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和德国后现代学者韦尔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活方式的发展演变有着直接关系,即日常生活批判语境中的生活方式在向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生活方式转变,同时也在逐渐向当今学术界所讨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变。理清这一演变关系,有助于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作家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人们的婚姻价值观.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是当时英国社会婚姻爱情的一面镜子,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丁一生共创作了6部作品,全部描写18世纪英国乡村中产阶级日常生活中的凡人琐事.奥斯丁的日常生活主题小说消解了从前历史小说中的崇高性,开始面对真实生活,并且淡化了浪漫的婚姻,直接面对世俗的婚姻.奥斯丁的小说是以一种私人化的写作方式,呈现出对幸福等有关人生意义的重大问题和日常生活问题的普遍思考,从而被人们广泛接受,也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宇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139-140
在近代英国,民众识字率有所增加,普通人整体的文化水平有所提升.经济动因是导致上述历史进步的根源.商业化和城市化,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需要,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均推动了近代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罗茜  周媛 《海外英语》2013,(9X):206-208
英国的戏剧文化闻名世界。其悠久的历史、戏剧种类、优秀的剧作和观众人数等造就了伦敦"世界戏剧之都"的美称。英国戏剧为英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日益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同时,英国戏剧也是全世界人民的一道文化盛宴。该文主要从英国戏剧文化的发展历程、蜚声世界的剧作家和剧作品、现状及其对英国人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展示英国戏剧文化的概况,以增进对英国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相似文献   

7.
张吉琳 《考试周刊》2011,(44):42-42
自英国学者费瑟斯通于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命题,学界对该命题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一方面,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向艺术逆向转化。贴近生活实践的艺术能更好地改善人类生活质量,设计是使日常生活审美化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工具、沟通产品功能性与审美性的桥梁,但也要谨防功利性目标导致审美取向低俗化。  相似文献   

8.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美好教育生活是学生在学校吃住、交往、闲暇等日常生活以及通过教学生活认识在非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美好并习得美好生活能力的一种生活形式,其具有日常性与非日常性相统一、自在性与自为性相统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等特征。美好教育生活实现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学校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在各自边界范围内健康有序互动的关系,学生通过教学生活能够在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中自由穿梭,在非日常生活引领下实现对日常生活的现代化改造,最终活在有日常生活根基的非日常生活中。创造美好教育生活需要彰显学校教育的美好价值、培育学校教育生活的美好意义感和实施学校日常生活的美好教育改造。  相似文献   

9.
生活史研究是生活历史学家以个体的生活历史经验为材料,通过他们生活故事的讲述与展现,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一种"解释性的理解",由此来洞察个体生存境遇及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揭示个体日常生活经验意义的方法。将英国学者古德森的生活史研究引入教师教育研究领域,论述生活史研究的源流、生活史作为教师研究视角的意义、教师生活史研究的步骤及其局限等。  相似文献   

10.
英国诗人布莱克《天真的预示》里说:"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见到一座天堂"。从《爱与智慧的倾诉》里,我们走进了太仓市经贸小学师生们色彩斑斓的生活天地,看到了一个专业发展团队的老师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他们新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在全部社会生活中处于本体论上的基础地位,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是如此。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却缺乏正确、鲜明的导向,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无批判的消极适应性和缺少创造性对大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造成了消极的负面影响。为此,笔者认为要引导大学生将艺术的精神灌注到日常生活中去,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作艺术品一样去创造,使日常生活情趣化、个性化、纯净化、理想化,并在此过程中塑造完美的自我,成就理想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谬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到生活世界"是指直接地回到日常生活世界,间接地、最终地回到原始生活世界。教育世界之所以区别于日常生活世界,是因为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来看都是一个科学的生活世界,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开放性、抽象性和超前性。教育活动应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间接经验为主导,教育是学生反思与转换日常生活体验的舞台",教育回归生活"并不是希望教育回归到原初发源时教育和日常生活世界融为一体的混沌状态。  相似文献   

13.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当代地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正确了解和掌握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对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生存能力,成为21世纪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适应时代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生活中的地理实例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内容与特点、功能与作用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掌握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借鉴西方有关日常生活的理论,分析了消费主义对我国日常生活的影响,紧扣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批判,探索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建构路径,将理论关切转化为对群众日常生活的现实关怀,以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消费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面向生活的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这是品德课程与教学改革所秉持的基本理念。面向生活的教学策略与这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面向生活的教学策略要求,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悟道德;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道德;要在生活化的合作与探究中,让学生理解道德。  相似文献   

16.
时下,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人们讨论较热烈的一个审美话题。文章以名茶及人们的名茶生活为例,阐述了日常生活审美是一种历史现象,名茶与人们日常生活不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名茶的日常审美化发展也表现出一些相应的特征。名茶美学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新都市小说通过对当代都市生活的聚焦,直接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嘈杂纷乱的文化经验和欲望体验,确立起欲望化的叙事法则,从而使日常生活的经验成为了新都市小说写作的一个基点。新都市小说所要探讨的是有诗意有价值的日常生活,这种价值和意义是在哲学存在意义上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日常生活。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把握和创作,新都市小说显示出深切的人文关怀的向度。  相似文献   

18.
日常生活是富于人文价值的生命活动 ,是美和审美的现实基础一个最为寻常的部分。这是因为 :一方面 ,日常生活相当长久而稳定地给人们提供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恒常形式或者说日常结构 ;另一方面 ,个人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的限制内获得一定程度的类本质。日常生活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寻常而又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真正的人的存在即人的全面性存在又不单是日常生活领域就能包容或成就的。因而 ,我们在探求和考察日常生活的人文价值与美和审美的现实基础时 ,需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学已渗透至国民经济的所有技术领域,它为人类提供食品、能源、品种繁多的材料等等。同时,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笔者通过对水垢的产生及处理等14中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的分析,揭示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