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假日,去拜望一位在画坛已颇有名气的中学同窗,见面寒暄后,主人拿出一幅画。此画题名:《雨中捕鱼图》。画面上,一蓑笠渔翁立于船头,扬臂撒开一张鱼网。我看后问道:“雨在何处?”主人笑曰:“雨在无画处。”主人见我困惑不解,便道:“绘画,讲完不画之画,所谓于无画处皆成妙境!譬如此画,若画中有雨,画则实;实,意境则浅,观画者一览无遗,无玩味之余地,遂情趣寡淡。”  相似文献   

2.
张大千有一次在国外举办画展。展厅布置好后,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张大千得意极了,他整天在展厅里走来走去。好几天过去了,没有一位观画者对他说过类似画得真好的话。他纳闷极了,终于忍无可忍,拉住一位中年人问道:你觉得张大千的画怎么样?中年人回答说:张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中西绘画的比较来探究中国画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意象表达,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国画的意象表达进行全面剖析,梳理脉络,探究价值,进一步说明中国画的意象表达是从艺术家的成长背景和绘画作品来体现的,旨在引导观画者以正确的方式欣赏中国画,提高观画者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4.
"微粒观"是化学的一种基本观念,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对微粒观的建构,笔者设计了八次"画水"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表达问题、比图发现问题、思图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画水"这一有效方式,激活学生思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建构物质的微粒观.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讲课的时候,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这让我想到中国画中的一种构图方法——“留白”。中国画讲求意境,而意境唯有在观画者的神思中才得以显现。“留白”就正好给观画者以神思的空间,给作品以意境延伸的广度,它可以收到虚实相衬、形神兼备的效果,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杨莎 《长治学院学报》2011,28(1):119-121
白描人物作为国画基础课,其教学越来越受到美术教育界人士的重视。文章从中国画的造型观着手,分析它与西式素描的差异及联系,力求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画造型观的训练方法,以期待解决当前高校白描人物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画中人     
按捺住古井一样的修行观
  我让你为我
  画一幅肖像
  或是我为你
  画与不画
  皆为心象所现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人画理论是中国人画理论的滥觞,它的形成指导了宋代人画的发展,也影响了中国后世人画观。本立足于宋代的画论,对宋代的人画观进行考察,以说明宋代的人画理论倾向,以及其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绘画是一种艺术,绘画研究自然哲学。某种意义上说,“绘画是一门科学”。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独立的内容及其要点、要求、要诀。绘画也是这样。要学好绘画,就有必要了解绘画科学的一些基本内容。我在这里只提出绘画里面的五个要点,即初学者必须经过的五个阶段。观、临、养、悟、创。 观 “观”就是“看”,历来学绘画的人都讲究这首要的“观”字。“师化自然”,“效化自然”。这就是说“观”字。其次是看别人绘的图画。有人把观看别人的绘画作品比做读书,形象地称呼“读画”。读画比观看自然要难。读画是要从上看到下,从左看到右,一个…  相似文献   

10.
1943年,傅雷为黄宾虹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个展——“黄宾虹八秩诞辰书画展览会”。同时,傅雷以《观画答客问》形式介绍黄宾虹画之高妙,其时识黄宾虹画者少。几十年后,黄宾虹画大热于书画界,学之者众,且有“不识黄画不谈黄画者乃不懂画也”之势。当年人们不识黄画与如今之学黄画者一样,皆为真不懂黄宾虹画也。何出此言?今拟傅雷“答客问”作自问自答,以说明黄宾虹书画之不可学性。  相似文献   

11.
雪花曲线     
田翔仁 《时代数学学习》2006,(3):F0004-F0004
1904年,瑞典教学家科克创造出了一 种用几何图形描述雪花的方法.他先画一 个正三角形,然后在每边再画一个边长为 1/3的小正三角形,接着再按上述方法,重复 画出越来越小的正三角形,这样就画出了 一个美丽的雪花图形.人们把它叫做“科克 雪花曲线”仔细观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活动,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它简便易行,只要事先作好准备,同学们都会乐意参加。面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教学,是这项活动的主要内容。就以欣赏中国画为例吧,在元汤垕的《画鉴》中讲得好:“观画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傅染,然后形似。”因而,我一面引导学生领会画中的气韵,介绍作者的生卒年代、作品涉及的历史背景及创作过程。同时,又讲述中国画不拘外表肖似,强调抒发主观情趣,讲究诗、书、画、印结合的  相似文献   

13.
上古文人咏画诗传世稀少,至盛唐杜甫始大为之。杜甫咏画诗十六首,其中歌咏十二首题咏四首,所咏绘画作品涉及山水、人物、鹰马、松鹤或壁画、绢画、障画。他以深厚的诗歌创作功力咏画,使诗情与画意水乳交融,堪称古代咏画、题画诗的一代先师。 杜甫咏画诗内容一般有三个要素;画面景物、画家画作评价和观画感受,三方面俱有独到艺术造诣。 描摹画面景物是咏画诗的基本要素,杜甫写来阔大处形神兼备,工细处惟妙惟肖。如《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图》:  相似文献   

14.
醒着的梦     
贾鹃丽的画就是她的梦。观其画,有如在暮春静寂的黄昏聆听心的琴声。她通过富有个人魅力的色调和笔触使她的画呈现出一种灵性和敏感。模糊的形象、梦境中的花草、想象中的历史情节、平涂但柔和的色块、冷逸的线条,唤起一种具有东方色彩的形象牧  相似文献   

15.
吴冠中是很有成就的美术大师,散文也写得很好。《观瀑》一开始从我国传统山水画常以瀑布入画说起,并以国画大师李可染的画为例,说明无论老少,都喜欢观瀑,画家也每每以此为题材表现之,因为瀑布的流动之势容易成为“画面最活跃的命脉”。接着作者从画家喜欢画瀑布,写到游人喜欢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人画的前期状况江松北宋,苏轼在《跋漠杰画山》中首次提出“士人画”的概念。跋文是这样写的:“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之所在。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无一点俊发,看数尺便倦……。”文中“士人画”即后世所称“文人画”。指士大夫知...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在评点《西厢记·惊艳》一折时说:“亦尝观于烘云托月之法乎?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画云者,意不在于云也。意不在于云者,意固在于月也。”烘云托月,意不在云而在月,这就是映衬手法的实质。但是写不好“宾”就无法衬托“主”,画不好“云”也就无从烘托“月”;“月”依赖于“云”,画好“云”是画好“月”的前提。本文试就《记王忠肃公翱事》一文,浅析“烘云托月”的映衬手法。文章节选了王翱的两件轶事:一是拒调女婿入京;二是代友藏珠,后又将珠还给朋友的后人。这两件事,分别从对家人、对友人的态度上,反映出王翱不徇私情、  相似文献   

18.
《滨州学院学报》2018,(5):80-84
突破以往研究中对郭熙美学思想分析的儒道判别的框架,从"学画""作画""观画"三个方面对《林泉高致集》中表达的美学思想进行分析,郭熙的画论思想包括重视学画时的修养工夫、作画时的变化以及观画时的林泉之志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绘画课上,我发现许多学生习惯画“小画”,一张纸往往只画了不足一半的面积,而留下大量的空白。他们总习惯把对象画得很小,却没意识到作画纸张的大小。这种错误的绘画方法,如果不及时有效地纠正,甚至到了中学阶段,他们意识不到要把画画大一些,与画幅相称。这样,教小学生画“大画”就是美术教师应予重观的一个问题。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花山崖壁画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与旅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江花山崖画范围广,规模大,世界罕见,是一部壮族古俗的天书,成为广西壮族历史文化研究和旅游重要景区,应通过治理污染,绿化,建设观画台为主体的长藤结瓜式壮文化公园群,更好地凸现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