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当代文学鲜少观照“乡下人留守”。现代化转型中,新时期文学谱系有深刻叙述:前现代淹留,外在于革命、现代化发展,成为寂静的“故乡”,怀着现代性怨恨(羡)、感愤、断零、焦虑、迷茫,体验着现代性的创伤。他们既有旧观念束缚,又有家庭崩解的危险;既在断裂中左支右绌,又深受现实与心灵的多重伤害;在未竞的变革中,他们难以在现代化追赶中找到自己的世界和自我。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荒诞叙事文本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与主体意识的不确定性息息相关。主体意识的不确定表现为作者对意义的不确定和对价值秩序的迷茫困惑,从而使中国现代叙事文本在叙事主体、叙事距离、叙事结构、叙事语言等方面形成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先对中西方国家的土地利用模式进行横向比较,再对中国不同时间段、地理段的土地利用政策进行纵向比较.从两处对比中得出,农村土地利用必须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后本文实地调查和分析了苏南地区南京江宁锁石村①(注释:本文中南京属于苏南)、句容郭庄镇和溧阳八字桥村三处的土地利用发展模式及其利弊,提出对农村土地利用机制的创新探索,并从如何实现农地经营的规模化、高效益,以及如何确保农地安全和保障农民权益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巷深处》和《红粉》同是反映上世纪五十年代新社会制度对妓女改造的故事,但相同的故事由于关照视角和表现主题及叙事策略不同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写法,构成了两者之间在思想内容、情节结构、人物塑造方面颇有意味的互文性叙事。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以来,消费文化日趋占据社会文化系统的主流位置,并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合流,引发了当代文学叙事美学范式的剧变。在"现代性"价值重新整合的困境中,如何确立自身的文化批判价值体系,克服严峻的认同危机和现代性焦虑,建立起关于历史和个体的历史连续性,是中国作家面临的一个历史性难题。  相似文献   

6.
7.
英国作家笔下的中国叙事和印度书写是东西方文化互动的历史产物。英国作家在中国叙事和印度书写方面存在一些深刻的相似之处,也有许多复杂的差异。探索这些相似和差异,对于当今后殖民文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乡土学写作体现了中国现代作家对于现代性叙事下中国命运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仅是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也是历史和化的。它不仅关系中国的社会现实,也关系着中国的过去和未来。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叙事表现为启蒙与革命的双重变奏。鲁迅创作的现代性追求体现着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中启蒙与革命之间的亲和性与整合性。鲁迅创作现代性问题的历史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近代启蒙与革命思潮的现代性整合;二,对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性追求的整体性思考;三,对后五四时代启蒙与革命、左翼与右翼的现代性整合。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沙洋县官垱镇王坪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为例,通过对该村土地流转的背景和过程描述与绩效分析,初步探讨了在推进整村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中,可能存在制度空白和农民利益受损等诸多问题,并以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老年人在生死观上表现为不怕死,而当真正面临死亡时,又呈现出恐惧的一面。此生死观和生死态度之矛盾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和社会原因。解决老年人生死观和生死态度之矛盾,一是要突破人们对死亡的避讳,二是避免用革命英雄主义生死观看待自然死亡,三是要对老年人进行生命教育,提升其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一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一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及不确定性六个维度重建了新型的知识本质观.据此,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学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性变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论争,进行深刻地教育学反思与批判,走向反思的现代性之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更加深刻,而它的科技负载所带来的有害作用,已成为人们必须要深入思考的内容。海德格尔的技术观独特而丰富,首开了技术现象学研究之先河,对20世纪的技术哲学和人学研究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从理论上细致梳理海德格尔技术思想从技术之思到存在之思再到诗意之思的思维路径,对处理我们现在面对的诸多全球性问题,具有多方面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观,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发展领域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马克思的实践历史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实践历史观的实践视角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它的实践的社会时空结构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的发展理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想,均具有深刻的内在统一性,由之构成对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实践历史观的解读。深入理解马克思实践历史观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统一性,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社会学家与比较文明学者爱森斯塔特(S.N.Eisenstadt,1923—)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文明史观念与多元现代化理论,在国际学术界自成一家,影响广泛。他从新的角度阐释了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观念,建立了现代化研究的文明历史观,并且通过文明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国与日本、欧洲与印度等不同类型的现代化的基础上,认为不同民族文明对于其现代化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他的学说对于我国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有三大受众群体。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各级党政干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青年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从受众群体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口作家群"与"昭通作家群"是当代中国两个比较典型的小区域作家群。在叫响文坛、深厚的文化底蕴、"鲁迅文学奖"得主、深刻的乡土观照、政府的大力扶持等诸多方面,这两个作家群都有共同之处。而这两个作家群所取得的成绩,在某种意义上,也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以来,各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都不尽相同。我党的土地政策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她集中民智、重视民生,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经济吁求。更重要的是,党的土地政策史为我们现在和将来分析、处理“三农”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土地政策的演进史也反映了党的经济政策日臻成熟、完善。因此,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型期纷纷效仿和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霸权主义是指一个国家凭借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实力,在整个世界或地区打压和控制其他国家、谋求统治地位和主导国际事务的理念、主张、政策和行为。反对霸权主义则是对这种霸权主义抵制、反击和否定的理念、主张、政策和行为。当代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从纵向上经历了七十多年五个阶段的历史演进,在横向上体现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技等主要维度及相应的实现路径。它是反对殖民主义的继续,本质上是反对近代以来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价值观和国际秩序,是当代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基本战略和基本价值,积累了宝贵历史经验,也昭示了国霸必衰、反霸必赢的历史定律。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与中国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巨大变革。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特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现代化社会的普适性特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