心理和行为的共同习惯。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成为促进或阻碍教育发展的内部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中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重视研究二者之间的异同。两者在教育目的、指导思想、工作对象和教育内涵等方面存在一致性,同时在教育功能和形式上存在差异和区别。当前为适应素质教育、德育内容与方法改革的需要,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德育体系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个性教育是相对传统教育而言的,其内涵是人性化、个人化、特色化、和谐化的教育。发展个性教育的迫切性体现在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特征和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加强高等教育中的个性教育,要明确个性教育目标,更新个性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建立新型的教育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社会的二分法造就了教育的双轨学制,并使得职业教育概念狭义化;而在双轨学制基础上形成的三分法,又进一步造成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分野.了解职业教育概念变化过程中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弄清"什么是职业教育"这一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拒绝腐败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教育是与教育腐败直接相连又相区别的心灵污染和文化毒瘤。施教者趁教育腐败之机,向受教育者暗示,或用败坏风尚的观念残害受教育者的心灵,这是腐败教育的特征。教育腐败是腐败教育的源,腐败教育是教育腐败长出的瘤。教育腐败为腐败教育提供支撑,腐败教育为教育腐败推波助澜。遏制腐败教育必须从清理教育腐败着手。端正权力观和用权动机,既是反对腐败的普遍举措,也是反对教育腐败进而反对腐败教育的良策。  相似文献   

16.
杨思信 《教育学报》2012,8(1):113-121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从教育思想、教育学派、教育制度、教育编纂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思想方面,该运动提出了“教育为国家主权”、“教育与宗教分离”、“国家主义教育”三大观念.教育学派方面,该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国家主义教育学派,丰富壮大了中国现代教育流派的队伍.教育制度方面,该运动促使政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教会学校的体制.教育编纂方面,该运动时期提出和形成的“教育侵略”论、“文化侵略”论,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学科研究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17.
移动教育是基于移动学习理念提出的新的教育方式,对于社区老年教育具有借鉴意义。推进社区老年移动教育,有其价值性和现实的可行性。推进社区老年移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路径、教育方式、教育平台的建构以及社区老年媒介素养教育、特别是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非连续性教育是人的生存领域的教育,是德国教育家博尔诺夫提出的新的教育理论范畴,其主要教育理念为:教育要面对整体的人;唤醒学习者对自身主体性的觉知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教育内容是唤醒学习者自我意识的工具等。我国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不像西方的系统、明确。但它确实存在。非连续教育思想对解决我国的一些教育问题,如青少年心理问题、自杀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批评的教育基础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教育现象 ,是社会对教育的批评 ,是现代社会中教育和社会之间的一种互动形态。教育批评的盛行有其深刻的教育基础 ,表现为教育的世俗化、终身教育的提出与发展、教育的个人意义的变化以及教育的无能与无奈等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 ,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 ,加大教育创新力度 ,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