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太极拳大师、陈式太极拳第11代传人、陈家沟第19世传人陈立清女士,"1975年不顾严寒酷暑,两次赴太原、洪洞许方庆老师处觅回了陈氏失传近三百年的陈氏108势长拳"。许方庆老师是洪洞通背拳第七代传人。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代太极拳大师在年届六旬要去山西洪洞再学拳呢?  相似文献   

2.
胡克禹 《武当》2015,(4):46-48
2015年是我的恩师赵幼斌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恩师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创会会长、杨式太极拳在西北地区的奠基人。老师虽说已离开我们16年了,但他老人家生前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拳艺拳德,谆谆教诲,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回顾我从师学艺的岁月,是赵斌老师把我领进了太极殿堂,又是太极拳治愈了折磨我十  相似文献   

3.
内家拳史研究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黄百家的《王征南先生传》是研究内家拳及其源流的珍贵文献 ,影响很大 ,后出的不少著作中有关内家拳的一些雷同记载 ,多辗转抄摘黄氏父子的这两篇文章。它之所以受历代学者的重视 ,乃是因为黄家和内家拳传人王征南的关系非同一般 ,史料足可取信。但是 ,长期来武术史界对于内家拳存在着种种的纷争和附会 ,也与黄氏父子的文章很有关系。笔者依据一些新挖掘到的史料 ,拟对相关问题做些探讨 ,以就教于方家。一、关于内家拳早期的授受源流谁是盛誉天下的内家拳技创始人 ?其早期的传人有哪些 ?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  相似文献   

4.
殷铁军 《精武》2010,(12):70-71
一次聊天中,我的拳友(传统太极拳传人、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问我:“殷老师,您怎么看太极拳推手?”我回答说:“太极拳单讲推手是很片面单一的,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5.
张永清 《武当》2007,(2):I0001-I0001
车星辰先生祖居甘肃兰州榆中县人。先生自幼嗜武,从八岁起即自习武术基本功,14岁起正式投拜魏世荣、邓玉清等数位民间拳师习少林一脉之八门拳棍。及长又随峨嵋剑派功夫之甘肃传人李洪生、张庆勇等人习峨嵋内功、内功拳剑、点穴按跷等艺。后随山东螳螂拳与洪传陈式太极拳传人方磊、兰州“神拳”刘仁(刘靖国)之弟子柴蒋彦、天津武当武术名家马杰(“北方大挟”韩慕侠关门弟子)、北京九富八卦拳传人杨树藩、金城西北疯蠢棍第五代传人王延龄、沧州劈挂通臂传人郭瑞祥等十余位老师习艺。  相似文献   

6.
童旭东 《武当》2010,(3):31-33
孙存周在江苏国术馆经常代父教拳,在父亲外出时,代行教务长职责。江苏国术馆这时人才济济,诸如孙氏拳嫡传齐公博、孙振川、孙振岱,甘凤池嫡传武术名家金佳福、金仕明父子,技击名家胡凤山、马承智、张熙堂、袁伟,八极拳、武当剑传人柳印虎,达摩剑传人陈一虎,大枪肖汉卿,双手带(刀)传人徐铸仁,武当六路拳传人陈敬承,  相似文献   

7.
张景岩 《精武》2003,(3):51-55
练过迷踪拳的人都知道,迷踪门练手拳共三路,但一般传人只能练到头路和二路,只有少数的掌门人才能学到三路练手拳。静海迷踪拳的传人中只有姚向海三爷的开门弟子张文廷得到了此拳。  相似文献   

8.
汪老师仙逝已近二十年,我们大家都非常怀念他。大师已去,风范长存。此刻,忆及汪师生前,他淡泊名利,安于清苦,献身拳艺,教学严谨;他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教拳;他为人厚道正直,并且以身作则,从来不对其他拳种和流派的功夫说三道四,更反对学生拨弄是非。直接受益于汪师拳学及其人格魅力的弟子和传人每念及此,述说起汪师对他们一生的积极影响,都滔滔不绝,抑制不住感激和内心的激动。  相似文献   

9.
陈平秋 《精武》2007,(7):22-24
关于余拳,我要特别强调两点:一是由于它的传人保守,我只能间接地窥见一斑,不可能全面地介绍;二是我在文章里也曾经间接地介绍了部分功法,训练方法。下面仅应爱好者们的要求,尽力归纳和具体地介绍我所能知的余拳的功法训练和招术特点,供爱好者们参考,也请真正的余拳高手指正。  相似文献   

10.
赵善生  沙江  肖景民 《武当》2013,(8):47-48
汇极拳初创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历时七代单传。创拳人赵之枞,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油坊赵村人。赵文光先生是汇极拳第七代掌门人,与创拳人赵之枞先生系同村本家,现住济南市槐荫区匡山小区,现年79岁。他从九岁开始习武,曾经练过少林长拳、查拳、劈挂拳、埋伏拳等等,于13岁那年拜人汇极拳第六代传人赵清慕先生门下习练汇极拳。汇极拳拜师规矩十分严格,须先递拜师帖,住在老师家里习武练功,不是逢年过节不得回家,意在不许外传。赵文光先生拜师后,住在赵青慕先生的家中接受先生的言传身教,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历经五载,勤学苦练,终将汇极拳械及实战应用技法完全传  相似文献   

11.
李新宏  郭杰 《精武》2005,(6):32-34
顺势是流传于河北唐山地区的优秀拳种之一,现已在唐山传承了四五代人。除了在唐山地区流传外,该拳在江苏徐州也有一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唐山顺势门第五代传人胡春秀、胡春光兄弟因工作定居于江苏徐州,在该地区广为传播顺势门。据记载,该拳最早由丰润县冯万合传授,又有第二代刘彦昌、第三代王荣昌等前辈传至第四代刘照远老师。笔者有幸结识今年已85岁高龄的刘照远老师,在此将顺势门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2.
小溪 《中华武术》2004,(9):42-43
在葫芦岛这几天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反复听到人们提起“张老师”,也从张老师的学生们那里听到了许多关于张老师的事情。终于在即将离开葫芦岛的这天早晨见到了这位在两锦地区大名鼎鼎的少北拳武术创编人张荣时。  相似文献   

13.
龙立海 《武当》2005,(9):22-22
吾自幼习武,先后拜在武当内家拳功(金元功)二十二代传人赵震宇恩师门下,中国董海川尹派宫氏八卦门第四代传人王东升恩师门下,心意六合拳张景根(小名老格儿)之六世孔张守斌阿訇门下,并有幸向河南邓州心意六合拳八世传人马雷石老师讨教,亦师亦友,获益非浅。曾有传闻心意六合拳大师张聚学艺成后,传其子小字老格儿,年十五即大成。惜仅弱冠,不幸夭折。作  相似文献   

14.
张长林  张顺林  林泉宝 《武当》2006,(11):52-53
赵堡太极拳名师,河南济源五龙口人李宗有先生(1916—1997),是赵堡太极拳陈清平高徒李作智一支的传人之一。先生一生与赵堡太极结缘,是传奇的一生。他留下的拳谱,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赵堡太极拳的面貌,他留下的拳架与功法,是目前较为完整的一部,有大架、小架、发功架三套架子,两仪九功、四象八法、二十四捶、七十二擒拿手、三百六十单元手、拳艺八法等等十余种之多。今天,每当我们读到这些拳谱和功法时,他的一生就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吴氏太极拳简介创造人吴泉,北京大兴人,太极高手全佑之子,幼家学,并在其你杨氏小架拳式基础上逐步修改,加以泣色,形成一个新的脊流。吴氏太极以化著不断。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又不显拘谨。推手严密、细腻,守静而不安动,以化风长。吴氏太极拳当代主要传人:王培生。今年八十岁的吴式太极拳大师王培生老师仍不服老,每天忙着著书立说,授徒课业,记者采访他时,都难以谋面。王老师受业于吴式太极拳大师杨禹廷,还得过师爷王茂斋老先生的传授,故年轻时就出类拔军,技艺出众。他十几岁进就开始教拳,至会已传拳六十年,所授学生不…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07,(6):2-2
1941年生于北京,系北京梅花桩拳传人。韩建中自幼随其父韩其昌先生习武,深得梅花桩拳真传,还对形意拳、戳脚拳、气功等颇有造诣。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高级教  相似文献   

17.
吴式太极拳系列有拳剑、刀、双、剑枪、棍杆、大、杆子推、手等。现由李承祥老师编排李,迎陈、桂香佟、强张、淑先李、桂萍王、桂琴等六人演练。吴式太极双剑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承祥老师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及哈尔滨报业大厦呈祥太极拳健身中心的理事长。李老师从事武术工作五十余载,儿时的愿望支撑他成就了一生的武术事业。李承祥老师在童年的时候,特别喜欢听大人们讲《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故事,羡慕书中那些精忠报国、除暴安良、忠贞义气的英雄好汉,于是立志习武,以求将来报效祖国。年少的李承祥就这样迈进了武术的大门。历经无数磨练和考验,终于圆了儿时的梦想,成为武术界的佼佼者。1954年,李老师在哈尔滨市第3武馆学习少林太祖拳(李老师现为少林太祖拳第6代传人)。习武是十分辛苦的,尤其是对于…  相似文献   

19.
太极的诱惑     
在哈尔滨市第二辅导站里流传着许多佳话。这个辅导站的站长侯松华18岁开始学拳,缘于当年得了肺结核,身体极弱,经常发烧,成了年轻的老病号。持之以恒30年,不仅身体健康了,而且在作教练的同时,根据恩师栾剑秋生前所传、与孙惠林老师共同编写了《五十式太极剑》和《二十八式太极刀》,并且成为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老师的弟子,并在该俱乐部任助教工作。  相似文献   

20.
周广卿  臧海鹏 《精武》2004,(9):1-1,4,5
在青岛贮水山南坡的一个习武场上,常年活跃着一个矫健的身影,他就是太极螳螂拳嫡系传人王勇。 王勇先生是螳螂拳一代宗师王玉山大师的嫡孙,他自幼随父(螳螂拳名家王元乾老师)研习太极螳螂拳法,在幼年时期就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无论是拳理、拳法还是精要内涵,都深得父辈真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