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围绕一句话写具体,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做到完整、连贯。2、在提高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3、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能围绕一句话把它写具体。做到完整、连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看,秋天多美呀!你们说一句或几句表明秋天美丽的句子好吗?生:秋天多美呀,老槐树脱去了夏装,穿上了美丽的秋装。生:秋天多美呀,天气渐渐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师:大家从大雁南飞、天气凉了等方面说出了秋天的美。二、回顾重点师:我们共同分…  相似文献   

2.
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这个问题谈两点看法。一、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看图说话”就是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把观察到的内容用口头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它包括看情境说话和观察人物说话。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方法,认真进行观察。在教《秋天》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的:师:画面上有什么景物?生:高高的蓝天上,有朵朵白云。生:小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师:那么,下面有什么景物?谁能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生:金黄的…  相似文献   

3.
训练内容:看图说话、写话《离群的小鸡》。训练要求:1.能够用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叙述图意,学习给每幅图写一个通顺的句子。学习使用句号。2.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和初步的写话能力。3.教育学生要有集体观念。训练重点:用完整、连贯的话叙述图意。教具:挂图、...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围绕一句话写具体,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做到完整、连贯.   2、在提高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3、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相似文献   

5.
王辉 《辽宁教育》2003,(7):112-11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围绕一句话写具体,训练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做到完整、连贯. 2、在提高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3、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相似文献   

6.
“两步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第四册中的内容,该内容例1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为:师:谁知道每年的3月12月是什么节日?生:植树节。师: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同学们植了许多果树(电脑出示):桃树25棵,犁树18棵。谁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然后列出算式?生1:桃树比犁树多几棵?列式为:25-18。生2:犁树比桃树少几棵?列式为:25-18。生3:桃树和犁树一共有多少棵?列式为:25+18。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学生摇头)师:同学们都不错,根据给出的条件,提出…  相似文献   

7.
小学作文启蒙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最基础的环节。只有坚实地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指导、训练学生从说到写,做到说话、写话有内容,语句完整、连贯呢?如何使启蒙训练落到实处?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必须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纲及教法的具体要求,低年级作文(即说话训练)从序列上看可分为:说一句话,说一句完整话,说一句有感情的话,创设情境说话,想象说话,说几句话,说几句连贯话,说一段话,说一段连贯话,说几段话。  从内容上看可分为:谁——是什么?谁——做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是什么?什么——做什么?什么——怎么样?  这部分知识在课文中要不断训练,因为它相当于中年级的习作例文和高年级的读写例话,教师要注意把阅读和作文结合起来。  从方法上看,可分为:①自我介绍说话;②自我选择说话;③观察实物说话;④看图说话…  相似文献   

9.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呢?一、树立整体观念说话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听记能力、认读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比较分析能力、思维创造能力等。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要遵循其内部规律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循序渐进。教师应通读、研究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明确各年段说话训练要求。低年级应要求学生做到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句子完整,能把一段简短的事说清楚;中年级应要求学生做到说话通顺流畅、连贯有条理、中心突出、用词准确,能将一件较长的事情讲述清楚;高年级则要求做到…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真话,表真情。2.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3.提高学生评价作文的水平。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都羡慕当老师,是吧?(生点头)今天,我们也来当当老师好不好?生:好。师:我们班四十位老师和李老师一道来评一评一位同学的作文,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看谁的老师当得好。师:(出示灯片1:《夸妈妈》)这儿有一篇文章,请一位同学读,其余的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请评一评。(生念文章《夸妈妈》———夸妈妈一天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在家看电视。…  相似文献   

11.
张志 《成才之路》2011,(3):69-6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60~61页。教学目标在实际活动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自己的左右和别人的左右。会用左右描述物体左右的相对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表达。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好吗?投影显示: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你们猜是什么?生:积极举手回答,有的说完全不正确,  相似文献   

12.
贾卉 《辽宁教育》2002,(5):61-61
训练目的:1.根据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合理的想象、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能编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达清楚,并注意文明礼貌。训练方式:围绕图画自主讨论,生生、师生多向交流。训练用具:多媒体投影片、录音机、磁带。训练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老师知道每个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我这儿就有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皮球掉进树洞里了》(放录音)师:故事听完了,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说说你的想法。(生可以自由、有序地说,可从故事本身说,也可说说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说…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10贾例3及练习三的第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会用第一种解法(连减)分步列式解答。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以及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具准备:小黑板,三条长短不同、颜色各异的纸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列出解答的算式。①商店有20个文具盒,_,还剩多少个?②同学们给匕棵小树浇水,已经浇了8棵,?小结:一道完整的应用题由什么和什么组成,解答一个问题至少要几个条件?2出示复习题: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  相似文献   

14.
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把说话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狐狸和乌鸦》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狐狸如何骗走乌鸦嘴里的一片内,说明一个道理:谁爱听奉承话,谁就容易上当。根据课文特点,教学这篇课文可把理解课文内容与培养说话能力融为一体。一、根据自然段的结构特点教说话的方法小学二年级的说话训练是在学生能说一句通顺完整的话的基础上,训练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教学中虽然不讲语法术语,但要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因素,渗透一些有关自然段结构方…  相似文献   

15.
李艳 《湖南教育》2002,(17):44-4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和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和能力;4.训练学生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师:(演示课件1:《大自然与星空》)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你们能征服大自然吗?生:能!师:我们该如何去征服大自然呢?(学生讨论)生:多学本领,上课认真听老师教给我们知识。生:多动脑筋。生:不怕困难,还要不怕失败。师:同学们说得挺棒,老师…  相似文献   

16.
《离群的小鸡》共有四幅图,教学本课要求看图说话、写话一课时完成。这次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和初步的写话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完整连贯的话叙述图意。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教、扶、放的方法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再把几个问题连起来,...  相似文献   

17.
大纲对小学三年级阅读、说话和作文的要求是:“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为此,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在第五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继续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体现了中年级教学的阶段性。如何在第六册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段的训练,让学生说好、写好片断呢?一、教给方法,让学生学懂自然段,练习说说段落大意,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首先,教给学生读段的一般方法:(1)初读全段,对全段内容有初步的了解。(2)细读每句话,理解句子意思,了解句子…  相似文献   

18.
综观课堂,我们的说话训练关注更多的是学生“说”的情境的创设、兴趣的激发、内容的评判,而对于学生“说”得是否清晰连贯关注甚少。那么,如何立足常态课堂,从语文的角度因地制宜地培养学生这种“说”的素养呢?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口语教学实践,构建并实施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江苏教育》2007,(10):7-9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大家去一个地方玩一玩,想去吗? 生:(热情洋溢地)想! 师:(出示苏州乐园大门的图片)这是哪儿?去过吗?  相似文献   

20.
薛红霞 《山东教育》2002,(25):49-49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第8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过程:师:(课件展示图一)(图一)同学们,这是去年六一节时,我们学校最有名的美术老师设计的舞台图案,你们看漂亮吗?生:漂亮!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设计主要使用了那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找规律的知识内容,然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很快地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