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城市应当是具有民主法治意识、公平正义意识、诚信友爱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安定有序并充满活力的。但目前中国城市中的公共生活领域与私人领域正在分离中,对公共性、公共生活领域与公德概念是模糊的,和谐城市的建设需要健康的公共空间,同时更需要有社会公德的引领,形成道德共契,由此,市民公德建设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公德素养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这些年来大学生的公德素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人们不无忧虑地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与文化层次相背离,缺乏在公共生活领域中与社会、他人和谐共处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室涂鸦是公德缺失、人文素养缺失、监管缺失的表现。大学生有人是非不清,公德意识不强,文明素养不高。接力教育、创新管理、对症施治、严格监管可治涂鸦顽疾。直面涂鸦,教育要行动起来,集聚校园环保正能量,大学生要有责任和担当,思政教师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4.
张文改 《天中学刊》2003,18(2):85-86
驻马店市城市管理工作应认真做好城市总体格局的规划工作,重视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树立依法治市的管理思想,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城市学校是在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为顺应市民生活的需要而创办和发展起来的。以往教会创办的学校由于教授的知识过于贫乏且不切合实际,引起了市民们的不满,因此他们按照自己的职业要求和愿望出发,自发地组织、创办和管理学校。与教会学校所教授的内容不同,城市学校教授的都是与市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读、写、算等实用的知识。城市学校的兴起提高了市民们的文化教育水平,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城市中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冯淑玲 《学子》2013,(12):93-94
道德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品质,道德水平的高低将会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民族未来的走向。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学生公德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90后"部分大学生公德缺失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构建市民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创建学习型城市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高度入手,参照国内外学分银行研究成果,以提升普通市民素养为目的,在广义学习的概念基础之上,提出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终身教育模式,并探索具有个性化的市民学习体系,与学分制相衔接,建设区域性的市民学分银行.其所建构的学习信息储存、学分认证管理、学分流通消费、学习信用管理等体系,不仅初步搭建了明晰的理论框架,而且在实践上,形成了可操作、可检验的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8.
公民英语素养的高低是影响城市国际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城市公共标识语的使用入手,对城市公共标识语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提高公民英语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创建学习型城市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升城市文化传播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发掘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大力引进、培养文化人才,加大城市文化的传播力度,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道德发展历程是"从私德到公德"的过程,我国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理念理论上应达到"公德"阶段,因而应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力度,提高大学生的公德水准和综合素养,打造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