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9):F0002-F0002
2014年是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申遗成功10周年,也是高句丽好太王碑建立1600周年重要纪念年份。6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中心和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高句丽申遗10年暨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学术研讨会”在通化师范学院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2.
好太王(又称广开土王),生于公元374年,是高句丽第十八世故国壤王伊连之子,名谈德,中国历史古籍中称之为高句丽王安。故国壤王三年(公元386年)被立为太子。据《好太王碑》记载,好太王的全称是“国岗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公元391年,他继位成为高句丽第十九世王,此时,他年仅十八岁,号称永乐太王。好太王统治时期是高句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巧妙地利用当时有利于高句丽  相似文献   

3.
集安市麻线河右岸河滩上出土了一通高句丽时期的石碑,花岗岩石质,碑身呈扁长方形,残高173厘米,宽60.6~66.5厘米,厚12.5~21厘米,下部有榫头,是典型的圭形碑。石碑的正面阴刻碑文,汉字隶书,共10行,自右向左竖书,前9行每行为22字,最后一行为20字,原文共218字,最初辨识156字,现可识读173字。碑文记载了邹牟王开创基业,高句丽诸王继胤相承和好太王统治的情况。同时记载了为高句丽王陵守墓烟户制度、相关法令。立碑的年代应在好太王时期。  相似文献   

4.
章首先介绍了中原高句丽碑的发现与研究情况;其次,对中原高句丽碑予以考释,新拓碑123字;再次,对中原高句丽碑内容及形成年代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5.
集安市麻线河右岸河滩上出土了一通高句丽时期的石碑,花岗岩石质,碑身呈扁长方形,残高173厘米,宽60.6~66.5厘米,厚12.5~21厘米,下部有榫头,是典型的圭形碑。石碑的正面阴刻碑文,汉字隶书,共10行,自右向左竖书,前9行每行为22字,最后一行为20字,原文共218字,最初辨识156字,现可识读173字。碑文记载了邹牟王开创基业,高句丽诸王继胤相承和好太王统治的情况。同时记载了为高句丽王陵守墓烟户制度、相关法令。立碑的年代应在好太王时期。  相似文献   

6.
《好太王碑新考》是耿铁华先生十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它完成于1990年8月,1994年6月出版。耿铁华先生对好太王碑的研究,在诸多方面有新的看法和见解,在国内外这一领域有很大影响。该书的出版,在好太王碑研究的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章。  相似文献   

7.
二战以后,好太王碑研究已经引起我国学者和日本、朝鲜、韩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考释研究好太王碑文字与历史的过程中.也对好太王碑的拓本进行了调查研究。目前发现的好太王碑拓本有双钩本、双钩加墨本、拓本等几种。其中拓本又有石灰涂抹前后的两种拓本.其年代应以1900年前后来划分,关于石灰涂抹的原因和年代,也做了简要的讨论和说明。以此纪念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  相似文献   

8.
通化师范学院藏好太王碑拓本是一份较为重要的早期拓本,价值颇大。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对拓本进行了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并出版了研究成果《通化师范学院藏好太王碑拓本》。现将此拓本的状况和初步研究情况,以及拓本价值等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兹纪念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  相似文献   

9.
董峰  郭建刚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45-F0002,F0003
集安是世界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所在地,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极其丰富,不断有文化遗迹和珍贵文物被发现。  相似文献   

10.
好太王碑重新发现以后,一百三十多年来出现了许多种释文,其中荣禧、金毓黻、杨伯馨对碑文缺损部分进行了补释。特别是第三面首行的文字补释,有的学者不屑一顾,有的学者则认为是“自作聪明的”、“使人受骗的”释文。根据学者们的记录及相关资料考证,我认为这三位学者的补释文字应该是有所本的,那就是亓丹山的拓本和王志修的诗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史实为依据对高句丽王狩猎的作用、规律等问题作了较全面的考察。认为狩猎是高句丽民族的国王和臣下具有季节性频繁性的重大活动。它既是军事拉练,又是下情踏察,也是为王公贵族提供美食暖裘及对外贡品的渠道。这一活动实质是重大的政事、军事、生产、文体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2.
座落在当今吉林省集安市区内的高句丽王纪功碑即好太王碑,曾在清代被埋没以致于遗忘达数百年。本文认为好太王碑长期被遗忘的原因是清初政府的封禁使此碑埋没于山林荒草中造成的。清朝封禁政策的废除为该碑的重新发现提供了契机。清末东边外地区的丈放、设治则为该碑的发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依据史料考证认为该碑发现时间为清代光绪三年。并用史实叙述了该碑发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了,其重新发现的时间却存在着几种说法,如同治末年、光绪初年、光绪六年等。依据王志修当年到过好太王碑前进行调查,并且最早刊印《高句丽永乐太王古碑歌考》中的记载,认定好太王碑发现于光绪三年---1877年。同时指出,是由怀仁县书启关月山发现的。好太王碑发现后的光绪四五年间,火焚除苔,然后才出现完整拓本。叶昌炽《奉天一则》所记“光绪六年,边民斩山刊木始得之”,说的正是好太王碑拓本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好太王碑证史与补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好太王碑是现存最长的高句丽文字资料,记载了高句丽起源、建国的传说,前三王的传承,好太王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好太王对外军事活动及其战争经过、结局,好太王守墓烟户的来源与摊派情况及相关守墓制度。碑文中涉及了许多文献不载或记载不够准确的史事,其对历史文献地证实作用和补充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好太王碑对于高句丽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王志修本人的知名度与诗歌体裁问题,《高句丽永乐太王古碑歌》未被作为难得的考证文献而加以重视。本文针对《碑歌》考证内容的价值作出释义,并揭示和阐述了《碑歌》的考证价值。认为《碑歌》对好太王碑的立碑地点、外形、文字及现状的描写是较准确的;对碑文内容的记述是较恰当的;对有关碑历的几个干支纪年的认识也是相当清楚的;首次提出好太王碑重新发现的时间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高句丽政权历史上就是中原中央明的藩属,是内属地方政权。本从中国古代正史《高句丽传》的作观念,记述手法等方面入手,探讨了高句丽政权的内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从开国传说看高句丽文化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高句丽民族的起源和族属问题,一时难以在短时间内统一。但是从文学以及文化起源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高句丽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从高句丽的开国传说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原文化对于高句丽文化的深远影响,甚至,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中原文化是高句丽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9.
李敏修堪称民国时期中原地区绅士群体中的标志性人物,河南地区的最后一位理学家。他的妇女观包括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乐于助人、谨守孝道及诗书脱俗等。总体上说,李敏修的妇女观是对我国传统美德的认同。在此认识基础之上,他对民国时期的现实状况多有不满,并认为这与学校教育有关。李敏修对传统的固陋以及民国的欧化都有歧见,他主张循序渐进,从传统走向现代。这是渐进式的发展观,然长期以来不为学界所认同,乃革命史范式的制约所致。总而论之,李敏修的妇女观介乎于激越与落伍之间,具有过渡性及一定的包容性,其中所蕴涵的精髓,如崇尚优秀传统道德等,对当今社会进化具有相当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