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蒋光慈一生创作的短篇小说不多,一共只写了九篇.《鸭绿江上》是其代表作.这篇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蒋光慈小说创作的风格.我们从这篇小说中可以看出蒋光慈早期小说创作的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2.
佛教东渐,汉译佛典渐次形成。佛经文学独特的题材和奇异的艺术想象力,对当时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作为精怪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从佛教中汲取了灵感,使此时的精怪小说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上,较前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作者从佛教观念及佛经故事题材等方面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切入考察,以见梵汉交融互汇给小说创作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唐传奇的艺术成就,指出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成熟的标志,对后世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中的“史家意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本质上把众多本属于小说范好的东西当作“史”来看待,认为小说是其实的;二是从史的角度评价小说之得失,形成小说以资治、教化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导致小说创作长期处于史与说之间的模糊地带,对艺术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其香居茶馆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足以代表作四十年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基本倾向和主要特色。小说以辛辣的讽刺手法从国统区的兵役问题打开缺口,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腐朽和堕落。  相似文献   

6.
模糊艺术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古代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对古代诗词作品中运用模糊词语、模糊修辞表情达意,以及运用模糊艺术创造意境的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恰当运用模糊艺术以提高作品表现力、感染力的论点。  相似文献   

7.
讽刺小说是按形象性质和题材领域划分的一种小说类型。明清讽刺小说之所以走向成熟它主要受先秦寓言故事,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唐宋话本的影响。无论从题材类型、结构模式,还是创作手法、艺术风格,都为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8.
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是刻划人物;而要刻划人物,就必须注意讲究人物的调度艺术。小说创作中的人物调度,主要是指对人物相互关系中轻重主次、进退离合所作的艺术处理。这种艺术处理,固然与作品的情节铺陈有密切的关系,但与细节描写、结构安排、环境设置以及人物刻划本身所使用的各种艺术手法等,关系也极为密切,因此,对小说的人物调度艺术,必须从多方面作综合考察。无论是从整个作品构思的全局来看,还是从作品局部所提供的某种相对集中的生活画面来看,人物调度在小说创作中都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怎样安排人物的轻重主次,何时调动  相似文献   

9.
"意识流"小说是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本文以"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主题。探讨和总结其艺术手法,无论对于指导读者的鉴赏还是作家的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在路上》不仅是其"自由式散文"的完美演绎,更是以凯鲁亚克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之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因为无论从叙事特色,还是从人物形象,抑或从主题传达来看,它都最集中展现了凯鲁亚克对小说创作艺术乃至人生价值的永恒无止的追求。基于此,本文立足文本,拟从叙事、人物、主题三个方面深入探究凯鲁亚克小说创作的卓绝之处以及其独树一帜的人生追求,以此彰显其小说创作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宗教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对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明清小说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诸方面探讨了宗教对《金瓶梅》创作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因果报应观念对构架《金瓶梅》全书结构和塑造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意识流”小说是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本文以“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主题.探讨和总结其艺术手法,无论对于指导读者的鉴赏还是作家的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悲剧作家,他走出了一条不同以往儒生君子的人生之路,亲躬戏剧创作和表演,以自己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为中国古代悲剧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艺术营养。其悲剧创作的艺术视野,同元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紧密联系,无论从创作思想的确立,情节结构的安排,悲剧形象的塑造,还是对悲剧结局的把握等方面来看,关汉卿对中国悲剧的影响都是深远的,作为中国古典悲剧之父,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4.
孙犁的小说,因其创作时代的特殊性而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又因对抗战生活的独特书写从而具有了浓郁的诗意,呈现出孙犁对主流话语的疏离和他徘徊于政治与诗意之间的创作姿态。无论其作品行走于历史还是当下,都展现了孙犁独特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高三《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文《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是我国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吴组缃先生的一篇文艺短论。文中先生以大家风范高屋建瓴、纵横捭阖、游刃自如地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带领我们到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去探讨一些关键性问题,从中总结出规律,让我无论从行文还是语言都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视角流动的图式及流速来考察小说叙事方法。限知视角的流动,跳跃及组合可以拓展叙事空间,形成全知视角;视角的流速直接影响小说的叙事节奏,是小说感情基调的决定因素之一。研究小说叙事的深层构造,无论对创作还是阅读都具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其香居茶馆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足以代表作者四十年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基本倾向和主要特色.小说以辛辣的讽刺手法从国统区的兵役问题打开缺口,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腐朽和堕落.  相似文献   

18.
传统教化思想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和批评有重大影响:第一,教化思想要求小说创作从概念出发,使小说直接成为教化的工具,忽视了小说艺术特性。第二,从美学角度考察,则表现为善与真美的矛盾。教化思想或以善摒美,或以美善同一,形成以善为本的小说价值观。第三,教化思想把有无教化功能作为衡量小说创作得失的唯一尺度,导致小说批评绝对化,窒息了小说艺术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庞金殿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5):80-82,86
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形成并兴盛繁荣,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重要地位和价值。而一些中国文学史教材中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却重视不够,论述有失偏颇。本文结合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品,从三方面简要论述了志怪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并对其进行辨证,说明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笔记体小说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方面已臻成熟,它在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唐宋元是中国古代小说发生的重要阶段。伴随着创作,小说理论在唐宋元时期面临如何真正走上艺术审美批评之路的问题。从唐之“史氏流别”观到南宋之“史说分离”观,再到元之“说大于史”观,史学意识在唐宋元小说批评中的隐现及其渗透体现了这一时期小说批评走向艺术审美批评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