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艺概注稿》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了注释《艺概》的原则、过程及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概"的思想是刘熙载《艺概》一书的主旨,是刘氏美学理论的重点所在,也是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大贡献。"概"并非单纯的"简概",而是在"得其大意"的基础上对各门技艺在更高层次上的把握。该思想在《艺概》中的具体表现形态,就是大量相反相成之概念或范畴的出现并形成一定的术语系统。这是其美学思想具有兼容并蓄且睿智融通的辩证思维的表现,而这一点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化,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刘熙载《艺概》研究史以时间维度为经,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而以学界研究的不同视角为纬,又可见出各时期研究的侧重点、主导价值观和成就所在。《艺概》研究史主要成就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20年。综合《艺概》研究不同时期的特点,不仅为《艺概》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历史借鉴,也将引导接下来的刘熙载《艺概》研究。  相似文献   

4.
《艺概》研究不应该忽视对刘熙载文体理论的研究 ,《艺概》在体裁、语体和风格三个层面比较了不同文体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异同 ,深化了对艺术本体的认识 ,从而对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尤其是文体论做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最后总结。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与《艺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和<艺概>都是对前代文学实践和理论批评的总结,二者有着颇多一致之处.本文从宗经思想、文学史意识、立足文学实践、兼容并蓄的批评态度、范畴应用五个方面来比较二者的异同.<文心>因其关注形而上的"道"之哲学探讨,并形成其文学上的"原道"--形而上理论,使<文心>的宏观研究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能够以开阔的视阈作细致的微观探寻,结合历代文学实际,建构了其"体大虑周"的宏观文学理论体系,在古代文论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艺概>因缺乏这种上溯于"道"(本体)的形上意识,故尔其理论性、系统性,均不可与<文心>同日而语,尤其在近代变革动荡的时期缺乏时代气息,而显得传统的包袱相当沉重.  相似文献   

6.
以《艺概》著称于世的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将毕生论文艺的札记汇集于此,是对前代文艺批评的总结,本文选取其中的《诗概》为考察对象,从作者和读者两个角度探讨其诗歌美学。刘熙载的《诗概》作为中国诗歌理论的总结性作品,除了具有《艺概》所具有的总结性、全面性和公允性的特点外,同时刘熙载本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他的时代和前代的影响,将诗论笼罩于儒家诗教框架下,但是他所提倡的艺术源于生活、自然清新的风格对后人学习和鉴赏文艺作品所具有指导作用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7.
刘熙载的《艺概》以语录体形式"概"言《史记》。在对《史记》亦文亦史的评断之下,从多个角度透视了它的文学特质。通过《史记》与其他文本的比较,关注《史记》文本的情感色彩,强化了《史记》在文学中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清朝刘熙载的《艺概》是我国古典文艺批评领域里的一部杰作,其文艺批评方法独具特色:在哲学方法层上主要接受了儒家思想的指导,注重伦理式批评、知人论世和中庸辩证法;在学科方法层上注重阐发前人,概论方法和意象批评法。得当方法的运用使作品成为文艺批评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9.
《艺概》选注本六种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当前有代表性的六种<艺概>选注本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历代文论家对能否“以理入诗”争论不已。否定者从诗歌主情的角度出发,认为以理入诗偏离了诗歌的本质,肯定者则认为《诗经》就已开启了以理入诗的先例。晚清诗论家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表现出认可以理入诗的态度,指出“寓义于情”、“有理趣而无理障”才是以理入诗的不二法门,体现出诗歌理论发展到晚清所呈现出的兼收并蓄、圆融贯通的总结性质。  相似文献   

11.
晚清经师刘熙载的《艺概》是一部体系严密的综合性文艺理论著作.该书撰写受到晚清文艺思潮与经师身份之间张力的影响.刘熙载试图调和由二者引申出来的"六经皆文"与"文本于经"的冲突,构建出一套具有中间路线色彩的"文经合一"说的文章观.在批评实践中,刘熙载严格遵循文章源于六经,文章由道、义、事、情构成的文章观,将经学文献纳入文学批评视野,同时又采用经学义理视角展开文学批评,实现了推尊六经神圣性与承认文学独立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刘熙载<艺概>研究》的出版,是值得祝贺的事。全书对刘熙载的生平思想和艺术理论进行解读和全面审视,结构是精当的。全书遵循历代文论史实,以现代文艺理论和美学观点,从不同的学术层面进行研究,并给刘熙载的艺术理论以合理的学术定位,是颇有创见的。其在语言表述上,力求形象化和抒情性,做到深入浅出,表现了著者一定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3.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在其《艺概》中指出:“题有题眼,文有文眼,题眼或在文中实字,或在虚字,或在无字处。”他认为,题眼乃神光之所聚,具有观照全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艺概》是晚清一部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刘氏"奇正"理论以"正"为主,以"奇"为辅。"正"强调"尚义故正",具有与"真"和"稳"意义相近的特点。"奇"具有强调"缥缈"和雄放的情感等特点。"稳"与"正"、"奇"与"变"是相似的审美价值范畴。  相似文献   

15.
《艺概·赋概》是晚期近代赋论中最为重要的成果。它内容丰富,论述简单明确,可以说是古典赋论的终结。文章从注释、批评史、赋学研究专著、学术论文四个方面,对从1935年开始到现在的《赋概》研究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相对来说,《赋概》一直是《艺概》研究中冷门的部分,它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综合讨论《赋概》的研究现状,不仅可以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也可以对后来学者研究《赋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校书二札     
近读《艺概注稿》《苏辙集》二书,发现其中字词句间有错讹。鉴于二书具有很高的文献学术价值,故列举其错讹,供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齐桓晋文之事》注释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的代表作之一,该文的中心论点“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中的“保”字,一般的注本均采用传统的译法,解释为“安”,此说未妥,当训作“依靠”。另外,文中还有“天下之欲疾其君者”一句中的“欲”字,并非表意愿的动词“想要”,而应该训作表存在的动词“有”。  相似文献   

18.
《汉书&#183;艺文志》在我国文献学史及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艺”“文”“志”3词及其关联状况缺少系统研究,这3词直接关系到《汉书&#183;艺文志》的主旨和内容。“艺”“文”“志”3词在古代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源流,在《汉书&#183;艺文志》中,3词第一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系统。深刻体察其内涵,可以于此管窥班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19.
李燕杰 《教育艺术》2004,(10):33-33
顾鸿翔同志的新作《教艺哲思》将出版了,他约我写一篇序言。这大约是我为他写序的第四本书了。  相似文献   

20.
《汉书·艺文志》在我国文献学史及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艺”“文”“志”3词及其关联状况缺少系统研究,这3词直接关系到《汉书·艺文志》的主旨和内容。“艺”“文”“志”3词在古代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源流,在《汉书·艺文志》中,3词第一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系统。深刻体察其内涵,可以于此管窥班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