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象”是盛唐文学理论家殷皤在《河岳英灵集》中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本文以理论与创作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对殷番的“兴象”说进行研究。从创作主体入手。对“兴象”说进行重新阐释,殷璠“兴象”说的理论内涵是指一种带有盛唐诗人审美特征的具有诗人深厚的思想和充沛的情感,并且具有感发性、语言凝练自然的审美意象。“兴象”说对于矫正齐梁浮靡文风和总结盛唐时期诗歌总体特征都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又对意境理论的形成具有开启意义。  相似文献   

2.
殷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的"神来"之说是其论诗的最高要求。此要求具体体现为兴象、风骨、声律三个方面。《河岳英灵集》中那些兴象圆融,风骨骏爽,音律和谐之作正是殷"神来"理想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
殷璠瑶在(河岳英灵集)中提出的“神来”之说是其论诗的最高要求。此要求具体体现为兴象、风骨、声律三个方面。(河岳英灵集)中那些兴象圆融,风骨骏爽,音律和谐之作正是殷璠“神来””理想的典型代农。  相似文献   

4.
作为唐人自选的盛唐诗的代表选本,《河岳英灵集》在诗型选择上,明显偏重古体,其中又以五古为最.本文对殷璠的取舍依据进行探讨,认为:崇尚兴象、风骨、声律的诗学理念,促使殷璠钟情古体,盛唐五言诗的成就和地位又使他偏嗜五言,前者形成取舍的主观标准,后者构成取舍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作为唐人自选的盛唐诗的代表选本,《河岳英灵集》在诗型选择上,明显偏重古体,其中又以五古为最。本文对殷?的取舍依据进行探讨,认为:崇尚兴象、风骨、声律的诗学理念,促使殷?钟情古体,盛唐五言诗的成就和地位又使他偏嗜五言,前者形成取舍的主观标准,后者构成取舍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殷王番的《河岳英灵集》总结了盛唐时期的诗歌创作 ,同时潜隐着对前代诗风尤其是六朝诗风的深入反思 ,发展并新创了“风骨”、“声调”、“兴象”等几个诗学范畴 ,影响极为深远。《河岳英灵集》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是承接了初唐史家 ,四杰、陈子昂诸人对六朝诗风的不断矫正与引导 ,对诗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以至盛唐诗歌形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唐人对六朝诗风的反思入手 ,来探讨殷王番诸人的理论与实践在唐诗学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外诗歌,都是借助于外在的“象”来抒发主体的内在情思。中国诗学当中的“象”,在与情感联系的背后不是逻辑思维下的推理过程,而是呈现为一种“景←→情”似的迁就关系。“象”具有一种当下的情境性。在西方,“象”却被塑成“得意忘象”的述情手法而被最普遍地使用。在西方诗学中没有形成“兴象”这样的诗歌创作和欣赏规律。经整合建构,殷皤在《河岳英灵集》中拈出的“兴象”这一诗学批评范畴,可揭示中国诗学物我情境互动之下“物”的层面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8.
兴象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诗学范畴之一,反映了盛唐诗歌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特色,其内涵要求诗歌具有审美感受特征和意于言外的特色。本文结合《河岳英灵集》的文本,对此范畴的渊源、内涵进行了梳理,并把它放入中国古典文论范畴的体系中加以观照,对盛唐诗歌特有的审美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人向政治靠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它缘于几千年的封建儒家文化的熏陶。“学而优则仕”是封建文人的人生理想,其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而留名,而是为了入仕做官、治国安邦。但多数文人往往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故不得不将满腔愤懑倾注于诗文创作之中。相似的遭遇,更容易产生惺惺相惜之感,唐朝当代诗选集《河岳英灵集》的作者殷璠便因仕途失意而编书明志。将自身对坎坷人生的复杂感慨寄寓在选诗和评诗之中,这使得《河岳英灵集》不仅有文献价值,更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0.
殷墙《河岳英灵集》称。李白《蜀道难》“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奇”者,别创新路,尽脱超凡,不拘陈套。《蜀道难》“奇”在何处?前人已有相关的评论,本文试在前人说法基础上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陶翰诗歌具有"多兴象"、"备风骨"、"既多兴象,复备风骨"三个方面的特征。"兴象"的特点多存在于陶翰写景诗与部分赠别诗中,"风骨"的特点则主要体现在其边塞诗与其余的酬赠诗里,而其怀古诗等则兼备了"兴象"和"风骨"两方面的特征。作为唐人重要的诗学理想与盛唐诗歌的审美特征,"兴象"与"风骨"在陶诗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陶翰也以此入选《河岳英灵集》。通过对其文本的细读可以理解陶翰是那个时期"时代共同风格的才华洋溢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殷瑶的诗美学在盛唐美学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有着显著的地位。其《河岳英灵集》“序”、“集论”在“选”、“评”两方面都有重要建树。他提出了“兴象”的诗美学范畴,成为对盛唐诗美的最好说明、阐解,也成为中国诗美学的重要范畴。殷瑶的美学思想有着鲜明的盛唐时代特色,诸如对六朝诗美学的科学态度,选诗的主体自持性、自信力,对声律美学的恰当评价,从而熔铸出美学新精神。其美学思想既来自盛唐美学,又对之起到了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14.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5.
作为唐人自选的盛唐诗的代表选本,《河岳英灵集》在诗型选择上,明显偏重古体,其中又以五古为最。本文对殷瑶的取舍依据进行探讨,认为:崇尚兴象、风骨、声律的诗学理念,促使殷瑶钟情古体,盛唐五言诗的成就和地位又使他偏嗜五言,前者形成取舍的主观标准,后者构成取舍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成熟于陈子昂而来复古之风浩荡诗坛之时的王昌龄自身,大约起初并非刻意想夺“七绝圣手”的桂冠,否则他作《诗格》和传授作诗经验就不会主要留连于古诗了。可以用时代风气解释。殷璠亦看重其古诗,在《河岳英灵集》所选的十六首王昌龄诗中,绝句只有三首。然而与《河岳英灵集》大致同时稍后的“可被管弦者都为一集”的《国秀集》里,绝句与古诗之比就跃为五分之三了。且越往后,各种诗集选其绝句越多,而昌龄自己得意的及为殷璠欣赏的古诗却一首首散  相似文献   

17.
“兴象”组合成词最早见于唐代贾公彦的《周礼注疏》,但作为一个诗学范畴,却是由殷璠首次拈出。贾殷二氏的“兴象”说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殷璠的“兴象”指的是兴中之象,它首先是指审美兴发状态下的取象,同时亦指作品显现出的一种言尽意余的美学意味。殷璠“兴象”说的最大意义在于沟通了整个文学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8.
<河岳英灵集><丹阳集>是盛唐殷璠所编的唐诗选本,也体现了他的诗学观声律、风骨并重.而且殷璠首次提出了"兴象"这一美学范畴.殷璠的诗学理论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在中国古代诗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平 《文教资料》2007,(7):39-41
殷璠的文学史观,主要体现在其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的"叙"、"论"以及《丹阳集》的序言中.本文即对此三篇文献进行整体研究,主要探讨了殷皤对先唐诗歌创作评价的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20.
李白《蜀道难》主题八说《蜀道难》是李白诗作中的名篇,殷《河岳英灵集》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蜀道难》的艺术成就是有口皆碑的,然而对其主题,历来却众说纷纷,综合起来,有以下八种说法。一、危房杜,罪严武。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