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少年一直作为弱势群体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然而即使有相关法律措施对这一群体予以保护,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他们的回归和融入之路也依然走得异常艰难。本文结合越轨青少年小宇的案例,探究这群特殊的群体社会回归存在的阻力,并从社会舆论压力、家庭系统的支持缺失、社会资源获取途径断裂和个人自我标签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论述同时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方越轨社会学研究的伦理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芝加哥学派、社会结构论、社会互动论、标签论、编剧论几种越轨社会学理论的述评。可以启示:越轨社会学对越轨问题的研究成果促使伦理学研究透过个体动机而深入到具体的相关社会环境或境遇。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越轨行为,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表现尤为突出.本文探讨和分析了西方传统和新社会越轨理论与有关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并以越轨理论为依据,为预防和控制当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提出一些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晚上好!我们网络版的‘中学生热点追踪’论坛第一次开通啦!我——雪儿姐姐,是这里的版主。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一个漂亮的画面上醒目地跳出了这些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多起农民工非理性讨薪事件的观察和研究后认为,农民工非理性讨薪的越轨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敌视情绪,而敌视情绪则是由“社会剥夺感”所造成。基于越轨、敌视与社会剥夺的关系分析,对消除农民工非理性讨薪行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蔺平 《教育革新》2006,(2):71-72
网络逐渐成为中国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有些青少年因为沉迷网络而荒废了学业,令家长和学校非常担忧。这正在演变成一个被大多数人所关注的社会问题。那么,在国外,青少年是否也迷恋网络而难以自拔呢?外国的家长、学校和社会是如何防止这一现象发生的呢?  相似文献   

7.
由于青少年本身法制观念的缺失,以及家长和学校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网络犯罪频频发生,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社会问题。要想有效控制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社会、家长和学校就要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修养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地利用互联网。同时,管理部门应采取技术防范措施,优化网络环境,避免青少年受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毒害。  相似文献   

8.
网络诱致性与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重要主体,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其道德情感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诱致性对于身心发育不成熟的青少年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是造成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重要原因。针对网络的诱致性,必须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犯罪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新形式。青少年网络犯罪智能化高、隐蔽性强、犯罪手法多样、社会危害性大。从根源上说,青少年网络犯罪是其个体素质与社会环境的各种条件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探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切实有效地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0.
非婚同居的主体是没有配偶的男女,在主观上双方具有共同生活互相照顾的共同意思表示,在客观上双方公开持续共同生活达一定期间。而婚外同居是违法行为,不应列入非婚同居的范畴。同时,非婚同居是一种准婚姻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一种合法行为,建议立法将其纳入法律规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随着非婚同居人群数量与日俱增,由同居产生的各种纠纷也随之增加,但在我国至今没有可适用的法律供其解决问题。同居人群在社会中包含异性同居、同性同居、已婚者变性后与继续原配偶同居等情况。本文建议,构建与婚姻制度互补的同居登记制度来规范同居人群,既为异性同居中的弱者提供法律保障,又为变性人和同性恋者这些特殊人群提供宽容平等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性别"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性别”概念从产生开始,其涵义就伴随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拓展而在不断扩大。它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社会结构,是表示权力关系的一种途径。“社会性别”概念作为女权主义运动中一定时期的产物,既具有革命性的积极意义,也必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并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发生了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个体的价值取向为依据,编制了道德违规事件问卷,考察三种类型和三种后果的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随机选取4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三种类型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差异显著,违反了公正价值观个体的内疚水平最高,关爱次之,宽恕更次之;三种后果的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差异显著,导致他人健康损害的个体的内疚水平最高,名誉受损次之,财产损失更次之。该研究在道德领域三主题的范围下研究个体的内疚状况,从更深的层次探讨了内疚的机制,为培养大学生合理的道德情绪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论体育越轨行为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正式体育诞生之后,各种形式的体育越轨行为充斥着体育赛场,本文试图从生物、心理、文化三个方面诠释体育越轨行为的成因,以期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抵制诱惑情境的实验范式,考察了声誉对大班幼儿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声誉组被试较之无声誉组违规行为发生率显著降低,而来自同伴、现任教师和离任教师的声誉评价对幼儿违规行为的影响程度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声誉显著地影响了大班幼儿的违规行为,幼儿已经开始重视自己的声誉并通过减少或延迟违规行为来维护自己在同伴、教师心目中的良好声誉。  相似文献   

16.
戏剧《阿尔伯特站起来!》(Woza Albert!)运用新约中耶酥的形象及其第二次降临的典故,全方位地揭露了黑人在尚处于种族隔离制度之下的南非所受的社会压迫,表达了他们对于自由、幸福和身份的渴望以及建立一个和平公正好社会的梦想。该剧运用“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模式,实现了跨越时空和颠覆强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与性别诗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它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作为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介绍进中国来的。社会性别理论对于开阔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先在的理论视野,对于20世纪80年代普遍运用的性别本质论限度的认识与反思,尤其对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性别课程开始成为高等院校的“显学”。然而在我国社会性别的研究,无论是学科、学理建构,还是课程的建设,都属于起步阶段。如何将这一课程规范化、系统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此文从叙述学的角度,对这个充满了魅力的长篇小说进行技术性的分析。每一个有特色的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叶广芩的长篇家族小说《采桑子》在叙述话语方面,一个较为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叙述视角的越界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