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重点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入手,在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同时关注人的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下,其人的发展思想呈现出三重维度:资本主义批判维度、共产主义建构维度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维度,从中透视出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批判与重建。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并指出其基本内涵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那时至今的近两年时间里,习近平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对"中国梦"概念作出了深刻论述,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路。本文提出在全球化视域下应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中国梦,即个体—群体维度、国家—社会维度、民族—世界维度。这三个维度既体现了中国梦的主体和任务的多元性,也符合全球化浪潮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导致的生态危机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很大威胁,呼唤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到来。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演化历程,体现着唯物史观、辩证自然观和新文明观三重意蕴,彰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两重维度,通过劳动达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角度论述了共产主义的特征,要求实现人民的生态权益。马克思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反思了工业革命,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揭示了资本增殖和生态危机的关联,要求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空间,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红色资源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与指引下排除万难创造出来的重要精神财富。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把握好关系、价值和路径的三重维度。在关系维度上,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基础上同源、在文化引领上同向、在具体内容上契合。在价值维度上,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革命文化的传承、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强化上具有重要价值。在路径维度上,需从突出内容、拓展方式、增加载体和优化环境四个方面,推动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实践活动涉及三个领域:自然、社会、人自身.故人类社会就是一个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所构成的矛盾体.社会的和谐相应地表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任何社会只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才能稳定发展,其中任何一个维度的弱化或缺失,都会导致社会的失序和混乱.  相似文献   

6.
美好生活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创造性劳动中不断满足和发展人的需要。从目标维度、需要维度和实践维度,深入探究"美好生活",能够为创造和实现美好生活提供理论指导。从目标维度看,美好生活是"人民性""自由性""和谐性"的统一体,超越了两极化、工具化和物化的美好生活观。从需要维度看,美好生活需要是完整的、多层次的。"物质享受""资源占有""心灵安顿"割裂了美好生活需要的完整性,否定了美好生活需要的层次性。从实践维度看,劳动不仅为美好生活创造物质基础,而且生成美好生活的真正主体。因而,劳动是创造和实现美好生活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7.
如何看待和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的虚实关系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阵地牢不牢的重要因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学生获得感与课程考核的务虚和务实关系,实现务虚与务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人们之所以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莫衰一是,原因之一在于对素质教育问题的探讨没有一个根本性的理论出发点。如果引入关于人的三重属性,即类性、群体性、个体性的理论,那么对于素质教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便可以得到深入的展开和较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党史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史问题上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的新阶段,是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和方法论原则。习近平党史观在逻辑内涵及建构过程中蕴含着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的三重维度,这三重维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历史问题的深邃思考和科学把握,是我们准确学习理解习近平党史观科学内涵的逻辑线索。梳理研究习近平党史观的三重维度,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做好党史工作,更好地发挥党史教育的激励动员作用,推动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增强其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交往理论中,交往主体是现实的历史的实践的人,马克思谈的交往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内在于人的交往实践,并且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践活动分为自然、社会和人自身,因此马克思的交往实践也相应地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况的深刻揭露和剖析,阐述了普遍的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以及改变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的价值选择,澄清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维度。今天,在社会转型时期重读《宣言》,彰显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意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对"现代性"概念作具体论述,但其"现代性"思想内蕴于其整个社会发展理论中,具有历史性、总体性和全面性的特征.文章试图从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出发,用资本逻辑、历史和全球性的观点来透视"现代性"的逻辑及流变,在分析、借鉴和反省西方现代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马克思社会发展视域,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追求,内在地包含着实现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社会公平是人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发展状况是判断社会公平实现程度最根本的也是最真实的标准。公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从人的发展的实现条件看,追求社会公平要基于现实,肯定起点和规则公平,而不能超越阶段。从人的发展的本质要求看,追求社会公平要坚持理想,尽可能实现结果的公平,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生存发展的权益。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了全面研究,创造性地研究了社会发展的动因、手段和形式。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社会系统论,即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发展过程论,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动态过程。历史主体论,即人是全部历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担当者,社会通过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和发展。社会自然统一论,即人类社会的历史和自然界的历史是统一的,人类史和自然史彼此相互制约。世界一体论,即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由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历史愈将成为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动力从古至今都为西方哲学家关注,并从不同维度作过探讨。古代至中世纪基于形而上的本体论维度探讨,开掘了动力问题研究的先河;近代基于历史观的现实探讨,具有以人作为主体的理性、观念与感性、情欲的两重性维度之别;现代社会发展动力论的系统探讨,始于马克思基于物质生产实践的从主体向客体的转向以及主客体统一;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则通过关于人存在、本质、人性,关于社会结构、生态问题、马克思的文本研究等问题,从多元视域涉及社会发展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通过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和"个体本质"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全面完整的论述,并通过实践将三者实现了有机的统一;通过对人的本质的全面认识,使人们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和精神追求.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的自由实现的历史。自由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不仅是时代的问题、人类的问题,更是每个人的问题。重新认识和深入揭示马克思自由观的真义,对当代人类社会、当代中国及中国人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价值。该文力图通过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真实面目和精神实质的恢复和澄清,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一贯主张,也是人类通过长期实践获得的理性认识.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可分为两个时期,各时期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这源于“历史环境”的改变,也与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结构认识的深化密切相关。所以,应立足于历史环境背景,以社会结构为视角,揭示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实质,澄清在这一问题上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