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教育专家说: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相互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环境造就人才@舟辑~~  相似文献   

2.
禹倩楠 《小学生》2011,(2):35-35
只有懂得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热爱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曾提出“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其实绝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尊重别人,更愿意被别人尊重,只有当他们的自尊心被别人肯定和重视时,他们才会不断追求,进取向上;才会自尊、自爱、自信,也才会懂得在做错时自责、自我反省、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如果失去了自尊,他们也就走向了颓废,走向了“死亡”。  相似文献   

3.
刘新建  张波 《农村教育》2006,(12):49-49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做到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用爱构筑教育的生命线,建立和谐教育.促使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笔者认为育人要有“四心”。  相似文献   

4.
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根植于爱,尤其是对待智障学生,更要倾注大量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待智障学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大到生病住院,小到嘘寒问暖,老师都要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用慈母般的爱去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智障学生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胆小;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激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 --多萝茜·洛·诺尔特  相似文献   

6.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这是多萝西·洛·诺尔特的一段名言,他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完成的,他们会从生活中学习到自信、感激和努力,也会从生活中学习到忧虑、嫉妒和争斗。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时不  相似文献   

7.
一、充分尊重与信任 教师一定要满足学生的这种情感需求和安慰,让每一个人都充分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才会从主观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自觉投入到教学中主动探索,获取新知。从而实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的。特别是对待学困生、贫困生、淘气生等这些特殊类型的孩子,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师爱和信心,不可以教师的情绪好恶来对待学生,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8.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这段话告诉我们:孩子学会了什么,恐怕并不是教育者有意给了他们什么,而是让他在怎样的条件中生活。“生活”不是别的,它就是一种“文化”,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精心策划与营造富有生机的校园体育文化应当成为促进学校体育发展与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校园体育文化的界定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身…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溺爱中,他就学会了自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爱心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很脆弱,情绪易波动,因此充满爱的关怀,往往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丁利欣 《教育》2012,(6):48-49
尊重学生,是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履行好教师职责的前提,尊重后进生,必须承认学生存在差异的客观性,同时相信人人都有上进心,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真正的爱心从不同角度激发后进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其实帮助后进生,关键是方法,不论他们遇到何事,教师都应把攻克难关的机会留给他们,让他们体验失败或成功的乐趣,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和研究学生,努力做到尊重、激励、帮助、引导。这样,不仅有利于后进生思想转化,更有利于他们找回自尊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12.
家长忌语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认可,少一些批评。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避免以下语言: 1.“你不听话,我告诉你们老师!”这种语言滥借师威慑服孩子,易使学生与老师产生隔阂,从而不相信家长的能力。可换成:“你想,你们老师是怎样教你的呢?”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因为有爱     
<正>曾经看过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那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当前,农村小学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要建立一个拥有好的班风,学生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好的班  相似文献   

15.
张光银 《师道》2003,(5):21-22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多蒙茜·诺尔特的这段话催我警醒,令我思考着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与未来。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困境:矛盾重重国家督学周德藩说:“矛盾的家庭与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在今天应引起每个…  相似文献   

16.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做到关心爱护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用爱构筑教育的生命线,建立和谐教育,促使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笔者认为育人要有"四心"。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住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告诉教师:在不同观念支配下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同时,也明白无误地警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氛围中生活。  相似文献   

18.
——尊重的内容有很多,总的一点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具体的方法是将心比心,我们不喜欢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就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其实有时孩子在物质上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他们需要父母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如果您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就不要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就不要说孩子除了不喜欢学习什么都喜欢。 ——如果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当他面对别人的时候,他会失去自信,没有勇气也没有意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 ——与子女有效沟通需要有一些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态度。在交流中对孩子真诚、信任、接纳、尊重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家长忌语     
范国强 《早期教育》2001,(24):36-36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认可,少一些批评。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避免以下语言:  相似文献   

20.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尊心,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教师应当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关心和爱护,注重尊重孩子的人格。重视培养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给幼儿一个申辩的机会,那么,孩子就会形成活泼向上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